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红外加热板
本技术属于节能采暖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红外加热板。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美好和健康生活的向往,改进传统的供暖系统,寻找更加经济、清洁的替代能源,发展新型的绿色低碳供暖系统刻不容缓。基于石墨烯红外发射性能的电加热取暖技术即石墨烯基红外发热油墨及其红外发热体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与传统的燃煤、蒸汽、热风和电阻等取暖方法相比,远红外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电-热转化率高、自动控温、分区控制、加热稳定、加热过程无异响、运行费用低、加热相对均匀、占地面积小、投资与生产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和工作效率高等诸多优点,更有利于推广应用。用它代替传统加热,其节电效果尤其显著,一般可节电30%左右,个别场合甚至可达60%~70%。石墨烯红外加热壁画、壁纸、地板等器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即为石墨烯红外加热板/功能层。现有技术中,其一般通过将石墨烯制成薄膜(专利CN105564132A、CN205783276U)、石墨烯浆料或涂料通过印刷或丝印方式制备成石墨烯发热涂层(CN206496403U)等方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红外加热板,它包括下板(1),发热功能涂层(8),上板(7)、其特征在于下板(1)的一面三边有非连通的凹槽(9),在凹槽(9)的同侧面内有凹面(10)和缓存凹槽(11),并在最外端四周形成边框(12),导电箔层(2)内嵌于凹槽(9)内,电源正极引线(5)、电源负极引线(6)分别与导电箔层(2)两端点固定连接,注液口(4)位于边框(12)上,缓存凹槽(11)位于注液口(4)与凹面(10)之间,下板(1)的另一面为外平面,将上板(7)与下板(1)具有凹槽(9)的一面通过四周的热封胶进行封装,在上板(7)与凹面(10)之间形成空腔,发热功能涂层(8)位于空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红外加热板,它包括下板(1),发热功能涂层(8),上板(7)、其特征在于下板(1)的一面三边有非连通的凹槽(9),在凹槽(9)的同侧面内有凹面(10)和缓存凹槽(11),并在最外端四周形成边框(12),导电箔层(2)内嵌于凹槽(9)内,电源正极引线(5)、电源负极引线(6)分别与导电箔层(2)两端点固定连接,注液口(4)位于边框(12)上,缓存凹槽(11)位于注液口(4)与凹面(10)之间,下板(1)的另一面为外平面,将上板(7)与下板(1)具有凹槽(9)的一面通过四周的热封胶进行封装,在上板(7)与凹面(10)之间形成空腔,发热功能涂层(8)位于空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红外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1)是高分子复合板材,其热导率为0.5-3W/(m·K),板材厚度为2-6mm,同时其一面加工有凹面(10)、凹槽(9)和缓存凹槽(11),其中凹槽(9)深度大于等于凹面(10)深度,凹面(10)进行适当的表面粗造化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为Ra=0.8-3.2μm,另一外表面印制装饰画面,在下板(1)的四周边框(12)涂覆有热封胶(3),用于与上板(7)密封粘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红外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4)是在下板(1)电源正极引线(5)、电源负极引线(6)正对的边框(12)上,注液口(4)位于该边框中心位置处,且是二分之一圆锥体,用于将石墨烯功能发热浆料通过微正压压入凹面(10)与上板(7)所形成的腔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红外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4)的外端直径为0.05-1mm,内端直径为1-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红外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凹槽(11)位于下板(1)的凹面(10)同侧,位于注液口(4)与凹面(10)之间,且与注液口(4)和凹面(10)直接相接,长度小于等于凹面(10)的宽度,但大于凹面(10)的宽度的三分之二,深度为注液口(4)内端半径,宽度为0.5-2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红外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正极引线(5)、电源负极引线(6)是连接电源和导电箔层(2)的片状接线端子,其宽度为3-6mm,厚度为0.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猛,李晓明,谢莉婧,苏方远,孔庆强,刘卓,曹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