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增毅专利>正文

消烟除尘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70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般有热源的流体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筒体、烟管和烧烧装置组成。干馏室通过喉管连通在锅炉内部的燃烧室。在干馏室底部安装有拨火门。在燃烧室顶部安装有红外线陶瓷板,并配有二次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烟除尘效果。达到GB3841-83《锅炉烟气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类地区的烟气排放要求。可供城乡居民、团体采暖、饮水和洗澡。(*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属于一般有热源的流体加热器。国内能够消烟除尘的小容量锅炉是双层炉排锅炉。其消烟除尘原理众所周知。但是双层炉排结构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水冷管式炉排孔桥处容易产生疲劳裂纹,直接影响运行安全;二是司炉工必须不断地从上层水冷管式炉排上,把经过干馏的煤层捅到下层铸铁炉排上燃烧。这样不仅会搅乱煤层,而且司炉工劳动强度过大。实际上,司炉工常常是直接往下层铸铁炉排上加煤、燃烧。因而完全失去消烟作用。此外双层炉排锅炉配带除尘器除尘,增加了产品造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烟除尘锅炉,它能够解决双层炉排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干馏室,通过喉管连通在锅炉内部的燃烧室。在干馏室底部安装有拨火门。从拨火门将干馏过的煤层经喉管,拨到锅炉内的燃烧室燃烧。燃烧室配有二次风。顶部设有红外线陶瓷板。烟气碰到陶瓷板后,发生扰动、相互碰撞,在二次风条件下完全燃尽。同时尘埃与烟气分离下沉,实现了锅炉消烟除尘功能。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消烟除尘效果,达到GB3841-83《锅炉烟气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类地区的烟气排放要求。可供城乡居民、团体采暖、饮水和洗澡。下面结合附图的两个实施例,详细解释本技术。-->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纵向剖面图。附图2是沿附图1中B——B线的剖面。附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图1图2为实施例1。参照图1。在干馏室[6]的炉排[9]上点火,从干馏室顶部加煤。煤层厚度保持在喉管[10]以上150毫米左右。于是,煤层便自下而上地得到干馏。从拨火门[8],把设在锅筒外的干馏室[6]内的、干馏过的煤,拨撒在燃烧室[13]的炉排[11]上燃烧。炉渣从观火门[12]排出。火焰碰到高温红外线陶瓷板[4]后,就会产生烟气相互碰撞和扰动运动。这时在二次风[14]的配合下,就会将烟气中的可燃成分燃尽。同时烟气中的尘埃也就会分离出来,聚集沉降。消烟除尘后的烟气经由陶瓷板上的小孔,进入烟管[2],最后从烟囱(图中未示出)排入大气。干馏室与燃烧室可用水隔墙[17]分开。即炉胆[15]和锅筒[3]组成的水套筒[5]。干馏室可由水隔板[16]围成。其水套[7](见图2)与燃烧室水套筒[5]连通。图3为实施例2。如图3所示。在炉排[10]上点火。从炉门[6]把煤投入干馏室[8]。煤层高度保持至水隔墙[12]下端以上150毫米左右。于是干馏室的煤层便从下至上逐渐得到干馏。从拨火门[9],把干馏过的煤层拨撒在燃烧室[11]内燃烧。干馏室内的煤层顺序降落。燃烧室[11]的中部配有二次风[13]。顶部安装有红-->外线陶瓷反射板[4]。燃烧室[11]内的烟气,在二次风[13]和高温的红外线陶瓷反射板[4]的联合作用下,扰动、碰撞、燃尽。同时,烟气中的尘埃则会集聚、沉降。燃烧室内未沉降的粉尘,进入沉降室[16]后,再次得到沉降。从而达到消烟除尘目的。消烟除尘后的烟气,经由陶瓷反射板[4]上的小孔,进入烟管[2]。最后从烟囱(图中未示出)排入大气。上述的水隔墙和水隔板,可以为水套式结构,也可以为水管排列式结构。以上两实施例可以看出,干馏室可以布置在锅筒外部,也可以布置在锅筒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烟除尘锅炉,由筒体、烟管和燃烧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干馏室通过喉管连通在锅炉内部的燃烧室,在干馏室底部安装有拨火门,在燃烧室顶部安装有红外线陶瓷板,并配有二次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消烟除尘锅炉,由筒体、烟管和燃烧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干馏室通过喉管连通在锅炉内部的燃烧室,在干馏室底部安装有拨火门,在燃烧室顶部安装有红外线陶瓷板,并配有二次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烟除尘锅炉,其特征是:干馏室与燃烧室可用水隔墙分开,干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增毅
申请(专利权)人:曹增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