一种汽车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217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进气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壳体、壳体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格栅和壳体底部的出气口与排尘口,壳体两侧且位于进气格栅下方设有排水口;壳体内且位于对应侧进气格栅的内侧各设有一块引导面用于气水分离,引导面将分离的水向下引导至排水口,将分离的气流向上引导至两块引导面与壳体围成的除尘腔中,出气口与排尘口与除尘腔连通;进气格栅由上下并排设置的多片格栅叶片构成,格栅叶片由外至内斜向上设置且气流经其之间的间隙后至对应侧的引导面上进行气水分离。该装置的引导面在分离水的同时,不但能降阻,还能分离大颗粒的粉尘,总之能减少对发动机的影响。

A kind of automobile air intak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进气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进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发动机提供清洁、干燥、温度适当的空气进行燃烧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动机磨损并保持最佳的发动机性能。由于轻型卡车的工作环境较恶劣,目前轻型卡车普遍采用高位进气的取气方式,进气道成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气道作为轻卡进气系统的第一道关,对进气系统的提供干燥空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因此第一道关——进气道的防水功能至关重要。现有的汽车进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格栅和壳体底部的出气口与排尘口等,壳体两侧且位于进气格栅下方设有排水口,壳体内且位于进气格栅内侧设有导流面,导流曲面将水导流至排水口,将气体导流至出气口。如申请号为CN201810553675.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进气装置,所述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出气管,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两端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排出。现有的进气装置分离水的效果较差,且在分离水的同时不能对粉尘进行有效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进气装置,该装置的引导面在分离水的同时,不但能降阻,还能分离大颗粒的粉尘,总之能减少对发动机的影响。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进气装置,该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壳体1、壳体1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格栅2和壳体1底部的出气口3与排尘口4,所述壳体1两侧且位于进气格栅2下方设有排水口5;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对应侧进气格栅2的内侧各设有一块引导面6用于气水分离,所述引导面6将分离的水向下引导至排水口5,将分离的气流7向上引导至两块引导面6与壳体1围成的除尘腔中,所述出气口3与排尘口4与除尘腔连通;所述进气格栅2将气流7斜向上引导撞击在对应侧的引导面6上进行气水分离。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引导面6的上端与壳体1顶部之间具有供气流7通过的间隙,其下端与排水口5处的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气格栅2对应引导面6的中部与下部,所述壳体1上且位于进气格栅2相邻上方设有不与壳体1内连通的装饰格栅8。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两块引导面6分别为中部向内弯折的曲面引导面和由下至上向内倾斜的平面引导面,所述曲面引导面与出气口3位于同侧,所述平面引导面与排尘口4位于同侧。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两块引导面6均为由下至上向内倾斜的平面引导面。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进气格栅2由上下并排设置的多片格栅叶片构成,所述格栅叶片由外至内斜向上设置且气流7经其之间的间隙后至对应侧的引导面6上进行气水分离。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格栅叶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70°且其所在的面与对应侧的引导面6相交。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且位于两块引导面6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壳体1的加强筋9。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加强筋9位于出气口3上方且由上至下斜向排尘口4倾斜,所述加强筋9为上窄下宽的瓜子形。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曲面引导面由下至上由下倾斜段、内弧形弯折段、外弧形弯折段和上倾斜段构成,所述下倾斜段自对应侧的排水口5相邻下方的壳体1由下至上斜向内设置,所述内弧形弯折段向内弧形弯折,所述外弧形弯折段向外弧形弯折,所述上倾斜段由下至上斜向外设置,所述加强筋9位于下倾斜段内侧且位于内弧形弯折段下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进气装置,该装置的引导面在分离水的同时,不但能降阻,还能分离大颗粒的粉尘,总之能减少对发动机的影响。另外,通过在一侧设置曲面引导面,在另一侧设置平面引导面,在保证分离效果的同时,控制进气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汽车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气格栅、3出气口、4排尘口、5排水口、6引导面、7气流、8装饰格栅、9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进气装置,该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壳体1、壳体1左右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格栅2和壳体1底部左右并排设置的出气口3与排尘口4等,该装置使用时壳体1沿竖直方向设置,壳体1具体为截面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等的密封腔体结构,进气格栅2按一定方向将气体引导至壳体1内。前述结构与现有的进气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左右两侧(下部)且位于进气格栅2下方设有排水口5;壳体1内且位于对应侧进气格栅2的内侧各设有一块引导面6用于气水分离(同时起降阻和除尘作用(大颗粒)),两块引导面6将壳体1分割成三个腔体,两个进气腔和一个除尘腔,两个进气腔分别位于除尘腔的左右两侧且其上部敞口与除尘腔连通,引导面6将分离的水向下引导至排水口5,将分离的气流7向上引导至两块引导面6与壳体1(前后侧壁)围成的除尘腔中,出气口3与排尘口4与除尘腔连通。进气格栅2将气流7斜向上引导撞击在对应侧的引导面6上进行气水分离。其中,参见图1和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引导面6的上端与壳体1顶部之间具有供气流7通过的间隙,其下端与排水口5处(相邻下方)的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进气格栅2对应引导面6的中部与下部,壳体1上且位于进气格栅2相邻上方设有不与壳体1内连通且与进气格栅2外观相同的装饰格栅8(起装饰作用)。装饰格栅8对应引导面6的上部且其与进气格栅2的外形一致(只是不与壳体1内部导通)构成一整片的格栅结构。更优选地,壳体1左右两侧的进气格栅2与装饰格栅8(构成的整体)左右对称设置。其中,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两块引导面6分别为中部向内弯折的曲面引导面和由下至上向内倾斜的平面引导面,曲面引导面与出气口3位于同侧,平面引导面与排尘口4位于同侧。两块引导面6设置为不同结构是为保证尽可能多的降低进气阻力并具有较好的水分离效果;都是平面则不易分离水分,水分会随发动机吸气的负压被吸入进气系统;都是曲面则分离水分的效果好但会造成进气阻力过大,影响使用;因此根据流体力学的模拟进行此结构设定,可最大程度的的分离水分并降低进气阻力。其中,参见图2,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两块引导面6均为由下至上向内倾斜的平面引导面。靠近出气口3一侧的引导面6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倾斜程度)大于靠近排尘口4一侧的引导面6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其中,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两块引导面6均为中部向内弯折的曲面引导面。两块曲面引导面的形状设计(配合加强筋)要保证具有一定的粉尘分离效果(于除尘腔中)。具体地,本专利实施例中的引导面6垂直设于壳体1的前内侧壁与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进气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壳体(1)、壳体(1)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格栅(2)和壳体(1)底部的出气口(3)与排尘口(4),所述壳体(1)两侧且位于进气格栅(2)下方设有排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对应侧进气格栅(2)的内侧各设有一块引导面(6)用于气水分离,所述引导面(6)将分离的水向下引导至排水口(5),将分离的气流(7)向上引导至两块引导面(6)与壳体(1)围成的除尘腔中,所述出气口(3)与排尘口(4)与除尘腔连通;所述进气格栅(2)将气流(7)斜向上引导撞击在对应侧的引导面(6)上进行气水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进气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壳体(1)、壳体(1)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格栅(2)和壳体(1)底部的出气口(3)与排尘口(4),所述壳体(1)两侧且位于进气格栅(2)下方设有排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对应侧进气格栅(2)的内侧各设有一块引导面(6)用于气水分离,所述引导面(6)将分离的水向下引导至排水口(5),将分离的气流(7)向上引导至两块引导面(6)与壳体(1)围成的除尘腔中,所述出气口(3)与排尘口(4)与除尘腔连通;所述进气格栅(2)将气流(7)斜向上引导撞击在对应侧的引导面(6)上进行气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6)的上端与壳体(1)顶部之间具有供气流(7)通过的间隙,其下端与排水口(5)处的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气格栅(2)对应引导面(6)的中部与下部,所述壳体(1)上且位于进气格栅(2)相邻上方设有不与壳体(1)内连通的装饰格栅(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引导面(6)分别为中部向内弯折的曲面引导面和由下至上向内倾斜的平面引导面,所述曲面引导面与出气口(3)位于同侧,所述平面引导面与排尘口(4)位于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宁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申龙进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