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杰专利>正文

套管热传导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65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为原油加热的套管热传导加热炉,由燃烧器、辐射室、对流预热室、烟囱和安全阀等所组成,辐射室内有保温层,其特征在于:辐射室内的辐射管为套管结构,外管内径与内管外径之间的距离在10至50毫米之间,内管与外管之间环空内有传热介质,外管与外管之间连通。效果是:在外管与内管之间采用中间传热介质,加热盘管为套管式结构,克服了炉筒受热面积小传热效率低,能耗高的不足。提高了热效率10%左右,降低了热能消耗。并具有传热快,均匀受热等优点。制造工艺简单节约钢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节能效果,有较好的使用价值,适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发
,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石油输送站,为原油加热的管式加热炉,是一种将燃烧器热量传递给中间介质,通过中间介质加热原油的加热炉。也可以应用于提高液体温度,提供液相热源的其它

技术介绍
在原油输送过程中,需要对原油进行加热,尤其是稠油井,产出的原油粘度高,输送困难。为原油加热,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流动性,保障原油输送安全。目前,现场为原油加热的炉,多采用燃烧器直接加热盘管的无中间介质的加热炉。被加热的盘管中容易结焦,影响热传导效率,热效率严重下降。长时间使用,盘管氧化,管壁变薄,加热炉存在安全隐患。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11863Y,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加热炉,由烟囱、盘管、炉筒、燃烧器所等组成,在加热炉的外壁和炉筒之间加入一定量超导介质,盘管围炉筒盘绕,并置入介质之中。本技术解决了结焦和火源难控制的问题,并具有节约燃料,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但加热炉外壁和炉筒之间空间大,需要加入介质多;另外,炉筒的受热面积小,热量直接通过炉筒排出,这种结构的加热器仍存在热效率低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热传导加热炉,采用中间介质,克服加现有热炉盘管结焦问题。改变盘管的结构,克服中间介质加热炉的炉筒受热面积小传热效率低,能耗高的不足。达到使被加热的介质均匀受热,提高热效率,降低热能消耗的目的。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型新由燃烧器、辐射室、对流预热室、烟囱和安全阀等所组成,辐射室内有保温层,其特征在于辐射室内的辐射管为套管结构。外管内径与内管外径之间的距离在10至50毫米之间。内管与外管之间环空内有传热介质。外管与外管之间连通。传热介质种类很多,一般采用经过处理的水可以作为传热介质。市场上的超导介质是一种很好的介质,采用超导介质传热效果比较理想。燃烧器产生的热量直接加热外管,外管将热量传递给介质,介质加热内管中的液体。为了制造、安装方便,辐射管在直段有外管,在内管的弯头段无外管。每个外管的端部采用堵板与内管焊接。外管与外管之间焊接有连通管。使外管与外管之间连通,有利于传热介质流通。为了使辐射管受热均匀,辐射管在辐射室内的排列可以为平行排列,也可以为圆周排列。为了给内管和外管之间环空加入或排放传热介质,在外管壁上有加液管和放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外管与内管之间采用中间传热介质,克服了加热炉盘管结焦问题。加热盘管为套管式结构,克服了炉筒受热面积小传热效率低,能耗高的不足。经过现场实验,提高了热效率10%左右,降低了热能消耗。本技术的传热介质被限定在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空内,传热介质用量少,具有传热块,均匀受热等优点。本技术在不改变加热系统运行压力的基础上,制造工艺简单节约钢材,与传统的加热炉相比,可减少制造刚材50%以上。本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节能效果,有较好的使用价值,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表示套管热传导加热炉整体结构,并表示辐射室(6)内套管式辐射管(5)的安装位置。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面图,表示辐射管(5)在辐射室(6)内为单层圆周排列,此种排列方式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双层或多层圆周排列。当然,辐射管(5)也可以平行排列,排列为多排。辐射管(5)的排列方式可以根据辐射管(5)受热的需要进行安排。附图3是辐射室内的辐射管(5)展开图。是一种双进双出结构,即有两个进水管(8)、两个出水管(9)。还可以制作为单进单出结构。附图4是附图1中I局部放大图。表示外管(13)、内管(14)之间焊接有堵板(18)。附图5表示两个外管(13)之间焊接的连通管(15)。图中所示,1.安全法,2.外壳,3.燃烧器,4.保温层,5.辐射管,6.辐射室,7.支架,8.进水管,9.出水管,10.对流预热室,11.对流管,12.烟囱,13.外管,14.内管,15.连通管,16.固定板,17.弯头,18.堵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本技术套管热传导加热炉与其它加热炉有一个外壳(2),外壳(2)为圆筒状,直径为2.5米,长度为6.5米。外壳(2)固定在支座(7)上。外壳(2)内壁有保温层(4)。保温层内是辐射室(6)。燃烧器(3)固定在外壳(2)端部。外壳(2)另一端有对流预热室(10),对流预热室(10)内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9)。在对流预热室(10)内,进入加热炉的原油被预热。另外,还有烟囱(12)和安全阀(1)等其它加热炉所必需的配件。辐射室(6)内壁有保温层(4),辐射室(6)内有辐射管(5)。与现有的加热炉不同的是,辐射室(6)内的辐射管(5)为套管结构,即辐射管(5)是由内管(14)和外管(13)组成。内管(14)外径58毫米,外管(13)内径100毫米,管壁厚5毫米。在内管(14)与外管(13)之间环空内装满传热超导介质。在辐射管(5)在直段有外管(13),在弯头段无外管。在弯头段采用焊接弯头(17)方式连接内管(14)。如附图3所展示。每段外管(13)的端部采用堵板(18)与内管(14)焊接,如附图4所示。外管(13)内径与内管(14)外径之间的距离为20毫米。外管(13)与其相邻的外管(13)之间焊接有连通管(15)。连通管(15)的内径30毫米。外管(13)与相邻的外管(13)之间通过连通管(15)连通,使全部外管连通。如附图5所示。在外管(13)上有为环空加入或排放传热介质的加液管和放流管。辐射管(5)制作为单进单出结构,即辐射室内有一个进水管(8)、一个出水管(9)。为使辐射管(5)便于在辐射室(6)内固定,采用固定板(16)将辐射管(5)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辐射管(5)在辐射室(6)内的排列为圆周排列,有2层辐射管(5)。辐射管(5)是双进双出结构,即有两个进水管(8)、两个出水管(9)。实施例3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辐射管(5)在辐射室(6)内的排列为平行排列,排列5层。权利要求1.一种主要应用于石油输送站,为原油加热的套管热传导加热炉,由燃烧器(3)、辐射室(6)、对流预热室(10)、烟囱(12)和安全阀(1)等所组成,辐射室(6)内有保温层(4),其特征在于辐射室(6)内的辐射管(5)为套管结构,外管(13)内径与内管(14)外径之间的距离在10至50毫米之间,内管(14)与外管(13)之间环空内有传热介质,外管(13)与外管(13)之间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热传导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辐射管(5)在直段有外管(13),每个外管(13)的端部采用堵板(18)与内管(14)焊接,外管(13)与外管(13)之间焊接有连通管(1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热传导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辐射管(5)在辐射室(6)内的排列为圆周排列。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热传导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辐射管(5)在辐射室(6)内的排列为平行排列。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热传导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辐射管(5)在辐射室(6)内的排列为单层圆周排列。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热传导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辐射管(5)在辐射室(6)内的排列为两层圆周排列。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热传导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辐射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要应用于石油输送站,为原油加热的套管热传导加热炉,由燃烧器(3)、辐射室(6)、对流预热室(10)、烟囱(12)和安全阀(1)等所组成,辐射室(6)内有保温层(4),其特征在于:辐射室(6)内的辐射管(5)为套管结构,外管(13)内径与内管(14)外径之间的距离在10至50毫米之间,内管(14)与外管(13)之间环空内有传热介质,外管(13)与外管(13)之间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李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刘杰李瑞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