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滑轨组件及外滑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83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滑轨组件及外滑轨,该外滑轨包括形成腔体的外滑轨本体,所述腔体还开设有开口以便所述内滑轨与外部座椅连接,所述外滑轨本体的腔体内壁包括:配合部,用于与内滑轨的滑动机构配合;线缆支撑部,用于滑动支撑内置于所述腔体内部的电动滑轨组件的线缆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内滑轨滑动支撑于外滑轨本体的内腔,同时线缆支撑组件也支撑于外滑轨本体的空腔内部,线缆组件随内滑轨在内腔中往复运动,一方面,线缆组件非裸露于外滑轨外部,有利于实现整体结构的紧凑设计,另一方面,内腔壁可以起到对线缆组件运动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机构的灵活性。

Electric slide assembly and outer sl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滑轨组件及外滑轨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滑轨组件及外滑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关于车辆内部座椅的调节方式主要有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两种,其中,电动调节因自动化程度高、调节过程更为省力等优点已逐步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座椅总成包括座椅本体、固定于座椅本体的内滑轨、固定于车辆底板的外滑轨和滑动机构,内滑轨和外滑轨通过滑动机构前后运动,以实现座椅本体的前后调整。现有技术中座椅总成座椅本体以手动调节为主,针对电动调节的座椅总成的滑轨机构比较少。由于电动调节的滑轨机构增加了驱动部件、连接驱动部件与执行机构的电缆等部件,电动调节的滑轨机构也相应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如何优化电动滑轨机构的结构,使其在满足座椅前后调节功能的前提下,结构简单、紧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电动滑轨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滑轨组件的外滑轨,包括形成腔体的外滑轨本体,所述腔体还开设有开口以便所述内滑轨与外部座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滑轨组件的外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腔体的外滑轨(101)本体,所述腔体还开设有开口以便内滑轨总成与外部座椅连接,所述外滑轨(101)本体的腔体内壁包括:/n配合部,用于与内滑轨总成的滑动机构配合;/n线缆支撑部,用于滑动支撑内置于所述腔体内部的电动滑轨组件的线缆组件(1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滑轨组件的外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腔体的外滑轨(101)本体,所述腔体还开设有开口以便内滑轨总成与外部座椅连接,所述外滑轨(101)本体的腔体内壁包括:
配合部,用于与内滑轨总成的滑动机构配合;
线缆支撑部,用于滑动支撑内置于所述腔体内部的电动滑轨组件的线缆组件(1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滑轨组件的外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腔体壁包括底壁(1015),所述底壁(1015)的内表面具有开口朝内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有与车辆底板配合固定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线缆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底壁(1015),并且所述线缆支撑部高于所述凹陷部的槽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滑轨组件的外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腔体壁还包括与底壁(1015)连接的侧壁(1014),以及顶壁,所述开口为开设于所述顶壁的纵向开口,每一侧的所述侧壁和相应所述顶壁之间还连接有拐弯段,所述拐弯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016)和第二段(1017),所述第一段(1016)的外端连接所述侧壁,内端向内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段(1017)连接,所述第二段(1017)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顶壁,所述第一段(1016)、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的线缆支撑部形成容纳线缆组件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滑轨组件的外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轨总成的滑动机构包括支撑滚轮(605)和辅助滚轮(606),所述支撑滚轮(605)位于所述内滑轨总成的内滑轨(601)的底部,所述底壁(1015)位于所述线缆支撑部内侧的部分区域形成所述支撑滚轮(605)的滚动面,并且所述滚动面高于所述凹陷部的槽底;所述辅助滚轮(606)安装于所述内滑轨两侧斜上方,所述第二段的内壁形成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仁磊祁百魁王谦冯如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