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是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包裹输送方法及物流分拣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物流行业随着电商的高速快速崛起和普及得到蓬勃发展,物流分拣业务也在逐年连续增长。传统的分拣业务流程通常是将混合包裹集中运输到分拣场地,由人工进行卸车处理,然后或通过皮带机进行矩阵分拣,或通过交叉带分拣机进行分拣。矩阵分拣入口必须将包裹逐一卸车摆放,传统的卸车环节需要大量人工按要求逐一卸车摆放包裹,对包裹卸车摆放的间距要求较高,导致卸车环节速度慢,耗时长,既降低了包裹和车辆的流转速度,又浪费了时间和人工。自动供件系统虽然能有效提升了交叉带分拣机的供件效率,但是在卸车环节同样有着严格的摆放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对包裹卸车后进行预处理。因此,如何将批量的包裹逐一进行输送的设备成为各大物流设备企业竞相研发的重点,例如申请号为201811451447.5所揭示的实现包裹单件分离的方法,其公开了通过归中滚筒输送机使包裹靠边输送至窄带输送机,再由窄带输送机输送到分 ...
【技术保护点】
1.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边机(1),所述靠边机(1)的输出端衔接有由其所要靠向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线(2)及反向靠边机(3),所述第一输送线(2)包括并行的定向输送线(21)和位于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反向靠边机(3)之间的偏转轮/球输送线(22),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线(4)的输入端衔接,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调整输送线均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并行识别装置(5)采集的数据确定第一输送线(2)上是否存在并行包裹以控制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边机(1),所述靠边机(1)的输出端衔接有由其所要靠向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线(2)及反向靠边机(3),所述第一输送线(2)包括并行的定向输送线(21)和位于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反向靠边机(3)之间的偏转轮/球输送线(22),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线(4)的输入端衔接,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调整输送线均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并行识别装置(5)采集的数据确定第一输送线(2)上是否存在并行包裹以控制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边机(1)所要靠向的一侧设置有一组轴线与所述靠边机的输送面垂直的缓冲滚轮(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输送线(21)和偏转轮/球输送线(2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排支撑球或轮(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是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激光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识别装置(5)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前半部分或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靠边机(3)的外侧并排设置有第三输送线(6),所述反向靠边机(3)的两侧具有高度差,其第一侧的输送面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输送面的下方,其第二侧的输送面与所述第三输送线(6)的输送面匹配,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输入端与第三输送线(6)的输出端衔接,且其上靠近所述第二输送线(4)的一侧设置有下料辊筒(7),所述下料辊筒(7)由动力源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批量包裹逐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辊筒(7)为内置电机辊筒,其从所述第二输送线(6)的输入端向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熙,张书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