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翟福来专利>正文

节煤多用水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369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需要提供一种新型节煤多用水暖炉。它由炉体和炉内水循环加热系统所构成。炉体包括外壳、三种炉盖、炉膛、绝热层、出烟道及出灰斗构成,水循环系统由上、下环形管、立管、放射管、水套及进出水口组成,通过变换炉盖的操作可呈现出升温、保温或作其它用途的操作。它的水循环系统受热面积大,烟气路线控制合理,因此具有高效,节煤且卫生安全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单位的办公室,仓库或家庭之中。(*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F24D中家用的集中采暖类技术,具体涉及供热炉的结构。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家庭中采暖的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人们都在追求由多个煤炉采暖逐渐转变成集中供热用自然循环的热水接散热器来取暖,并且追求高效、省煤、多用途并且好操作,因此目前市场上这种多用的水暖炉品种很多,各有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多种用途、节煤明显、热效率高的多用途的供热炉。按如上构思,本方案所提供的节煤多用水暖炉是由炉体和炉内水加热的循环系统所组成,其具体的特征是它的炉体由外壳、正锥形和倒锥形结构的耐火泥的炉膛、外层的珍珠岩绝热层、三层规格尺寸不同的炉盖、出烟道、及出灰斗所组成;炉内水加热的循环系统是由下环形管、多根立管、钢板焊成的矩形截面的上环形管、多根放射管、薄壁圆柱形带有一矩形截面的中间环片的水套,出水口及入水口构成的,入水口接在下环形管上,下环形管和上环形管由多个立管联通,上环形管和水套之间用多根放射管联通,中间环片与水套联通,出水口接在水套的最高部位。下环形管和多根立管的下部都埋在炉膛的耐火泥之中,立管的顶部和上环形管露在倒锥部位的炉膛中,最小的炉盖直径略大于上环形管内侧的直径,中间尺寸的炉盖直径略大于中间环片内侧直径,最大尺寸的炉盖直径略大于炉体上层炉口的直径。本方案中上、下环形管之间的立管共6根,水套与上环形管之间的放射管共6根,其位置都是按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工作时,进出水口与贮水箱及散热器联接好并充水排气,在炉膛内生火,可用块煤、煤球、或水和的煤面,当需快速升温时,盖好最大、最小尺寸的炉盖,炉膛煤火的温度先将下环形管和立管部分内的水预热,高温的煤火烟气加热上环形管,经过并加热六个放射管,而进入水套内的空间,加热中间环片和水套的内侧,经水套上方进入出烟道。若需要保持水循环系统的温度时,只盖好中间尺寸的炉盖,隔断煤燃烧的烟气通道,炉膛内的煤缓慢燃烧,加温上下环形管及部分水套及中间环片的内侧。若需炉火做饭烧水,则完全打开各层炉盖,在上炉口处座锅或水壶,煤火可正常燃烧,各种操作和取暖供热可同时进行。由于炉盖上的多种变换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由于水循环系统受热面积大,据计算可达1.1m2以上,再因烟气通道控制合理,炉体内有绝热层,热量能充分利用,出烟道温度很低,经试验并不能烫手。因此节煤效果显著,与一般取暖炉比可节煤2~3倍。采用本方案能体现如下的优越性①水循环系统结构合理受热面积大,节煤效果显著;②烟气通道控制合理热量可以充分吸收,因此热效率高;③对燃煤种类无特殊要求;④变换三个炉盖可以作到多种用途,而且操作方便;⑤体积小,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方案节煤多用水暖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剖视图,说明内部的水循环系统的结构。图4是图3管道的示意图。其中(1)-炉体;(2)-出灰斗;(3)-出烟道;(4)-大炉盖;(5)-中炉盖;(6)-小炉盖;(7)-珍珠岩绝热层;(8)-水套;(9)-中间环片;(10)-放射管;(11)上环形管;(12)-立管;(13)-耐火泥;(14)-下环形管;(15)-进水口;(16)-出水口。本方案可按不同供热面积确定结构尺寸,本设计自60m2~180m2分六档,形成系列产品,现以供热面积80m2例说明其结构,炉体外形尺寸为500×500×630mm,下环形管用3/4″管,立管及放射管为1/2″管,上环形管及水套均用3mm钢板焊成,炉盖3mm钢板。 本方案的样品经使用证明,节煤显著,供热效果好,还具有卫生、安全的特点。它特别适用于安装在单位的车辆、仓库、办公室、商店、宿舍及家庭中。权利要求1.一种用来为散热片提供自然循环热水的节煤多用水暖炉,它是由炉体、炉内水加热循环系统所组成的,其特征是它的炉体由外壳、正锥形和倒锥形耐火泥的炉膛,外层的珍珠岩绝热层、三层尺寸不同的炉盖、出烟道及出灰斗所组成,炉内加热循环系统是由下环形管、立管、上环形管、放射管、薄壁圆柱形带有一中间环片的水套及出水口、入水口构成的,它的入水口接在下环形管上,下环形管和上环形管由多个立管联通,上环形管和水套用多个放射形管联通,中间环片与水套联通,出水口从水套上接出;下环形管和立管的下部埋在炉膛的耐火泥之中,立管的顶部和上环形管露在倒锥的炉膛中,最小的炉盖的直径略大于上环形管内侧的直径,中间尺寸的炉盖的直径略大于中间环片内侧的直径,最大尺寸的炉盖直径略大于炉体上层炉口的直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暖炉,其特征是它的水加热循环系统中的立管共6根,放射形管共有6根,位置都按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专利摘要为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需要提供一种新型节煤多用水暖炉。它由炉体和炉内水循环加热系统所构成。炉体包括外壳、三种炉盖、炉膛、绝热层、出烟道及出灰斗构成,水循环系统由上、下环形管、立管、放射管、水套及进出水口组成,通过变换炉盖的操作可呈现出升温、保温或作其它用途的操作。它的水循环系统受热面积大,烟气路线控制合理,因此具有高效,节煤且卫生安全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单位的办公室,仓库或家庭之中。文档编号F24H1/24GK2111498SQ91227850公开日1992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9日专利技术者翟福业 申请人:翟福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来为散热片提供自然循环热水的节煤多用水暖炉,它是由炉体、炉内水加热循环系统所组成的,其特征是它的炉体由外壳、正锥形和倒锥形耐火泥的炉膛,外层的珍珠岩绝热层、三层尺寸不同的炉盖、出烟道及出灰斗所组成,炉内加热循环系统是由下环形管、立管、上环形管、放射管、薄壁圆柱形带有一中间环片的水套及出水口、入水口构成的,它的入水口接在下环形管上,下环形管和上环形管由多个立管联通,上环形管和水套用多个放射形管联通,中间环片与水套联通,出水口从水套上接出;下环形管和立管的下部埋在炉膛的耐火泥之中,立管的顶部和上环形管露在倒锥的炉膛中,最小的炉盖的直径略大于上环形管内侧的直径,中间尺寸的炉盖的直径略大于中间环片内侧的直径,最大尺寸的炉盖直径略大于炉体上层炉口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福来
申请(专利权)人:翟福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