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21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基坑支护领域,包括设置在基坑两侧侧壁上的多个第一杆体,多个第一杆体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杆体上且位于第一杆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均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杆体固定连接,第三杆体上沿着第三杆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杆,多个第二支撑杆倾斜设置在第三杆体上,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三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基坑底部的土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影响施工且保证基坑下部支护效果的效果。

A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municipal road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开挖基坑进行作业,而基坑的安全性直接影响了后期施工的可靠性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需要在基坑中设置加固用的支护结构。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5127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抵接在基坑壁上、竖直设置的、用于对基坑壁进行支撑的若干第一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的远离基坑壁侧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杆体的若干第二杆体;在竖直方向排列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杆体相抵接的、用于向所述第二杆体提供支撑力以使所述第一杆体抵接在基坑壁上的若干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连接件。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支撑杆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在两侧第二杆体之间,可以保证对基坑的支护效果,但是下部的支撑杆会影响到基坑内的施工,可下部如果不设支撑杆,整个支护结构对基坑下部的支护效果又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影响施工且保证基坑下部支护效果的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两侧侧壁上的多个第一杆体,多个所述第一杆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杆体上且位于第一杆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体上沿着第三杆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倾斜设置在第三杆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三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基坑底部的土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基坑进行支护时,首先将第一杆体固定至基坑的侧壁上并插入土体内,然后将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分别固定在第一杆体的上部和下部,随后将第一支撑杆沿着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固定在两侧的第二杆体之间,将第二支撑杆固定在第三杆体上并插入土体内,如此便完成了对基坑的支护,通过第一支撑杆可以保证基坑上部的支护效果,而第二支撑杆可以保证基坑下部的支护效果,且第二支撑杆不会影响到基坑内的正常施工,从而在保证了对整个基坑的支护效果的情况下,使得施工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体上且位于第一杆体的中部设置有插入至基坑侧壁土体内的锚杆,所述锚杆插入土体的深度设置为80cm-10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的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杆体的中部与基坑侧壁土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进一步提升基坑中部的支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基坑的底壁上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杆体的位置设置有排水面,所述排水面倾斜设置,所述排水面的较高端位于基坑的侧壁所在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天气其,雨水可以经排水面排至基坑内蓄水的位置,从而防止雨水滞留在基坑底部第一杆体和第二支撑杆的位置,防止雨水对此处第一杆体和第二支撑杆的支护造成影响,进一步保证了基坑下部的支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面上设置有细石混凝土垫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石混凝土垫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阻止水分渗入排水面下的土体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体上且位于第二杆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杆,所述第二杆体位于支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杆体置于支杆上,可以使第二杆体可以更好地固定在第一杆体上,防止第二杆体发生掉落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第二杆体抵接设置,所述抵接板上设置有穿设至第二杆体内的固定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第一支撑杆时,使抵接板与第二杆体抵接,然后再利用固定螺栓固定抵接板和第二杆体,从而固定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杆体,通过抵接板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杆端部的受力面积,使得第一支撑杆可以更好承受两端的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杆插入土体的深度设置为30cm-5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支撑杆插入土体30cm-50cm,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二支撑杆的支撑效果,另一方面在拆除第二支撑杆也更容易。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在基坑的侧壁上设置多个竖直的第一杆体,在第一杆体上于第一杆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水平的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然后在第二杆体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杆,在第三杆体上设置倾斜插入土体内的第二支撑杆,如此可以不仅可以保证对基坑的上部和下部的支护效果,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基坑内的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隐藏基坑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第一杆体;11、锚杆;12、支杆;2、第二杆体;21、第一支撑杆;22、抵接板;221、固定螺栓;3、第三杆体;31、第二支撑杆;4、排水面;41、细石混凝土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两侧侧壁上的竖直的多个第一杆体1,多个第一杆体1沿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杆体1插入至基坑底部的土体内,第一杆体1上于第一杆体1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杆体2,第二杆体2沿水平方向设置,两侧的第二杆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1,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杆体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设置有抵接板22(见图4),抵接板22与第二杆体2抵接,抵接板22上设置有穿设至第二杆体2内的固定螺栓221,抵接板22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杆21端部的受力面积,使得第一支撑杆21可以更好地承受压力。参照图1和图2,第一杆体1上于第一杆体1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二杆体2平行的第三杆体3,第三杆体3上沿着第三杆体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1倾斜朝向基坑底壁延伸并插入至基坑底部的土体内,第二支撑杆31插入的深度设置为30cm-50cm。将第一杆体1沿竖直方向从基坑侧壁处插入基坑底部土体内,随后将第二杆体2和第三杆体3分别固定至第一杆体1的上部和下部,把第一支撑杆21沿着第二杆体2的长度方向固定在第二杆体2之间,把第二支撑杆31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杆体3上,另一端倾斜插入至土体内,从而完成基坑的支护,通过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31可以分别对基坑的上部和中部进行支护,并且不会影响到基坑内的正常施工。参照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坑的支护效果,第一杆体1上且位于第一杆体1的中部设置有多个插入至基坑侧壁土体内的锚杆11,锚杆11插入的深度为80cm-100cm。参照图4,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杆12,第二杆体2位于支杆12上,支杆12可以支撑第二杆体2,阻止第二杆体2掉落,进而更利于第二杆体2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两侧侧壁上的多个第一杆体(1),多个所述第一杆体(1)沿竖直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上且位于第一杆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杆体(2)和第三杆体(3),所述第二杆体(2)和第三杆体(3)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杆体(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21),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杆体(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体(3)上沿着第三杆体(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杆(31),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1)倾斜设置在第三杆体(3)上,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一端与第三杆体(3)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基坑底部的土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两侧侧壁上的多个第一杆体(1),多个所述第一杆体(1)沿竖直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上且位于第一杆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杆体(2)和第三杆体(3),所述第二杆体(2)和第三杆体(3)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杆体(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21),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杆体(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体(3)上沿着第三杆体(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杆(31),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1)倾斜设置在第三杆体(3)上,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一端与第三杆体(3)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基坑底部的土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上且位于第一杆体(1)的中部设置有插入至基坑侧壁土体内的锚杆(11),所述锚杆(11)插入土体的深度设置为80cm-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玖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