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0826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驱动装置,通过设为将零件个数抑制得少的简单结构,能够实现组装工时的削减、成本及重量的降低。一种车辆的驱动装置(1),其包括:壳体(11M),收容有构成零件;通气室(30),利用与所述壳体(11M)形成为一体的隔壁部(31)从壳体(11M)内的空间分隔;开口部(35),将通气室(30)与壳体(11M)内的空间加以连通;以及阀体(40),设置于壳体(11M)内;并且通气室(30)的开口部(35)由阀体(40)的外表面(40a)堵塞。由于能够废除先前为了堵塞通气室的开口部而设置的挡板,所以能够通过将驱动装置的零件个数抑制得少,来实现组装工时的削减、成本及重量的降低。

Driving device of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驱动装置,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包括收容有构成零件的壳体而成的车辆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的驱动装置,例如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驱动装置。所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驱动装置是如下的驱动装置,即,在壳体内收容作为驱动源的马达或旋转轴及离合器等构成零件而成,在壳体内形成有由隔壁部分隔的通气室(breatherroom)。所述通气室是如下的空间:为了避免伴随着体积膨胀的内压上升,经由通气管(breatherpipe)而与外部连通,所述体积膨胀是由驱动装置的壳体内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然而,如果在通气室内的空气(air)中混入有油,则会使油与空气一起排出至外部,所以必须设为油不会渗入至通气室内的结构。因此,在现有的驱动装置中,设置有挡板(baffleplate),所述挡板用于堵塞通气室的开口部。但是,因为设置所述挡板,而与之相应地,存在如下的问题:驱动装置的零件个数增多,组装工时增加,成本及重量增加。并且,现有的驱动装置所包括的通气室存在如下情况:因为使成型时的脱模的方向一致,而使得构成所述通气室的隔壁的内周面与外周面的梯度为相反方向。在这种结构中,隔壁的壁厚变得不均匀,与之相应地,成为壳体的重量增加或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并且,在现有的驱动装置中,作为用于使设置于通气室的周边的离合器等装置卡止于壳体的结构,是使用多个卡簧(circlip)等卡止件来进行卡止,但可想到,能够通过精心设计所述卡止结构来减少卡止件的数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1806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驱动装置,通过设为将零件个数抑制得少的简单结构,能够实现组装工时的削减、成本及重量的降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技术的车辆的驱动装置1包括:壳体11M,收容有构成零件;通气室30,设置于所述壳体11M内,并利用与所述壳体11M形成为一体的隔壁部31从所述壳体11M内的空间分隔;开口部35,将所述通气室30与所述壳体11M内的空间加以连通;以及第一装置40,设置于所述壳体11M内;并且所述通气室30的所述开口部35由所述第一装置40堵塞。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驱动装置,通过通气室的开口部由第一装置(后述实施方式的阀体(valvebody))堵塞,而能够废除先前为了堵塞通气室的开口部而设置的挡板。由此,能够将驱动装置的零件个数抑制得少,所以能够实现组装工时的削减、成本及重量的降低。并且,在所述车辆的驱动装置中,所述隔壁部31也可以包括外径壁32及内径壁33,所述内径壁33配置于所述外径壁32的内径侧,在所述外径壁32与所述内径壁33之间划分出所述通气室30,所述内径壁33的内表面33a的倾斜方向与外表面33b的倾斜方向为彼此相同的方向。根据所述结构,内径壁的内表面的倾斜方向与外表面的倾斜方向为彼此相同的方向,由此在驱动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形成壳体时,从通气室内脱出的模具的脱离方向、与从内径壁的内径侧脱出的模具的脱离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通过如上所述而构成,能够实现壳体(内径壁)的厚度尺寸的均匀化,所以与之相应地,能够实现驱动装置的重量的降低(轻量化)。并且,在所述车辆的驱动装置中,也可以包括:突起部41,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40;以及第二装置50,设置于沿所述隔壁部31的内径壁33的内径侧的位置;并且使所述突起部41抵接于所述第二装置50。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设置于第一装置的突起部抵接于第二装置(后述实施方式的双向离合器),能够利用所述突起部进行第二装置的定位。因此,能够削减用于进行第二装置的定位的定位零件或卡止件等的数量。由此,能够实现驱动装置的零件个数的削减及轻量化。并且,在所述车辆的驱动装置中,所述第一装置40也可以是阀体40,收容油压控制用的阀,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工作油流通的油路。并且,所述第二装置50也可以是离合器装置50,通过在所述阀体40内流通的工作油的油压而驱动。另外,所述括号内的符号表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对应的构成元件的附图参照编号,以作参考。[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简单结构的车辆的驱动装置,将零件个数抑制得少,以实现组装工时的削减、成本及重量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图1的X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符号的说明1:驱动装置2A、2B:电动机10A、10B:车轴11:壳体11A、11B:侧方壳体11M:中央壳体12A、12B:行星齿轮式减速机14A、14B:定子15A、15B:转子16A、16B:电动机输出轴17A、17B:端部壁18A、18B:隔壁19A、19B:轴承20A、20B:分解器21A、21B:太阳齿轮22A、22B:行星齿轮23A、23B:行星齿轮载体24A、24B:环形齿轮25:花键26A、26B:第一小齿轮27A、27B:第二小齿轮30:通气室31:隔壁部32:外径壁33:内径壁33a:内表面33b:外表面33c:槽部34:底壁35:开口部36:通气管38:花键嵌合部39:卡簧(卡止件或定位零件)40:阀体(第一装置)40a:外表面41:突起部45:空间部50:双向离合器(第二装置)51:旋转板52:固定板53: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驱动装置的图(侧剖面图)。在图1所示的驱动装置1中,车辆的后轮的左右的车轴10A、车轴10B是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同轴上。驱动装置1的壳体11是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其内部,与车轴10A、车轴10B在同轴上配置有车轴驱动用的第一电动机2A及第二电动机2B、以及使这些第一电动机2A及第二电动机2B的旋转减速的第一行星齿轮式减速机12A及第二行星齿轮式减速机12B。所述第一电动机2A及第一行星齿轮式减速机12A是作为左车轮驱动装置而发挥作用,对左后轮LWr(未图示)进行驱动,第二电动机2B及第二行星齿轮式减速机12B是作为右车轮驱动装置而发挥作用,对右后轮RWr(未图示)进行驱动。并且,第一电动机2A及第一行星齿轮式减速机12A与第二电动机2B及第二行星齿轮式减速机12B是在壳体11内沿车宽方向左右对称地配置。另外,壳体11包括:中央壳体11M,构成壳体1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以及侧方壳体11A、侧方壳体11B,构成壳体11的左右侧方部。第一电动机2A及第二电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收容有构成零件;/n通气室,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利用与所述壳体形成为一体的隔壁部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n开口部,将所述通气室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加以连通;以及/n第一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n所述通气室的所述开口部由所述第一装置堵塞。/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9 JP 2018-2163511.一种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收容有构成零件;
通气室,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利用与所述壳体形成为一体的隔壁部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
开口部,将所述通气室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加以连通;以及
第一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
所述通气室的所述开口部由所述第一装置堵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壁部包括外径壁及内径壁,所述内径壁配置于所述外径壁的内径侧,在所述外径壁与所述内径壁之间划分出所述通气室,
所述内径壁的内表面的倾斜方向与外表面的倾斜方向是彼此相同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野谷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