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20525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流阀,射流阀设置为四通并均设有管接口,分别为进水口、气压口、出水口和污水口,进水口设置在射流阀的左端上方并与进水管相连通,出水口设置在射流阀的右端上方,并通过出水管与净水蓄水池相连通,气压口设置在射流阀的左端下方并与气压管相连通,气压管的下方设置有污水蓄水池,污水口设置在射流阀的右端下方,并通过污水管与污水蓄水池相连通,污水口与射流阀的上内壁平滑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附壁效应,无需动力驱动和阀门控制,即可完成前期脏污雨水和后期清洁雨水的分流收集,不需人工干预,可大大节省人力资源,结构轻简,可操作性强,耐久性强,能够实现连续平稳运行。

Roof rainwater diversion and coll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分流收集
,尤其涉及一种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降雨过程中,初期雨水水量较小,会携带地表污染物流进河流和海洋,不仅污染了自然水体,还使雨水得不到资源化利用;随着降雨量增大,地面污染物减少,降雨产生的雨水为清洁雨水。现有技术中多数采用了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初期及清洁雨水全部排放至自然河道,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排放到城市管网造成污水厂负担过重。雨水的分流与收集是城市农村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干旱缺水地区的福音,是对雨水进行有效管理与利用的必行之事。传统的的堰式截流井、槽式截流井和槽堰式截流井,均没有实现对前期脏污雨水和后期清洁雨水的分别收集,前期脏污雨水与后期清洁雨水存在混流的问题。而现有的几种可实现对雨水分别收集处理的专利技术,均存在阀门众多、机构复杂、可操作性差、运行不稳定、成本高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解决传统屋面雨水分流装置结构复杂安装繁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包括射流阀,所述射流阀设置为四通并均设有管接口,分别为进水口、气压口、出水口和污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的左端上方并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的右端上方,并通过出水管与净水蓄水池相连通,所述气压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的左端下方并与气压管相连通,所述气压管的下方设置有污水蓄水池,所述污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的右端下方,并通过污水管与所述污水蓄水池相连通,所述污水口与所述射流阀的上内壁平滑过渡。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建筑的雨落管处。再进一步的,所述污水蓄水池的容积根据建筑屋面的过雨量及初期脏污雨水弃流量2-3mm设计。再进一步的,所述气压管的管口和所述污水管的出口位于同一高度。再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出口高于所述净水蓄水池的水位。再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射流阀的下内壁平滑过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利用附壁效应,无动力驱动,无阀门控制,即可完成前期脏污雨水和后期清洁雨水的分流收集,不需人工干预,可大大节省人力资源,结构轻简,故障率低,可操作性强,耐久性强,能够实现连续平稳运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降雨时前期雨水收集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污水蓄水池水满时的运行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管;2、射流阀;3、出水管;4、气压管;5、污水管;6、污水蓄水池;7、净水蓄水池。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包括射流阀2,所述射流阀2设置为四通并均设有管接口,分别为进水口、气压口、出水口和污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左端上方并与进水管1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的另一端连接在建筑的雨落管处,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右端上方,并通过出水管3与净水蓄水池7相连通,所述出水管3的出口高于所述净水蓄水池7的水位,所述气压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左端下方并与气压管4相连通,所述气压管4的下方设置有污水蓄水池6,所述污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右端下方,并通过污水管5与所述污水蓄水池6相连通,所述污水口与所述射流阀2的上内壁平滑过渡,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射流阀2的下内壁平滑过渡,所述气压管4的管口和所述污水管5的出口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出水管3的出口高于所述净水蓄水池7的水位。所述污水蓄水池6的容积根据建筑屋面的过雨量及初期脏污雨水弃流量2-3mm设计,一幢房屋可安装多个装置。本技术将雨水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利用起来,对城市和农村建筑屋顶的雨水进行分流和收集,尤其针对西部干旱的部分对雨水依赖性较大的地区,非常的民用化,置于建筑的雨落管下方,利用附壁效应,在不使用任何外来动力的前提下,由其自主进行分离,实现对前期含杂质的脏污雨水和后期清洁雨水的分流和收集,收集的前期脏污雨水可净化后再利用,后期清洁雨水可直接用于灌溉用水、景观用水、紧急生活用水等,对雨水进行了有效的分流利用,实现节水环保的目的。降雨时,前期雨水进入所述进水管1后,在射流阀2中沿图1中射流所示方向流入污水蓄水池6,待液面淹没气压管4的管口时,此时雨水已变为后期清洁雨水,这时由于气压管4中存在负压,射流阀2中的雨水将沿图2中射流所示方向进入净水蓄水池7,完成雨水分流。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流阀(2),所述射流阀(2)设置为四通并均设有管接口,分别为进水口、气压口、出水口和污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左端上方并与进水管(1)相连通,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右端上方,并通过出水管(3)与净水蓄水池(7)相连通,所述气压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左端下方并与气压管(4)相连通,所述气压管(4)的下方设置有污水蓄水池(6),所述污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右端下方,并通过污水管(5)与所述污水蓄水池(6)相连通,所述污水口与所述射流阀(2)的上内壁平滑过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流阀(2),所述射流阀(2)设置为四通并均设有管接口,分别为进水口、气压口、出水口和污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左端上方并与进水管(1)相连通,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右端上方,并通过出水管(3)与净水蓄水池(7)相连通,所述气压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左端下方并与气压管(4)相连通,所述气压管(4)的下方设置有污水蓄水池(6),所述污水口设置在所述射流阀(2)的右端下方,并通过污水管(5)与所述污水蓄水池(6)相连通,所述污水口与所述射流阀(2)的上内壁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郄志红康泽璇罗浩杨秀峰王凤静李久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