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磨板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62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磨板线,包括机体底座、线路板、前传输滚轮、前磨刷轮、后磨刷轮和后传输滚轮,所述机体底座顶端的左侧皆设置有第一转杆,两组所述第一转杆之间皆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传输滚轮,且前传输滚轮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压力滚轮,所述前压力滚轮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引导罩,两组所述前引导罩之间皆设置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磨刷轮,所述前引导罩的右侧皆设置有后引导罩,两组所述后引导罩左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中压力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容易避免了卡板、卷板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打磨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使得磨刷轮的使用率更高,提高了磨刷轮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horizontal grinding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磨板线
本技术涉及磨板
,具体为一种水平磨板线。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电子部件的生产亦得到迅速发展,其中PCB为重要的电子部件,PCB在制作外层线路、阻焊之前,需要用打磨的方式将板面处理干净并具备一定的粗糙度,目前采用水平打磨线生产,水平打磨线具备平行排列的传输滚轮、磨刷和压力滚轮等,打磨时,传输滚轮将待打磨板传送到磨刷处,磨刷打磨板面,而后压力滚轮起到防止滑板、偏移等作用,传统的水平磨板线基本上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水平磨板线的未加工磨板与滚轮的方向平齐,若磨板较薄,进行打磨工作时极易卷入滚轮,出现卡板和卷板的情况,从而使得磨板报废,降低了生产的良品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传统的水平磨板线的滚轮排列均与板面平行,即与设备侧壁面垂直,长时间打磨,磨刷中间位置消耗过快,而两端消耗慢,磨刷会呈现凹型,不利于后期板面的打磨,降低了磨刷的使用寿命,因此亟需一种水平磨板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磨板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水平磨板线磨板进行打磨工作时极易卷入滚轮,出现卡板和卷板的情况,同时传统的磨刷长时间打磨消耗过快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平磨板线,包括机体底座、线路板、前传输滚轮、前磨刷轮、后磨刷轮和后传输滚轮,所述机体底座顶端的左侧皆设置有第一转杆,两组所述第一转杆之间皆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传输滚轮,且前传输滚轮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压力滚轮,所述前压力滚轮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引导罩,两组所述前引导罩之间皆设置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磨刷轮,所述前引导罩的右侧皆设置有后引导罩,两组所述后引导罩左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中压力滚轮,所述后引导罩的右侧皆设置有第三转杆,且第三转杆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后磨刷轮,所述后磨刷轮的右侧皆设置有后压力滚轮,且后压力滚轮的右侧皆设置有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后传输滚轮。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前压力滚轮和第二转杆与设备侧壁之间呈斜角式排列,所述第三转杆、后压力滚轮和第四转杆与设备侧壁之间亦呈斜角式排列,两者形成一个“八”字形排列。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前压力滚轮和第二转杆与所述第三转杆、后压力滚轮和第四转杆之间呈中间对称像设计。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前传输滚轮、前压力滚轮、前引导罩、第二转杆、前磨刷轮、中压力滚轮、后引导罩、第三转杆、后磨刷轮、后压力滚轮、第四转杆和后传输滚轮皆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线路板设置在其两者之间的空隙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水平磨板线设置有线路板、第一转杆、前传输滚轮、前压力滚轮、前磨刷轮和后磨刷轮,首先线路板从左侧进入前传输滚轮之间,在前传输滚轮的传输下进入前压力滚轮之间,随后进入前磨刷轮之间,斜角式第一转杆、前压力滚轮和前磨刷轮的设计,能够使前磨刷轮与板面呈一定角度,工作状态时,线路板的一角先与前磨刷轮接触,再引导其他部分接触,初次接触面积更小,更容易避免了卡板、卷板的问题,前磨刷轮的斜角设计,使前磨刷轮整体的接触面积与板面呈现角度,使得线路板与前磨刷轮的接触面更大,一方面有利于打磨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使前磨刷轮的使用率更高,提高了磨刷轮的使用寿命,前磨刷轮与后磨刷轮皆呈中间对称设计,从而防止在打磨过程中斜角对板面造成同一方面的磨痕,使得打磨的板面更加整洁并且具备更加均匀的粗糙度;2、该水平磨板线设置有前引导罩和后引导罩,有效将产品引导至磨板的中间传输水平面,防止板子由于躯壳而产生的滚轮卡板、卷板等问题,提高了装置的良品率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线路板、前引导罩、第二转杆、前磨刷轮、中压力滚轮和后引导罩的局部结构仰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机体底座;2、线路板;3、第一转杆;4、前传输滚轮;5、前压力滚轮;6、前引导罩;7、第二转杆;8、前磨刷轮;9、中压力滚轮;10、后引导罩;11、第三转杆;12、后磨刷轮;13、后压力滚轮;14、第四转杆;15、后传输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平磨板线,包括机体底座1、线路板2、前传输滚轮4、前磨刷轮8、后磨刷轮12和后传输滚轮15,机体底座1顶端的左侧皆设置有第一转杆3,两组第一转杆3之间皆设置有线路板2,第一转杆3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传输滚轮4,且前传输滚轮4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压力滚轮5,前压力滚轮5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引导罩6,两组前引导罩6之间皆设置有第二转杆7,且第二转杆7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磨刷轮8,前引导罩6的右侧皆设置有后引导罩10,通过设计前引导罩6和后引导罩10,有效将产品引导至磨板线的中间传输水平面,防止线路板2由于躯壳而产生的滚轮卡板、卷板等问题,两组后引导罩10左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中压力滚轮9,后引导罩10的右侧皆设置有第三转杆11,且第三转杆11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后磨刷轮12,后磨刷轮12的右侧皆设置有后压力滚轮13,且后压力滚轮13的右侧皆设置有第四转杆14。第一转杆3、前压力滚轮5和第二转杆7与设备侧壁之间呈斜角式排列,第一转杆3、前压力滚轮5和第二转杆7与设备侧壁之间所设计的夹角角度最小呈20°,最大呈60°,第三转杆11、后压力滚轮13和第四转杆14与设备侧壁之间亦呈斜角式排列,通过斜面的设计,使得线路板2与前磨刷轮8和线路板2与后磨刷轮12的接触面积更大,一方面有利于打磨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使前磨刷轮8和后磨刷轮12的使用率更高,更有利于前磨刷轮8和后磨刷轮12整体寿命的延长,第三转杆11、后压力滚轮13和第四转杆14与设备侧壁之间所设计的夹角角度亦最小呈20°,最大呈60°,两者形成一个“八”字形排列,通过该设计,当磨板工作时,线路板2的一角先与磨刷接触,再引导其他部分接触,初次接触面积更小,更容易避免卡板和卷板的问题。第一转杆3、前压力滚轮5和第二转杆7与第三转杆11、后压力滚轮13和第四转杆14之间呈中间对称像设计,通过该设计,防止打磨时斜角对板面造成同一方面的磨痕,使得打磨的板面更加整洁并且具备更加均匀的粗糙度,第四转杆14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后传输滚轮15,第一转杆3、前传输滚轮4、前压力滚轮5、前引导罩6、第二转杆7、前磨刷轮8、中压力滚轮9、后引导罩10、第三转杆11、后磨刷轮12、后压力滚轮13、第四转杆14和后传输滚轮15皆呈上下对称分布,线路板2设置在其两者之间的空隙中,通过该设计,使得线路板2的两面皆可进行打磨工作,提高了装置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磨板线,包括机体底座(1)、线路板(2)、前传输滚轮(4)、前磨刷轮(8)、后磨刷轮(12)和后传输滚轮(1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座(1)顶端的左侧皆设置有第一转杆(3),两组所述第一转杆(3)之间皆设置有线路板(2),所述第一转杆(3)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传输滚轮(4),且前传输滚轮(4)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压力滚轮(5),所述前压力滚轮(5)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引导罩(6),两组所述前引导罩(6)之间皆设置有第二转杆(7),且第二转杆(7)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磨刷轮(8),所述前引导罩(6)的右侧皆设置有后引导罩(10),两组所述后引导罩(10)左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中压力滚轮(9),所述后引导罩(10)的右侧皆设置有第三转杆(11),且第三转杆(11)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后磨刷轮(12),所述后磨刷轮(12)的右侧皆设置有后压力滚轮(13),且后压力滚轮(13)的右侧皆设置有第四转杆(14),所述第四转杆(14)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后传输滚轮(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磨板线,包括机体底座(1)、线路板(2)、前传输滚轮(4)、前磨刷轮(8)、后磨刷轮(12)和后传输滚轮(1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座(1)顶端的左侧皆设置有第一转杆(3),两组所述第一转杆(3)之间皆设置有线路板(2),所述第一转杆(3)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传输滚轮(4),且前传输滚轮(4)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压力滚轮(5),所述前压力滚轮(5)的右侧皆设置有前引导罩(6),两组所述前引导罩(6)之间皆设置有第二转杆(7),且第二转杆(7)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前磨刷轮(8),所述前引导罩(6)的右侧皆设置有后引导罩(10),两组所述后引导罩(10)左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中压力滚轮(9),所述后引导罩(10)的右侧皆设置有第三转杆(11),且第三转杆(11)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后磨刷轮(12),所述后磨刷轮(12)的右侧皆设置有后压力滚轮(13),且后压力滚轮(13)的右侧皆设置有第四转杆(14),所述第四转杆(14)的外壁上皆焊接有后传输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冰基王文剑杨士勇丁克渝许冬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实锐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