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2096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方法,采用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进行矫形,具体包括如下矫形步骤:步骤1,调试;步骤2,一次矫形:将U型抗震管束的其中一个支脚插入限位槽中,启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下降并与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外侧接触,同时,将U型抗震管束下压,使得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内侧与下模上的弧形面进行贴合;步骤3,二次矫形;步骤4:检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管束进行矫形,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矫形过程简单、省时、省力,能够有效的减小人为影响,进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统一,使得产品质量可控,使得产品的合格率达96%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方法,属于抗震

技术介绍
抗震管束其结构主要是U型,用于固定管道,在实际的使用中,若发生地震导致楼体震动,管束能够对管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管道损坏的概率,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U型抗震管束一般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生产:下料、冲孔、折弯成型;但是,在实际的制造中,采用折弯成型的方式形成U型结构,由于金属材料在冲压后会出现反弹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管束在开口处大于实际需要的尺寸,即:U型抗震管束两侧部(支脚)具有较大的倾斜,不能实现平行的目的;这样就导致实际的安装中非常不方便,严重影响安装效率。因此,如何对U型抗震管束进行矫形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金属材料在冲压后会出现反弹的情况,将材料折弯形成U型结构的管束时管束在开口处大于实际需要的尺寸,导致后期安装困难的缺点,提供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方法,该矫形方法用于对U型抗震管束进行矫形,能够提高U型抗震管束的质量,使得产品的合格率达96%以上,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进行矫形,/n所述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包括基座、底座、下模、上模和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下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基座上且与上模连接,所述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上模靠近或者远离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形状与U型抗震管束的支脚形状相同,所述限位槽上端与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相接触一侧设置有一弧形面,驱动装置驱动上模下移后能够将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与所述弧形面相贴合;/n具体包括如下矫形步骤:/n步骤1,调试:调试驱动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进行矫形,
所述U型抗震管束矫形装置包括基座、底座、下模、上模和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下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基座上且与上模连接,所述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上模靠近或者远离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形状与U型抗震管束的支脚形状相同,所述限位槽上端与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相接触一侧设置有一弧形面,驱动装置驱动上模下移后能够将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与所述弧形面相贴合;
具体包括如下矫形步骤:
步骤1,调试:调试驱动装置驱动上模下降的位移量;
步骤2,一次矫形:将U型抗震管束的其中一个支脚插入限位槽中,启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下降并与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外侧接触,同时,将U型抗震管束下压,使得U型抗震管束的弧形部内侧与下模上的弧形面进行贴合;
步骤3,二次矫形:将完成步骤2的U型抗震管束取出,然后将U型抗震管束的另一支脚插入限位槽中,并重复步骤2的过程;
步骤4:检验:将经过两次矫形的U型抗震管束取出,测量U型抗震管束两支脚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抗震管束矫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具体过程如下:
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远洋雍磊董海波易树林王鑫淼谢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博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