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925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包括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的内部包括复合橡胶层、弹性织网层和复合内管层,所述复合橡胶层的外侧设有电喷涂层,所述复合橡胶层的内侧设有弹性织网层,所述弹性织网层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复合内管层的外侧,所述复合橡胶层包括硅橡胶层、丁基橡胶层、聚丙烯酸酯橡胶层和氟橡胶层,所述硅橡胶层的底部连接所述丁基橡胶层,所述丁基橡胶层的底部连接聚丙烯酸酯橡胶层,所述聚丙烯酸酯橡胶层的底部连接所述氟橡胶层。该种设备整体抗磨、耐压和抗腐蚀效果较好,且使用寿命较长,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

A new type of rubber parts for automobile EFI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
技术介绍
汽车电喷系统(autoelectronicfuelinjectionsystem)车用电喷系统分为汽油电喷和柴油电喷系统,汽油电喷技术有较高的普及率,主要汽车企业均掌握了该技术,橡胶(Rubber)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早期的橡胶是取自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的胶乳,加工后制成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是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橡胶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目前汽车使用较多的复合塑料管件,该种管件并未通过汽车电喷系统进行加工,导致耐磨、抗压、抗腐蚀等功能性方面较差,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传统设备进行改进,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解决了目前汽车使用较多的复合塑料管件,该种管件并未通过汽车电喷系统进行加工,导致耐磨、抗压、抗腐蚀等功能性方面较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包括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的内部包括复合橡胶层、弹性织网层和复合内管层,所述复合橡胶层的外侧设有电喷涂层,所述复合橡胶层的内侧设有弹性织网层,所述弹性织网层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复合内管层的外侧,所述复合橡胶层包括硅橡胶层、丁基橡胶层、聚丙烯酸酯橡胶层和氟橡胶层,所述硅橡胶层的底部连接所述丁基橡胶层,所述丁基橡胶层的底部连接聚丙烯酸酯橡胶层,所述聚丙烯酸酯橡胶层的底部连接所述氟橡胶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复合内管层的外部均匀分布固定凸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弹性织网层设为芳纶纤维与炭丝纤维交织混合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复合内管层包括聚醚橡胶层、丁二烯层和共轭二烯橡胶层,所述聚醚橡胶层、丁二烯层和共轭二烯橡胶层顺次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复合内管层的内径设为0.3-1.5cm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电喷涂层的厚度设为0.2-0.8mm之间。(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设备通过设计了电喷涂层,利用汽车电喷技术加设的涂层,加强了抗腐蚀性,同时添加了弹性织网层,利用其加强整体的弹性,功能性较强。该种设备通过设计了复合橡胶层,通过利用多种橡胶进行组合加工,整体提高了耐磨、抗压性能,并且延长了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实用性较强。该种设备通过在内部设计了复合内管层,便于进行输送油液,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复合橡胶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复合内管层结构示意图。图中,软管本体-1、复合橡胶层-2、弹性织网层-3、复合内管层-4、电喷涂层-5、硅橡胶层-7、丁基橡胶层-8、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氟橡胶层-10、固定凸球-11、聚醚橡胶层-12、丁二烯层-13、共轭二烯橡胶层-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包括软管本体1,所述软管本体1的内部包括复合橡胶层2、弹性织网层3和复合内管层4,所述复合橡胶层2的外侧设有电喷涂层5,所述复合橡胶层2的内侧设有弹性织网层3,所述弹性织网层3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复合内管层4的外侧,所述复合橡胶层2包括硅橡胶层7、丁基橡胶层8、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和氟橡胶层10,所述硅橡胶层7的底部连接所述丁基橡胶层8,所述丁基橡胶层8的底部连接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所述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的底部连接所述氟橡胶层10。所述复合内管层4的外部均匀分布固定凸球11。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固定凸球11进行加强与弹性织网层3的连接。所述弹性织网层3设为芳纶纤维与炭丝纤维交织混合而成。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整体加强橡胶管件的弹性和韧性。所述复合内管层4包括聚醚橡胶层12、丁二烯层13和共轭二烯橡胶层14,所述聚醚橡胶层12、丁二烯层13和共轭二烯橡胶层14顺次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多种橡胶进行组合,加强抗压、以及抗腐蚀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所述复合内管层4的内径设为0.3-1.5cm之间。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生产不同尺寸的产品,便于提供多种用途。所述电喷涂层5的厚度设为0.2-0.8mm之间。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电喷涂层5,加强整体抗腐蚀性。工作原理:该种设备在使用时,首先可以通过利用软管本体1外部的电喷涂层5进行整体加强抗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利用其内部的弹性织网层3进行加强管件的弹性和韧性,并且设计了硅橡胶层7、丁基橡胶层8、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和氟橡胶层10复合而成的复合橡胶层2,加强了整体阻燃、抗压以及耐磨性,同时可以使用内部的复合内管层4进行提供溶液流通,整体功能性较强。本技术的软管本体-1、复合橡胶层-2、弹性织网层-3、复合内管层-4、电喷涂层-5、硅橡胶层-7、丁基橡胶层-8、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氟橡胶层-10、固定凸球-11、聚醚橡胶层-12、丁二烯层-13、共轭二烯橡胶层-1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目前汽车使用较多的复合塑料管件,该种管件并未通过汽车电喷系统进行加工,导致耐磨、抗压、抗腐蚀等功能性方面较差。该种设备整体抗磨、耐压和抗腐蚀效果较好,且使用寿命较长,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包括软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本体(1)的内部包括复合橡胶层(2)、弹性织网层(3)和复合内管层(4),所述复合橡胶层(2)的外侧设有电喷涂层(5),所述复合橡胶层(2)的内侧设有弹性织网层(3),所述弹性织网层(3)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复合内管层(4)的外侧,所述复合橡胶层(2)包括硅橡胶层(7)、丁基橡胶层(8)、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和氟橡胶层(10),所述硅橡胶层(7)的底部连接所述丁基橡胶层(8),所述丁基橡胶层(8)的底部连接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所述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的底部连接所述氟橡胶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包括软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本体(1)的内部包括复合橡胶层(2)、弹性织网层(3)和复合内管层(4),所述复合橡胶层(2)的外侧设有电喷涂层(5),所述复合橡胶层(2)的内侧设有弹性织网层(3),所述弹性织网层(3)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复合内管层(4)的外侧,所述复合橡胶层(2)包括硅橡胶层(7)、丁基橡胶层(8)、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和氟橡胶层(10),所述硅橡胶层(7)的底部连接所述丁基橡胶层(8),所述丁基橡胶层(8)的底部连接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所述聚丙烯酸酯橡胶层(9)的底部连接所述氟橡胶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电喷系统橡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内管层(4)的外部均匀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特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祥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