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仁兴专利>正文

燃煤无压开水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77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针对现有的多种燃煤开水炉所存在的除垢困难,而热效率相对较低的不足的一项改进,公开了一种燃煤无压开水炉。它是将开水箱的受热板与开水箱箱体改成拆装式连结,且受热板与烟囱焊接成一体。烟囱从补水箱、热水箱和开水箱内穿过,且烟囱与三个水箱为滑动配合联结,从而实现了可拆卸而方便除垢,热效率相对提高,耗煤明显降低的目的。(*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煤的水加热器,具体涉及一种燃煤无压开水炉。现有的燃煤开水炉,诸如中国专利公开的CN88203587.U、CN94242200.7以及CN94242702.5等,均存在着除垢困难,而导致热效率降低的不足。本技术是针对上述三项中国专利的一项改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垢方便,结构简单合理,热效率相对较高的燃煤无压开水炉。实现本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具有煤燃烧室(1)、烟囱( 2)、热水箱(3)、开水箱(4)、保温层(5)和炉外壳(6),且热水箱(3)和开水箱(4)之间有连通管(11)连通,而在热水箱(3)的上部,还设有在其上部与大气贯通的补水箱(8),且在所说的补水箱(8)内设有与进水自来水管(9)相连接的自动补水控制装置(10),且补水箱(8)与热水箱(3)之间有连通管(24)连通,所说的烟囱(2)与开水箱(4)的受热板(12)经由焊接而连接,所说的开水箱(4)与受热底板(12)之间设有圆环状密封垫(13),且开水箱(4)、受热底板(12)和密封垫(13)三者通过螺栓(30)固定连接,在开水箱(4)的顶部中央和热水箱(3)的底部中央,通过下圆筒管(14)经焊接而贯通,在热水箱(3)的顶部中央和补水箱(8)的底部中央,通过上圆筒管(15)经焊接而贯通,所说的烟囱(2)穿过下圆筒管(14)和上圆筒管(15)而伸露在补水箱(8)外,在下圆筒管(14)和上圆筒管(15)处且分别位于开水箱(4)的顶内侧面和补水箱(8)的底内侧面,套装有下密封圈(16)和上密封圈(17),所说的下密封圈(16)和上密封圈(17),分别通过下压紧板(18)和上压紧板(19)由螺钉与开水箱(4)和补水箱(8)固定紧压连接,补水箱(8)与开水箱(4)之间设有连通管(20),且连通管(20)的端头(21),伸露在补水箱(8)的水位面的上部,而连通管(20)的另一端,与装有放水龙头(22)的接管(23)相连接,而接管(23)置设在开水箱(4)的上部,补水箱(8)与热水箱(3)之间有连通管(24)连通,且连通管(24)的上端设在补水箱(8)的底部,其下端设在热水箱(3)的下部,所说的连通管(11)的上端设在热水箱(3)的上部,其下端设在开水箱(4)的下部,在连通管(11)的中段设有开关(25)和热水龙头(7),煤燃烧室(1)通过螺钉与开水箱(4)固定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点还在于,所说的连通管(20)设在补水箱(8)内的那一部分,呈盘管状,以充分利用热量,降低煤耗,且在补水箱(8)的顶部设有顶盖(26),以防免水污染和有利补水箱保温。通过以上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由于受热底板(12)可通过松开螺栓(30),而使其与开水箱(4)分离,十分方便于除垢作业;由于烟囱(2)穿过开水箱(4)、热水箱(3)和补水箱(8),加之能够将开水箱(4)顶部的蒸汽通过连接管(20)导入设在补水箱(8)底部的盘管内,然后排入补水箱(8)的上部空间,且由于设有保温层(5),故而充分利用了热量和有效保温,可以明显降低煤耗。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方便除垢,能充分利用热量,降低煤耗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一个实施例。请参阅附图1,炉外壳(6)、补水箱(8)、热水箱(3)和顶盖(26)四者的整体,以及开水箱(4)的帮体,用厚1mm镀锌钢板按图制作,而受热底板(12)用厚4mm不锈钢板按图制作,烟囱(2)用厚4mm镀锌钢板按图制作;煤燃烧室(1)的炉膛直径为Φ350mm;在烟囱(2)上部设有用来手工调节排烟量(或称自然通风量)的调节阀(27);在补水箱(8)内所说的与进水自来水管(9)相连接的补水控制装置(10),是市场常见的浮球式控制阀;所说的连通管(11)、(20)、(24),均采用3/4″的镀锌自来水管。开水箱(4)、热水箱(3)和补水箱(8)的内径为Φ600mm,而其高度分别为600mm、600mm和250mm。密封垫(13)、上密封圈(17)和下密封圈(16),均采用耐热橡胶圆环状密封圈,可由橡胶生产厂家定制供货。上圆筒管(15)和下圆筒管(14)的内径大于烟囱(2)的外径5mm,烟囱(2)的外径为Φ150mm。保温层采用类同电冰箱保温层的材料和加设的方法设置。为了增强整体刚性,在补水箱(8)与热水箱(3)之间,和热水箱(3)与开水箱(4)之间,加设4至6个支撑连结“[”形撑,且沿圆周均布。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当自来水经由进水自来水管(9)进入补水箱(8),再经由连通管(24),进入热水箱(3),再经由连通管(11),并打开开关(25),继而进入开水箱(4)。补水箱(8)的水位由补水控制装置(10)控制补充。在煤燃烧室(1)内加煤燃烧后,开水箱(4)内的水加温并至沸点。当需要开水时,打开放水龙头(22)即可将开水引出。在此以后用开水时,则可将开关(25)和龙头(22)同时打开,开水在由连通管(11)内来自热水箱(3)的热水的由下而上的推动下,即可从龙头(22)引出,且开水箱(4)内的水位低于放水龙头(22)的接管(23)时,这时开水箱(4)内的蒸汽,由连通管(20)导入设在补水箱(8)底部的盘管后,经由其端头(21),排入补水箱(8)水位上部的内腔,以进一步利用热量,预热补水箱(8)内的存水。当需要封炉时,只要关闭炉门和进风口(29),同时合上设在烟囱上端的调节阀(27)即可实现。本技术仅只要将蒸汽通过连通管(20)导出炉外,可以用来热菜和蒸饭。若需要用热水时,只要将热水龙头(7)打开即可。测试结果表明本技术生产200瓶(每瓶2Kg)开水,耗煤10Kg,按6000 Kcal标煤价值500元/吨计算,每瓶开水耗煤价值约为0.025元。与中国专利CN94242702.5同口径相比较,相等开水量,本技术约比之节煤30%。测试结果昭示,本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燃煤无压开水炉,它具有煤燃烧室(1)、烟囱(2)、热水箱(3)、开水箱(4)、保温层(5)和炉外壳(6),且热水箱(3)和开水箱(4)之间有连通管(11)连通,其特征在于,在热水箱(3)的上部,还设有在其上部与大气贯通的补水箱(8),且在所说的补水箱(8)内设有与进水自来水管(9)相连接的自动开水箱(4),且补水箱(8)与热水箱(3)之间有连通管(24)连通,所说的烟囱(2)与开水箱(4)的受热板(12)经由焊接而连接,所说的开水箱(4)与受热底板(12)之间设有圆环状密封垫(13),且开水箱(4)、受热底板(12)和密封垫(13)三者通过螺栓(30)固定连接,在开水箱(4)的顶部中央和热水箱(3)的底部中央,通过下圆筒管(14)经焊接而贯通,在热水箱(3)的顶部和补水箱(8)的底部中央,通过上圆筒管(15)经焊接而贯通,所说的烟囱(2)穿过下圆筒管(14)和上圆筒管(15)而伸露在补水箱(8)外,在下圆筒管(14)和上圆筒管(15)处且分别位于开水箱(4)的顶内侧面和补水箱(8)的底内侧面,套装有下密封圈(16)和上密封圈(17),所说的下密封圈(16)和上密封圈(17),分别通过下压紧板(18)和上压紧板(19)由螺钉与开水箱(4)和补水箱(8)固定紧压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煤无压开水炉,它具有煤燃烧室(1)、烟囱(2)、热水箱(3)、开水箱(4)、保温层(5)和炉外壳(6),且热水箱(3)和开水箱(4)之间有连通管(11)连通,其特征在于,在热水箱(3)的上部,还设有在其上部与大气贯通的补水箱(8),且在所说的补水箱(8)内设有与进水自来水管(9)相连接的自动开水箱(4),且补水箱(8)与热水箱(3)之间有连通管(24)连通,所说的烟囱(2)与开水箱(4)的受热板(12)经由焊接而连接,所说的开水箱(4)与受热底板(12)之间设有圆环状密封垫(13),且开水箱(4)、受热底板(12)和密封垫(13)三者通过螺栓(30)固定连接,在开水箱(4)的顶部中央和热水箱(3)的底部中央,通过下圆筒管(14)经焊接而贯通,在热水箱(3)的顶部和补水箱(8)的底部中央,通过上圆筒管(15)经焊接而贯通,所说的烟囱(2)穿过下圆筒管(14)和上圆筒管(15)而伸露在补水箱(8)外,在下圆筒管(14)和上圆筒管(15)处且分别位于开水箱(4)的顶内侧面和补水箱(8)的底内侧面,套装有下密封圈(16)和上密封圈(17),所说的下密封圈(16)和上密封圈(17),分别通过下压紧板(18)和上压紧板(19)由螺钉与开水箱(4)和补水箱(8)固定紧压连接,补水箱(8)与开水箱(4)之间设有连通管(20),且连通管(20)的端头(21),伸露在补水箱(8)的水位面的上部,而连通管(20)的另一端,与装有放水龙头(22)的接管(23)相连接,而接管(23)置设在开水箱(4)的上部,补水箱(8)与热水箱(3)之间有连通管(24)连通,且连通管(24)的上端设在补水箱(8)的底部,其下端设在热水箱(3)的下部,所说的连通管(11)的上端设在热水箱(3)的上部,其下端设在开水箱(4)的下部,在连通管(11)的中段设有开关(25)和热水龙头(7),煤燃烧室(1)通过螺钉与开水箱(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兴
申请(专利权)人:刘仁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