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包括车架、转向架和后轴;所述车架前方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转向架;所述车架的后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后轮组;所述后轮组上的后轴与所述手摇臂之间共同铰链接有一组所述中间连杆。该装置通过双手摇动手摇臂实现该幼儿车的前进,锻炼孩子是上肢,提高上肢力量,同时通过采用双脚控制该幼儿车辆的转向,培养孩子的手脚配合能力,同时,通过采用后驱结构,在骑乘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趣味性,改变了以往仅腿部驱动的形式,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受到大量孩子的喜爱,该装置能够更好的锻炼孩子的上肢力量和手脚协调能力,有益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A kind of exercise device for children's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
本技术属于儿童玩具、娱乐车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为满足孩子的好动性需求和出于对孩子锻炼的目的一般让孩子使用幼儿车。例如:申请号:CN201610187109.X一种折叠式儿童三轮自行车,包括车把、折叠车架、转接套、座椅、前轮组、后轴和两后轮,车把由两弯曲管和连接件构成,折叠车架由前梁管、转动件、后梁管、上槽件、下槽件、后轴管、连接片和阻挡件构成,由前梁管、转动件、后梁管、上槽件、下槽件连接组合成一可折叠的四联杆,转动件连接于前梁管的前侧,后轴管连接于后梁管的后端,连接片和阻挡件分别连接于上槽件的后端,座椅与连接片连接,前轮组的两连接杆套接于车把两弯曲管的下端,前轮组由前轮、脚蹬轴、两连接杆和两脚蹬构成,后轴穿入后轴管中并且两端赢出,将两后轮转动套接于后轴的两端。基于上述,现有的幼儿车,虽然样式繁多当结构大同小异,一般多通过采用脚部驱动车辆前进,通过手控制前进方向,在使用中儿童的锻炼效果也大同小异,同时儿童在使用中对上肢锻炼较少。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幼儿车,虽然样式繁多当结构大同小异,一般多通过采用脚部驱动车辆前进,通过手控制前进方向,在使用中儿童的锻炼效果也大同小异,同时儿童在使用中对上肢锻炼较少的问题。本技术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包括车架、转向架、转向轴、转向脚踏、前轮、手摇臂、摆动连接孔、中间连杆、后轮组和后轴;所述车架前方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转向架;所述转向架的底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前轮;所述车架的中部铰链接有一组所述手摇臂;所述车架的后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后轮组;所述后轮组上的后轴与所述手摇臂的底部之间共同铰链接有一组所述中间连杆。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的顶部设置有一组所述转向轴,所述转向架通过所述转向轴与所述车架轴性连接,所述转向轴位于所述前轮中心轴性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转向脚踏。进一步的,所述手摇臂的中部设置有一组所述摆动连接孔,所述手摇臂通过所述摆动连接孔与所述车架铰链接。进一步的,所述后轮组中部通过一组所述后轴将两组轮胎同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后轴为曲轴结构,所述中间连杆铰链接在所述后轴的连杆轴颈上。进一步的,所述手摇臂、所述中间连杆、所述后轮组、所述车架共同构成曲柄摇杆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装置通过采用由手摇臂、中间连杆、后轮组、车架共同构成的曲柄摇杆机构,实现了通过双手摇动手摇臂实现该幼儿车的前进,锻炼孩子的上肢,提高上肢力量,同时通过采用双脚控制该幼儿车辆的转向,培养孩子的手脚配合能力,同时,通过采用后驱结构,在骑乘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趣味性,改变了以往仅腿部驱动的形式,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受到大量孩子的喜爱,该装置能够更好的锻炼孩子的上肢力量和手脚协调能力,有益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去除座椅后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骑兵由该机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轮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转向架轴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车架;2、转向架;201、转向轴;202、转向脚踏;3、前轮;4、手摇臂;401、摆动连接孔;5、中间连杆;6、后轮组;601、后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包括车架1、转向架2、转向轴201、转向脚踏202、前轮3、手摇臂4、摆动连接孔401、中间连杆5、后轮组6和后轴601;所述车架1前方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转向架2;所述转向架2的底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前轮3;所述车架1的中部铰链接有一组所述手摇臂4;所述车架1的后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后轮组6;所述后轮组6上的后轴601与所述手摇臂4的底部之间共同铰链接有一组所述中间连杆5。其中,所述转向架2的顶部设置有一组所述转向轴201,所述转向架2通过所述转向轴201与所述车架1轴性连接,所述转向轴201位于所述前轮3中心轴性的正上方,在使用中保证所述转向架2能够良好的进行转向。其中,所述转向架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转向脚踏202,在使用中通过踩动两组所述转向脚踏202,实现所述转向架2的转向。其中,所述手摇臂4的中部设置有一组所述摆动连接孔401,所述手摇臂4通过所述摆动连接孔401与所述车架1铰链接,在使用中所述手摇臂4绕所述摆动连接孔401摆动。其中,所述后轮组6中部通过一组所述后轴601将两组轮胎同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后轴601为曲轴结构,所述中间连杆5铰链接在所述后轴601的连杆轴颈上。其中,所述手摇臂4、所述中间连杆5、所述后轮组6、所述车架1共同构成曲柄摇杆机构,在使用中摇动所述手摇臂4,所述手摇臂4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带动所述后轮组6转动。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在使用时,前后摇动手摇臂4,手摇臂4通过由手摇臂4、中间连杆5、后轮组6、车架1共同构成的曲柄摇杆机构下带动后轮组6转动,实现该装置的前进,在转向时,通过脚踩动转向脚踏202实现转向架2和前轮3的转向从而实现该装置的转向。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包括车架(1)、转向架(2)、转向轴(201)、转向脚踏(202)、前轮(3)、手摇臂(4)、摆动连接孔(401)、中间连杆(5)、后轮组(6)和后轴(601);所述车架(1)前方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转向架(2);所述转向架(2)的底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前轮(3);所述车架(1)的中部铰链接有一组所述手摇臂(4);所述车架(1)的后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后轮组(6);所述后轮组(6)上的后轴(601)与所述手摇臂(4)的底部之间共同铰链接有一组所述中间连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包括车架(1)、转向架(2)、转向轴(201)、转向脚踏(202)、前轮(3)、手摇臂(4)、摆动连接孔(401)、中间连杆(5)、后轮组(6)和后轴(601);所述车架(1)前方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转向架(2);所述转向架(2)的底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前轮(3);所述车架(1)的中部铰链接有一组所述手摇臂(4);所述车架(1)的后部轴性连接有一组所述后轮组(6);所述后轮组(6)上的后轴(601)与所述手摇臂(4)的底部之间共同铰链接有一组所述中间连杆(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幼儿车助力运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2)的顶部设置有一组所述转向轴(201),所述转向架(2)通过所述转向轴(201)与所述车架(1)轴性连接,所述转向轴(201)位于所述前轮(3)中心轴性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银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