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充本体,所述无线充本体的上侧设置有连接线,所述无线充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与无线充本体通过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连接;限位体的一侧设置有吸盘、转动槽、滑块及转动板,无线充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及安装槽,便于节省空间资源,便于对手机等充电设备进行放置,无线充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块、凸起块及夜光条,便于对手机进行放置,同时增大手机等设备与无线充本体之间的距离,避免充电时散热不佳。
A remote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
本技术属于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连接线的充电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采用电磁感应式的远距离无线充电正逐步取代智能手机线缆的传输充电。现有的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在为手机等较小体积设备充电时,无线充电设备需放置与水平桌面,然后手机放置于无线充电的上侧,在空间资源较小的情况下,无线充电设备易占用水平桌面的空间,不便与对其进行放置,同时手机等设备在放置后,手机等设备的背侧与无线充电设备的上表面贴合效果较好,不易散热,无线充电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在不使用时,自身会发生缠绕,外部与其碰撞造成损伤,使用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在为手机等较小体积设备充电时,无线充电设备需放置与水平桌面,然后手机放置于无线充电的上侧,在空间资源较小的情况下,无线充电设备易占用水平桌面的空间,不便与对其进行放置,同时手机等设备在放置后,手机等设备的背侧与无线充电设备的上表面贴合效果较好,不易散热,无线充电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在不使用时,自身会发生缠绕,外部与其碰撞造成损伤,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充本体,所述无线充本体的上侧设置有连接线,所述无线充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与无线充本体通过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无线充本体的右侧设置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无线充本体与限位体通过第一转动杆进行转动,所述限位体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侧设置有吸盘,所述无线充本体的后侧开设有线槽。优选的,所述无线充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夜光条,所述夜光条为环形结构,所述夜光条与无线充本体通过胶水粘黏固定。优选的,所述放置板为“L”字型,所述放置板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限位体的内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板的外侧设置有滑块,所述转动板与限位体通过滑块及滑块进行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线槽设置有四条,所述线槽的内侧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半环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限位体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线槽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体与无线充本体通过卡扣及卡槽进行卡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限位体的一侧设置有吸盘、转动槽、滑块及转动板,无线充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及安装槽,便于使无线充本体与墙壁进行固定,进而在无线充本体的上侧放置手机等设备,避免外部空间较小时,需要把无线充本体放置于水平桌面,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2)无线充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块、凸起块及夜光条,便于对手机进行放置,同时增大手机等设备与无线充本体之间的距离,避免手机等设备与无线充本体贴合效果较好造成散热不佳,便于提高收集放置的便捷性,无线充本体的后侧设置有限位件及线槽,无线充本体的右侧设置有限位体、卡扣及第一转动杆,便于对连接线进行放置,避免在不使用时,连接线自身缠绕及外部对连接线的损坏,提高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沿图1的A-A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线充本体;2、连接线;3、转动槽;4、滑块;5、限位体;6、吸盘;7、第一转动杆;8、夜光条;9、放置板;10、安装槽;11、橡胶块;12、凸起块;13、卡扣;14、限位件;15、转动板;16、线槽;17、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充本体1,无线充本体1的上侧设置有连接线2,无线充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9,便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放置,放置板9与无线充本体1通过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连接,无线充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限位体5,限位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无线充本体1与限位体5通过第一转动杆7进行转动,便于限制连接线2从线槽16内侧脱离,限位体5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板15,转动板15的一侧设置有吸盘6,便于装置与墙壁进行固定,无线充本体1的后侧开设有线槽16,便于对连接线2进行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橡胶块11的两端设置有凸起块12,便于限制待充电设备从橡胶块11的上侧滑落,凸起块12的高度与橡胶块11相等,凸起块12与橡胶块11为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无线充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夜光条8,便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放置,夜光条8为环形结构,夜光条8与无线充本体1通过胶水粘黏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放置板9为“L”字型,便于更好的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放置,放置板9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1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体5的内侧开设有转动槽3,转动板15的外侧设置有滑块4,转动板15与限位体5通过滑块4及滑块4进行转动连接,便于避免限位体5与墙壁固定后,“L”字型的放置板9朝下,导致不能对手机进行支撑,需要重新使限位体5与墙壁分离,以便于对放置板9调节的不便。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线槽16设置有四条,线槽16的内侧设置有限位件14,限位件14为半环形结构,便于更好的通过限位件14的弹性力对连接线2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体5的一侧设置有卡扣13,线槽16的一侧设置有卡槽,限位体5与无线充本体1通过卡扣13及卡槽进行卡合,便于开合限位体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把手机等设备放置于橡胶块11的上侧,通过橡胶块11两端的凸起块12,可限制手机从无线充本体1的上侧滑落,同时增大了设备与无线充本体1之间的距离,便于预留空间对设备进行散热,进一步的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可通过夜光条8时设备准确放置与无线充本体1的上侧,提高放置的便捷性,当外部空间较小时,使限位体5与无线充本体1通过卡扣13及卡槽进行卡合,然后通过吸盘6使限位体5与墙壁吸附固定,进而把手机等设备放置于橡胶垫17的上侧,在重力作用下,第一转动杆7与转动板15通过滑块4及转动槽3进行转动,这时“L”字型的放置板9对手机等设备进行支撑,进一步的通过无线充本体1对手机设备进行充电,便于提高充电的便捷性,当不使用时,可使连接线2放置于线槽16的内侧,然后通过限位件14的弹性力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本体(1)的上侧设置有连接线(2),所述无线充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9),所述放置板(9)与无线充本体(1)通过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无线充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限位体(5),所述限位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所述无线充本体(1)与限位体(5)通过第一转动杆(7)进行转动,所述限位体(5)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板(15),所述转动板(15)的一侧设置有吸盘(6),所述无线充本体(1)的后侧开设有线槽(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本体(1)的上侧设置有连接线(2),所述无线充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9),所述放置板(9)与无线充本体(1)通过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无线充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限位体(5),所述限位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所述无线充本体(1)与限位体(5)通过第一转动杆(7)进行转动,所述限位体(5)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板(15),所述转动板(15)的一侧设置有吸盘(6),所述无线充本体(1)的后侧开设有线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夜光条(8),所述夜光条(8)为环形结构,所述夜光条(8)与无线充本体(1)通过胶水粘黏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春燕,高厚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展嵘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