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主要解决对于批量电池的充电操作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逐个拿取于主机电池槽或者是万能充,设备导入周期较长,作业效率极其低下,大大提高了人力的需求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充电装置,其包括:充电主体和承载装置,所述充电主体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与所述充电主体活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相对于所述充电主体部分移出;所述承载装置用于安装至少一个充电电池,所述承载装置可分离的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连接。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移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通道,电子移动设备需要进行电源的补充,即充电操作;而装配生产线中针对批量外置电池进行充电时,多采用传统的电池装入主机连接充电器或者是通过万能充进行充电。但是,对于批量电池的充电操作,设备导入周期较长,作业效率极其低下,大大提高了人力的需求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主要目的是解决对于批量电池的充电操作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逐个拿取于主机电池槽或者是万能充,设备导入周期较长,作业效率极其低下,大大提高了人力的需求量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其包括: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与所述充电主体活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相对于所述充电主体部分移出;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用于安装至少一个充电电池,所述承载装置可分离的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连接。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中每个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能够容纳至少一个承载装置;且所述连接体上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承载装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件,用于定位所述承载装置。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中所述承载装置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形状相适配。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中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底板和若干隔板;所述底板上并排设有若干条状缝隙,且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缝隙中,相邻隔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槽,用于放置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与所述充电主体滑动连接,且所述充电主体上对应所述容纳槽设有探针,用于供电。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主体还包括控制电路和判断单元: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判断单元和所述探针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与所述探针接触状态,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与所述探针接触的充电电极并调整所述探针供电电极。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主体还包括电量电压检测单元、报警单元以及计时单元:所述电量电压检测单元和所述计时单元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电量电压检测单元和所述计时单元电连接,用于实时监控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并进行提醒。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主体还包括状态提示灯:所述状态提示灯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判断单元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的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与所述探针未接触或接触不良所述状态提示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至少一个电电池开始充电所述状态提示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充电完成所述状态提示灯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主体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报警单元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主体内的温度。可选的,前述的一种充电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充电主体内。根据上述所列,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解决对于批量电池的充电操作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逐个拿取于主机电池槽或者是万能充,设备导入周期较长,作业效率极其低下,大大提高了人力的需求量的问题,本技术在充电主体中设置若干连接体,在连接体中设置能够放置多个充电电池的承载装置,使得本技术装置能够一次性的对大批量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大大提高的产线装配中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导入周期,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中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中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的充电装置的充电过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及车辆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参考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充电装置1,其包括充电主体2和承载装置3,所述充电主体2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体4,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4与所述充电主体2活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4相对于所述充电主体2部分移出;所述承载装置3用于安装至少一个充电电池5,所述承载装置3可分离的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4连接。具体的,为了解决对于批量电池的充电操作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逐个拿取于主机电池槽或者是万能充,设备导入周期较长,作业效率极其低下,大大提高了人力的需求量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充电装置1,通过在所述承载装置3中放置批量的充电电池5,将所述承载装置3连同充电电池5放入所述连接体4中,再将所述连接体4全部移入所述充电主体2中,实现对所述批量充电电池5的同时充电;其中所述充电主体2为充电机柜,其具有供电、状态监测等功能,其上设有电子显示屏幕27,用于显示所述充电电池5的相关数据,包括充电状态、时间、电压、电流等数据,上述显示功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所述连接体4为具有容纳功能的结构,设置在所述充电主体2上,能够部分移出/移入所述充电主体2,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将其设置为槽状的抽屉,能够在所述充电主体2上往复拉动;所述承载装置3为具有容纳功能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将所述承载装置3设置为充电电池5的盛放工装,其与所述充电电池5的形状大小完全适配,经过3D仿形制得,同时还能够保证所述充电电池5在所述承载装置3内不会防反,影响充电连接。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中情况;其中所述内外以实际安装中的内外为参考。根据上述所列,本技术在充电主体2中设置若干连接体4,在连接体4中设置能够放置多个充电电池5的承载装置3,使得本技术装置能够一次性的对大批量的充电电池5进行充电,大大提高的产线装配中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导入周期,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进一步的,参考附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充电装置1,在具体实施中,每个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4能够容纳至少一个承载装置3;且所述连接体4上设有第一定位件41,所述承载装置3上设有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与所述充电主体活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相对于所述充电主体部分移出;/n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用于安装至少一个充电电池,所述承载装置可分离的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体,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与所述充电主体活动连接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相对于所述充电主体部分移出;
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用于安装至少一个充电电池,所述承载装置可分离的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能够容纳至少一个承载装置;
且所述连接体上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承载装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件,用于定位所述承载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装置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底板和若干隔板;
所述底板上并排设有若干条状缝隙,且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缝隙中,相邻隔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槽,用于放置所述至少一个充电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与所述充电主体滑动连接,且所述充电主体上对应所述容纳槽设有探针,用于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主体还包括控制电路和判断单元: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祥,韩旭,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