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229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所述旋转灭弧极包括陶瓷壳体所述旋转连杆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所述旋转连杆位于陶瓷壳体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所述旋转配合齿轮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活动配合,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的固定板通过空心连杆与泄气环连通,所述泄气环通过内部开设的通道与旋转连杆的气道连通,所述过渡电极内开设有吹弧通道,所述过渡电极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吹弧孔,所述旋转连杆的气道内固定安装有一对双金属隔离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混合灭弧方式实现电弧的快速熄灭,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和外接电源,节能环保,智能实用,适合电力系统广泛推广。

A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雷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装置
,具体为一种防雷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保护间隙是最简单经济的防雷设备,它的结构十分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在电网中多有应用,目前市面上的所有保护间隙灭弧能力较弱,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10954822.6”的一种基于电磁变换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涉及电路防雷
,包括电线,所述电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子,所述绝缘子的底部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套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一折弯板和支撑杆,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支撑杆之间放置有隔板,所述支撑杆右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折弯板,上述基于电磁变换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能够根据线路中实际的电压情况来调节保护间隙的主间隙和辅助间隙的距离,提高了实用性和防雷效果,且具有自主灭弧和断流的能力,避免了因续流而出现的火灾,以及因燃弧时间长,而烧伤电极和出现跳闸的现象。但是上述该基于电磁变换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上述装置的灭弧原理与市面上大多数的保护间隙灭弧原理相似,即通过角型电极拉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灭弧极(1)包括陶瓷壳体(2),所述陶瓷壳体(2)开设的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内固定插设有旋转连杆(4),所述旋转连杆(4)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5),所述过渡电极(5)连同旋转连杆(4)的旋转范围为0°-90°,所述旋转连杆(4)位于陶瓷壳体(2)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6),所述旋转配合齿轮(6)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7)活动配合,两侧的所述伸缩齿条(7)远离旋转配合齿轮(6)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气囊(8)的活动板(9)上,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8)上均开设有单向进气孔(10),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灭弧极(1)包括陶瓷壳体(2),所述陶瓷壳体(2)开设的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内固定插设有旋转连杆(4),所述旋转连杆(4)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5),所述过渡电极(5)连同旋转连杆(4)的旋转范围为0°-90°,所述旋转连杆(4)位于陶瓷壳体(2)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6),所述旋转配合齿轮(6)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7)活动配合,两侧的所述伸缩齿条(7)远离旋转配合齿轮(6)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气囊(8)的活动板(9)上,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8)上均开设有单向进气孔(10),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8)的固定板(11)通过空心连杆(12)与泄气环(13)连通,所述泄气环(13)活动套设在旋转连杆(4)上,所述泄气环(13)通过内部开设的通道与旋转连杆(4)的气道(14)连通,两侧的所述活动板(9)上分别安装有充气齿条(15),两侧的所述充气齿条(15)分别与充气电机(16)驱动轴的充气齿轮(17)上下端啮合,所述充气电机(16)通过蓄电池(18)供电;
所述过渡电极(5)内开设有吹弧通道(19),所述过渡电极(5)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吹弧孔(20),所述吹弧通道(19)与旋转连杆(4)内部开设的气道(14)连通,所述旋转连杆(4)的气道(14)内固定安装有一对双金属隔离片(21),两侧的所述双金属隔离片(21)上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垫片(22),两侧的所述橡胶密封垫片(22)与吹弧通道(19)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飞冯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英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