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卷取辊,所述支撑板的正面栓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焊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焊接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后端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带动线缆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板、支撑板、卷取辊、第一电机、固定箱、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设置,使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具备机械转动拉伸和对线缆进行牵引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需要人力进行转动拉伸和无法对不同尺寸的线缆进行牵引固定的问题。
A cable laying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信工程
,具体为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
技术介绍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通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线缆,线缆的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线缆进行铺设时,需要用到线缆铺设装置,现有的线缆铺设装置结构简单,需要人力进行转动拉伸,且线缆的尺寸不同,不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进行牵引,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以解决上述内容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具备机械转动拉伸和对线缆进行牵引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需要人力进行转动拉伸和无法对不同尺寸的线缆进行牵引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卷取辊,所述支撑板的正面栓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焊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焊接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后端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带动线缆进行移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对线缆的限位尺寸进行调节。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焊接于固定箱的内部,所述支撑块的顶部栓接有第二电机,所述支撑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限位辊的内部卡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背面与固定箱的内部栓接,所述液压杆的正面栓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辊,所述第二限位辊与第一限位辊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的表面均设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固定架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焊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背面与固定箱的内部焊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右侧栓接有出线管,所述出线管的材料为硬质塑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底板、支撑板、卷取辊、第一电机、固定箱、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设置,使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具备机械转动拉伸和对线缆进行牵引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需要人力进行转动拉伸和无法对不同尺寸的线缆进行牵引固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箱右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箱右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右视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撑板;3、卷取辊;4、第一电机;5、固定箱;6、第一限位结构;61、支撑块;62、第二电机;63、第一限位辊;7、第二限位结构;71、液压杆;72、固定架;73、第二限位辊;8、滑套;9、滑杆;10、出线管;11、横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卷取辊3,支撑板2的正面栓接有第一电机4,底板1顶部的右侧焊接有固定箱5,固定箱5的内部焊接有第一限位结构6,第一限位结构6的后端设有第二限位结构7,第一限位结构6用于带动线缆进行移动,第二限位结构7用于对线缆的限位尺寸进行调节,通过底板1、支撑板2、卷取辊3、第一电机4、固定箱5、第一限位结构6和第二限位结构7的设置,使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具备机械转动拉伸和对线缆进行牵引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需要人力进行转动拉伸和无法对不同尺寸的线缆进行牵引固定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包括支撑块61,支撑块61焊接于固定箱5的内部,支撑块61的顶部栓接有第二电机62,支撑块6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辊63,第二电机62的输出轴与第一限位辊63的内部卡接,通过支撑块61、第二电机62和第一限位辊63的配合使用,可以对线缆进行限位,并可以对通过第一限位辊63对线缆进行牵引。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7包括液压杆71,液压杆71的背面与固定箱5的内部栓接,液压杆71的正面栓接有固定架72,固定架7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辊73,通过液压杆71、固定架72和第二限位辊73的配合使用,可以对第二限位辊73与第一限位辊6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对不同尺寸的线缆进行限位,第二限位辊73与第一限位辊63处于同一轴线上,第一限位辊63和第二限位辊73的表面均设有防滑垫,可以增大第一限位辊63和第二限位辊73表面的摩擦力,方便对线缆进行牵引。本实施例中,固定架72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套8,滑套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9,滑杆9的顶部焊接有横板11,横板11的背面与固定箱5的内部焊接,通过滑套8、滑杆9和横板11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固定架72的移动进行支撑和限位,并增强第二限位辊73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固定箱5的右侧栓接有出线管10,出线管10的材料为硬质塑料,通过出线管10的使用,可以对线缆进行保护。使用时,启动液压杆71,液压杆71带动固定架72进行移动,固定架72的移动带动滑套8在滑杆9的表面进行滑动,随后固定架72和第二限位辊73进行移动,并与第一限位辊63进行配合,对线缆进行固定,随后启动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62,第一电机4带动卷取辊3进行旋转,第二电机62带动第一限位辊63进行旋转,线缆由于卷取辊3的转动而变得松散,第一限位辊63与第二限位辊73进行配合,对线缆进行限位牵引,线缆随后从出线管10中引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卷取辊(3),所述支撑板(2)的正面栓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底板(1)顶部的右侧焊接有固定箱(5),所述固定箱(5)的内部焊接有第一限位结构(6),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的后端设有第二限位结构(7),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用于带动线缆进行移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用于对线缆的限位尺寸进行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卷取辊(3),所述支撑板(2)的正面栓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底板(1)顶部的右侧焊接有固定箱(5),所述固定箱(5)的内部焊接有第一限位结构(6),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的后端设有第二限位结构(7),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用于带动线缆进行移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用于对线缆的限位尺寸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包括支撑块(61),所述支撑块(61)焊接于固定箱(5)的内部,所述支撑块(61)的顶部栓接有第二电机(62),所述支撑块(6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辊(63),所述第二电机(62)的输出轴与第一限位辊(63)的内部卡接。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城通网络工程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