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包括底座、上安装板、下模仁和上模仁,底座中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下模仁通过第一丝杆设置于第一放置槽内,第一丝杆两端与底座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第一丝杆与下模仁进行螺纹连接,上安装板设置于底座上方,上安装板与底座之间通过滑杆机构进行连接,上安装板对应第一放置槽开设有第二放置槽,上模仁通过第二丝杆设置于第二放置槽内,第二丝杆两端与上安装板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第二丝杆与上模仁进行螺纹连接,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成十字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便于人们调整铸模装置的上模仁和下模仁位置,提高表扣的成品率。
A mould device for watch buck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铸模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
技术介绍
手表,或称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或者显示时间的仪器。自此以后,手表便开始普及。其中表扣是手表必不可少的零件,铸造是生产表扣的常用方法。现有的压铸模具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上模仁和下模仁的压铸配合,将所需要的表扣压铸成型,但是在长期使用压铸模具过程中容易发生上模仁和下模仁错位的情况,从而导致压铸出来的表扣的尺寸发生偏差,不符合产品的生产需求,而现有的压铸模具在对上模仁和下模仁进行对位调整时,比较复杂,需要将压铸模具整体拆卸,给人们在调整时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便于人们调整铸模装置的上模仁和下模仁位置,提高表扣的成品率。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包括底座、上安装板、下模仁和上模仁,所述底座中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下模仁通过第一丝杆设置于第一放置槽内,所述下模仁与第一放置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丝杆两端与底座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下模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上安装板设置于底座上方,所述上安装板与底座之间通过滑杆机构进行连接,所述上安装板对应第一放置槽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上模仁通过第二丝杆设置于第二放置槽内,所述上模仁与第二放置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丝杆两端与上安装板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上模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成十字交错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杆机构包括滑套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导向杆另一端向上延伸,所述滑套嵌入于上安装板内,所述滑套套设与导向杆表面,所述滑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杆机构数量为四个,所述滑杆机构分别设置于底座的四个角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模仁表面设有凸块,所述上模仁表面开设有与凸块相对应的凹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丝杆两侧设有第一加固杆,所述第一加固杆两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杆与下模仁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丝杆两侧设有第二加固杆,所述第二加固杆两端与上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杆与上模仁滑动连接。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表扣加工时,先将上模仁和下模仁进行校对,再利用底座与上安装板之间的滑杆机构,将上安装板向下压铸,从而利用上模仁和下模仁将表扣压铸成型;在长期压铸过程中,上模仁和下模仁会发生移位的情况,从而可以转动底座上的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下模仁螺纹连接,从而当转动第一丝杆时,下模仁沿第一丝杆进行移动,上安装板上的第二丝杆与上模仁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二丝杆使上模仁沿第二丝杆进行移动,并且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成十字交错设置,从而利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调整下模仁和上模仁的纵向和横向的位置,将下模仁和上模仁进行重新对位,从而提高压铸出来的产品精度,并且在对下模仁和上模仁进行调整时,不需要将压铸模具进行拆卸,只需要利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就可以对下模仁和上模仁进行调整,更加方便人们进行操作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包括底座10、上安装板20、下模仁30和上模仁40。底座10中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11,下模仁30通过第一丝杆31设置于第一放置槽11内,下模仁30与第一放置槽11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一丝杆31两端与底座10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第一丝杆31与下模仁30进行螺纹连接。上安装板20设置于底座10上方,上安装板20与底座10之间通过滑杆机构50进行连接,上安装板20对应第一放置槽11开设有第二放置槽21,上模仁40通过第二丝杆41设置于第二放置槽21内,上模仁40与第二放置槽21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二丝杆41两端与上安装板20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第二丝杆41与上模仁40进行螺纹连接,第一丝杆31和第二丝杆41成十字交错设置。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在进行表扣加工时,先将上模仁40和下模仁30进行校对,再利用底座10与上安装板20之间的滑杆机构,将上安装板20向下压铸,从而利用上模仁40和下模仁30将表扣压铸成型;在长期压铸过程中,上模仁40和下模仁30会发生移位的情况,从而可以转动底座10上的第一丝杆31,第一丝杆31与下模仁30螺纹连接,从而当转动第一丝杆31时,下模仁30沿第一丝杆31进行移动,上安装板20上的第二丝杆41与上模仁40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二丝杆41使上模仁40沿第二丝杆41进行移动,并且第一丝杆31和第二丝杆41成十字交错设置,从而利用第一丝杆31和第二丝杆41调整下模仁30和上模仁40的纵向和横向的位置,将下模仁30和上模仁40进行重新对位,从而提高压铸出来的产品精度,并且在对下模仁30和上模仁40进行调整时,不需要将压铸模具进行拆卸,只需要利用第一丝杆31和第二丝杆41就可以对下模仁30和上模仁40进行调整,更加方便人们进行操作使用。上述方案中,滑杆机构50包括滑套51和导向杆52,导向杆52一端固定设置于底座10上,导向杆52另一端向上延伸,滑套51嵌入于上安装板20内,滑套51套设与导向杆52表面,滑套51与导向杆52滑动连接。当上安装板20在下压过程中,滑套51沿导向杆52向下滑动,防止上安装板20在下压过程中发生偏移,并且可以增加下安装板在下压时的稳定性。滑杆机构数量为四个,滑杆机构分别设置于底座10的四个角落。进一步提高上安装板20在下压过程中的稳定性。下模仁30表面设有凸块32,上模仁40表面开设有与凸块32相对应的凹槽。当上安装板20在下压过程中,上模仁40与下模仁30发生接触时,人们可以观察下模仁30上的凸块32是否与插入到上模仁40中的凹槽,从而判断上模仁40与下模仁30是否发生偏移的情况,因为当上模仁40与下模仁30发生对位不准时,下模仁30上的凸块32无法顺利插入到上模仁40的凹槽中,此时就需要人们对上模仁40和下模仁30的位置进行调整。第一丝杆31两侧设有第一加固杆33,第一加固杆33两端与底座10固定连接,第一加固杆33与下模仁30滑动连接。利用第一加固杆33提高下模仁30与底座10之间的强度,防止在上模仁40下压过程中,对第一丝杆31负荷过大,导致第一丝杆31发生断裂的情况,当下模仁30沿第一丝杆31进行移动时,下模仁30可沿第一加固杆33进行滑动。第二丝杆41两侧设有第二加固杆42,第二加固杆42两端与上安装板20固定连接,第二加固杆42与上模仁40滑动连接。利用第二丝杆41提高上模仁40与上安装板20之间的强度,防止上模仁40在下压过程中,对第二丝杆41负荷过大,导致第二丝杆41发生断裂的情况,当上模仁40沿第二丝杆41进行移动时,上模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安装板、下模仁和上模仁,所述底座中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下模仁通过第一丝杆设置于第一放置槽内,所述下模仁与第一放置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丝杆两端与底座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下模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上安装板设置于底座上方,所述上安装板与底座之间通过滑杆机构进行连接,所述上安装板对应第一放置槽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上模仁通过第二丝杆设置于第二放置槽内,所述上模仁与第二放置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丝杆两端与上安装板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上模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成十字交错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安装板、下模仁和上模仁,所述底座中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下模仁通过第一丝杆设置于第一放置槽内,所述下模仁与第一放置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丝杆两端与底座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下模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上安装板设置于底座上方,所述上安装板与底座之间通过滑杆机构进行连接,所述上安装板对应第一放置槽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上模仁通过第二丝杆设置于第二放置槽内,所述上模仁与第二放置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丝杆两端与上安装板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上模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成十字交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手表表扣的铸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机构包括滑套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导向杆另一端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广宏达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