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包括上模板和下模座,所述上模板底面设置有上型腔,且上型腔中部开设有贯穿上模板的让位孔,所述上模板下方通过导杆连接有下模座,且下模座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下型腔,所述下型腔的中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内设置有缓冲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有的上模板通过导杆与下模座组合形成类似模具的结构,通过上模板设有的轴流风叶形上型腔与下模座设有的轴流风叶形下型腔贴合,能够对轴流风叶进行矫正,采用压合的方式能够全方位对轴流风叶进行调整,避免逐个风叶矫正造成矫正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发生,设有的卡槽、缓冲柱和让位槽在固定轴流风叶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压合过程中损伤轴流风叶。
A blade orthotic tool for axial flow bla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
本技术涉及轴流风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
技术介绍
吹吸风机主要由电动机、风叶、机壳、进风滤网、风嘴等组成,市场上常用的吹吸机中电机与风叶的连接方式大多数为采用电机轴上的螺纹与风叶内嵌螺母的进行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没有风叶的叶片矫形装置,传统的连接方式在长时间使用后,产生的结果是风叶跳动较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包括上模板和下模座,所述上模板底面设置有上型腔,且上型腔中部开设有贯穿上模板的让位孔,所述上模板下方通过导杆连接有下模座,且下模座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下型腔,所述下型腔的中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内设置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下方位于下模座内侧开设有内腔,且内腔中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缓冲柱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顶面安装有气缸。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四个拐角处开设有导向孔,且导向孔内穿插有导杆。优选的,所述导杆贯穿且延伸至上模板顶面,且导杆顶端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气缸,且两个气缸的底端分别与上模板的顶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的表面粘接有橡胶层,且上型腔和下型腔均为轴流风叶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缓冲柱的底端与下模座的内腔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座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与气缸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让位孔的直径大于卡槽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缓冲柱的高度高于下模座的顶面三至五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设有的上模板通过导杆与下模座组合形成类似模具的结构,通过上模板设有的轴流风叶形上型腔与下模座设有的轴流风叶形下型腔贴合,能够对轴流风叶进行矫正,采用压合的方式能够全方位对轴流风叶进行调整,避免逐个风叶矫正造成矫正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发生,设有的卡槽、缓冲柱和让位槽在固定轴流风叶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压合过程中损伤轴流风叶,从而保障了轴流风叶矫正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的下模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的上模板仰视图。图例说明:1、上模板;2、下模座;3、气缸;4、让位孔;5、导杆;6、上型腔;7、下型腔;8、缓冲柱;9、弹簧;10、内腔;11、卡槽;12、橡胶层;13、导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座2,上模板1底面设置有上型腔6,且上型腔6中部开设有贯穿上模板1的让位孔4,上模板1下方通过导杆5连接有下模座2,且下模座2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下型腔7,下型腔7的中部开设有卡槽11,且卡槽11内设置有缓冲柱8,缓冲柱8下方位于下模座2内侧开设有内腔10,且内腔10中设置有弹簧9,弹簧9的顶端与缓冲柱8的底面固定连接,上模板1顶面安装有气缸3,通过上模板1设有的轴流风叶形上型腔6与下模座2设有的轴流风叶形下型腔7贴合,对轴流风叶进行矫正,下模座2设有的卡槽11中设有缓冲柱8和弹簧9,缓冲柱8能够在受力时通过弹簧9缓冲上模板1的冲力。请参照图1和图3所示,上模板1四个拐角处开设有导向孔13,且导向孔13内穿插有导杆5,通过上模板1的导向孔13内穿插的导杆5能够提高上模板1下移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压合的准确性。请参照图1所示,导杆5贯穿且延伸至上模板1顶面,且导杆5顶端连接有顶板,顶板底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气缸3,且两个气缸3的底端分别与上模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通过气缸3以顶板为基点,能够控制上模板1上下移动。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上型腔6和下型腔7的表面粘接有橡胶层12,且上型腔6和下型腔7均为轴流风叶形结构,橡胶层12能够缓冲压合过程中的冲力,避免轴流风叶受损,上型腔6的轴流风叶形结构尺寸大于下型腔7的轴流风叶形结构尺寸,便于更好的贴合矫正。请参照图1所示,缓冲柱8的底端与下模座2的内腔10滑动连接,有利于缓冲柱8缓冲冲击。请参照图1所示,下模座2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与气缸3电性连接。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让位孔4的直径大于卡槽11的直径,让位孔4能够为轴流风叶的顶端让位,卡槽11能够将轴流风叶固定在下型腔7中。请参照图1所示,缓冲柱8的高度高于下模座2的顶面三至五厘米,提高缓冲柱8的缓冲效果。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该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接通电源,然后将待矫正的轴流风叶通过下模座2的卡槽11卡接在下型腔7中,通过下模座2点击设有的控制按钮,控制按钮能够控制气缸3带动上模板1沿着导杆5下移,直至上模板1贴合下模座2,通过上模板1设有的轴流风叶形上型腔6与下模座2设有的轴流风叶形下型腔7贴合,对轴流风叶进行矫正,下模座2设有的卡槽11中设有缓冲柱8和弹簧9,缓冲柱8能够在受力时通过弹簧9缓冲上模板1的冲力,上模板1贴合下模座2后,静待片刻,然后通过点击控制按钮使气缸3回缩,取出矫正后的轴流风叶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底面设置有上型腔(6),且上型腔(6)中部开设有贯穿上模板(1)的让位孔(4),所述上模板(1)下方通过导杆(5)连接有下模座(2),且下模座(2)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下型腔(7),所述下型腔(7)的中部开设有卡槽(11),且卡槽(11)内设置有缓冲柱(8),所述缓冲柱(8)下方位于下模座(2)内侧开设有内腔(10),且内腔(10)中设置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顶端与缓冲柱(8)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1)顶面安装有气缸(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底面设置有上型腔(6),且上型腔(6)中部开设有贯穿上模板(1)的让位孔(4),所述上模板(1)下方通过导杆(5)连接有下模座(2),且下模座(2)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下型腔(7),所述下型腔(7)的中部开设有卡槽(11),且卡槽(11)内设置有缓冲柱(8),所述缓冲柱(8)下方位于下模座(2)内侧开设有内腔(10),且内腔(10)中设置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顶端与缓冲柱(8)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1)顶面安装有气缸(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四个拐角处开设有导向孔(13),且导向孔(13)内穿插有导杆(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轴流风叶的叶片矫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5)贯穿且延伸至上模板(1)顶面,且导杆(5)顶端连接有顶板,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铭,何书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朗迪叶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