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其成专利>正文

一种微燃料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82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燃料烘干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内按照热气的走向一侧设置有蓄热室、烘干室、换热室,所述蓄热室内设置有蓄热装置,所述换热室内设置有热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其热量回收效率高,重复利用热能,完全实现燃烧少量燃料的进行烘干,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烘干效率。

A micro fuel dry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燃料烘干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耗能少,烘干速度快的微燃料烘干设备,属于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资源的衰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在朝着建立一个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而努力,节能减排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烘干机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包括工业生产、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烘干脱水时都广泛采用烘干机,烘干机主要以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为燃料提供热源。但目前烘干机的效率很低,并且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随着烘干机的废气的排放,会携带了大量能量的热空气直接排到大气中,导致热量的损失严重,特别耗能,造成热气资源的浪费,使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在排放的同时对大气及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全国大范围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能少,烘干速度快的微燃料烘干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燃料烘干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内按照热气的走向一侧设置有蓄热室、烘干室、换热室,所述蓄热室内设置有蓄热装置,所述换热室内设置有热分离装置。以下是本技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内位于烘干室的上方设置有热风道,所述热风道的一端与换热室连通,热风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干热风道。进一步优化: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燃烧炉,燃烧炉的一侧设置有与蓄热室连通的热出风口。进一步优化:所述燃烧炉的一侧设置有为燃烧炉提供氧气的进风道,进风道远离燃烧炉的一侧贯穿干热风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侧。进一步优化:所述进风道内设置有控制进风道通断的第二阀门,所述进风道的外壁上且位于干热风道内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干热风道通过第一阀门与进风道连通。进一步优化:所述蓄热室与烘干室连通,所述蓄热室与烘干室的连通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用于将蓄热室内的热气运送至烘干室内的气体驱动装置。进一步优化:所述热分离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分别设置有具有排风进口的排风进腔室、具有排废口的排风出腔室、具有进风口的新风进腔室、具有干热风出口的新风出腔室,外壳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的热交换器,排风进腔室、排风出腔室、新风进腔室、新风出腔室分别与热交换器连通。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内通过隔板位于多个热交换器的一侧形成有空腔,通过该空腔使多个热交换器相互连通。进一步优化: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壳体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排排风风道,所述两相邻的排风风道之间设置有一排新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与排风进腔室、排风出腔室连通构成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风道与新风进腔室、新风出腔室连通构成新风通道。进一步优化:所述排风进口与烘干室连通,所述排废口安装在箱体上并与外界连通,所述进风口安装在箱体上且与外界连通,所述干热风出口与箱体内的热风道连通。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首先打开第二阀门使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用于为燃烧炉引进空气,然后点燃燃烧炉内的燃料使其燃烧,燃料在燃烧炉内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第一循环风机的引力下通过热出风口进入蓄热室内,再进入烘干室内,热风进入烘干室内后,对待烘干的产品进行烘干。然后烘干室内的热风通过初效过滤网和终效过滤网的过滤后,经热交换器的排风进口进入热交换器内,外部大气中的洁净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热交换器并与排风进口进入热交换器内的废气中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然后受热的洁净空气通过热风出口排入热风道内,进行热回收完成的废气通过排废口排入外部大气内。然后打开第一阀门并关闭第二阀门,使热风道内的洁净干热空气通过干热风道和第一阀门进入进风口内,再燃烧少量燃料作补充,在第一循环风机的引力下再次进入烘干室,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热能,实现燃烧少量燃料,达到烘干,降耗,节能减排,提高烘干效率的效果。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能够有效的对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其热量回收效率高,重复利用热能,完全实现燃烧少量燃料的进行烘干,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烘干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燃烧炉;3-第一循环风机;4-热出风口;5-蓄热室;6-烘干室;7-换热室;8-初效过滤网;81-终效过滤网;9-热分离装置;10-排废口;11-进风口;12-干热风出口;13-热风道;14-第二循环风机;15-干热风道;16-第一阀门;17-第二阀门;18-排水口;19-控制器;20-储物架;21-进风口;91-外壳;92-排风进口;93-隔板;94-空腔;95-壳体;96-排风管;97-新风管;98-导流风机;99-排风风机;911-新风风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阅图1-3,一种微燃料烘干设备,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按照热气的走向一侧设置有蓄热室5、烘干室6、换热室7,所述蓄热室5内设置有蓄热装置,所述换热室7内设置有热分离装置。所述箱体1内位于烘干室的上方设置有热风道13,所述热风道13的一端与换热室7连通,所述热风道13的另一端连通有干热风道15。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燃烧炉2,所述燃烧炉2的一侧设置有与蓄热室5连通的热出风口4。这样设计,通过在蓄热室5内设置燃烧炉2,可以在燃烧炉2内燃烧燃料,用以产生热能,并且通过热出风口4使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进入蓄热室5内。所述燃烧炉2的一侧设置有为燃烧炉提供氧气的进风道21,所述进风道21远离燃烧炉2的一侧贯穿干热风道15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所述进风道21内设置有控制进风道21通断的第二阀门17。这样设计,可以通过第二阀门17控制进风道21的通断,当第二阀门17打开时,燃烧炉2通过进风道21与外界空气连通,使外界空气能够进入燃烧炉2内为在燃烧炉2内燃烧燃料时提供氧气,当第二阀门17关闭时,燃烧炉2与外界空气断开不连通。所述进风道21的外壁上且位于干热风道15内设置有第一阀门16,所述干热风道15通过第一阀门16与进风道21连通。这样设计,可以通过第一阀门16用于控制进风道21与干热风道15连通或断开进而实现干热风道15与燃烧炉2连通。所述蓄热室5与烘干室6连通,蓄热室5内的干热气体能够进入烘干室6内对烘干室6内待烘干的物料进行烘干。所述蓄热室5与烘干室6的连通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用于将蓄热室5内的热气运送至烘干室6内的气体驱动装置。所述气体驱动装置为第一循环风机3。这样设计,可以通过第一循环风机3用于运送蓄热室5内的干热气体快速进入烘干室6内,对烘干室6内待烘干的物料进行烘干。所述烘干室6内设置有储物架20,通过储物架20可以方便的放置待烘干物料。所述热分离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燃料烘干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按照热气的走向一侧设置有蓄热室(5)、烘干室(6)、换热室(7),所述蓄热室(5)内设置有蓄热装置,所述换热室(7)内设置有热分离装置;/n所述箱体(1)内位于烘干室的上方设置有热风道(13),所述热风道(13)的一端与换热室(7)连通,热风道(13)的另一端连通有干热风道(15);/n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燃烧炉(2),燃烧炉(2)的一侧设置有与蓄热室(5)连通的热出风口(4);/n所述燃烧炉(2)的一侧设置有为燃烧炉提供氧气的进风道(21),进风道(21)远离燃烧炉(2)的一侧贯穿干热风道(15)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n所述进风道(21)内设置有控制进风道(21)通断的第二阀门(17),所述进风道(21)的外壁上且位于干热风道(15)内设置有第一阀门(16),所述干热风道(15)通过第一阀门(16)与进风道(21)连通;/n所述蓄热室(5)与烘干室(6)连通,所述蓄热室(5)与烘干室(6)的连通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用于将蓄热室(5)内的热气运送至烘干室(6)内的气体驱动装置;/n所述热分离装置包括外壳(91),外壳(91)内分别设置有具有排风进口(92)的排风进腔室、具有排废口(10)的排风出腔室、具有进风口(11)的新风进腔室、具有干热风出口(12)的新风出腔室,外壳(9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的热交换器,排风进腔室、排风出腔室、新风进腔室、新风出腔室分别与热交换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燃料烘干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按照热气的走向一侧设置有蓄热室(5)、烘干室(6)、换热室(7),所述蓄热室(5)内设置有蓄热装置,所述换热室(7)内设置有热分离装置;
所述箱体(1)内位于烘干室的上方设置有热风道(13),所述热风道(13)的一端与换热室(7)连通,热风道(13)的另一端连通有干热风道(15);
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燃烧炉(2),燃烧炉(2)的一侧设置有与蓄热室(5)连通的热出风口(4);
所述燃烧炉(2)的一侧设置有为燃烧炉提供氧气的进风道(21),进风道(21)远离燃烧炉(2)的一侧贯穿干热风道(15)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
所述进风道(21)内设置有控制进风道(21)通断的第二阀门(17),所述进风道(21)的外壁上且位于干热风道(15)内设置有第一阀门(16),所述干热风道(15)通过第一阀门(16)与进风道(21)连通;
所述蓄热室(5)与烘干室(6)连通,所述蓄热室(5)与烘干室(6)的连通处设置有至少一台用于将蓄热室(5)内的热气运送至烘干室(6)内的气体驱动装置;
所述热分离装置包括外壳(91),外壳(91)内分别设置有具有排风进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成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李其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