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89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所述旋转灭弧极包括陶瓷壳体所述旋转连杆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所述旋转连杆位于陶瓷壳体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所述旋转配合齿轮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活动配合,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的固定板通过空心连杆与泄气环连通,所述泄气环通过内部开设的通道与旋转连杆的气道连通,所述过渡电极内开设有吹弧通道,所述过渡电极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吹弧孔,所述旋转连杆的气道内固定安装有一对双金属隔离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混合灭弧方式实现电弧的快速熄灭,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和外接电源,节能环保,智能实用,适合电力系统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雷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装置
,具体为一种防雷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保护间隙是最简单经济的防雷设备,它的结构十分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在电网中多有应用,目前市面上的所有保护间隙灭弧能力较弱,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10954822.6”的一种基于电磁变换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涉及电路防雷
,包括电线,所述电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子,所述绝缘子的底部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套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一折弯板和支撑杆,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支撑杆之间放置有隔板,所述支撑杆右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折弯板,上述基于电磁变换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能够根据线路中实际的电压情况来调节保护间隙的主间隙和辅助间隙的距离,提高了实用性和防雷效果,且具有自主灭弧和断流的能力,避免了因续流而出现的火灾,以及因燃弧时间长,而烧伤电极和出现跳闸的现象。但是上述该基于电磁变换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上述装置的灭弧原理与市面上大多数的保护间隙灭弧原理相似,即通过角型电极拉长电弧,从而起到灭弧效果,此种灭弧方式较为单一,且灭弧效果不理想,容易受到气流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雷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所述旋转灭弧极包括陶瓷壳体,所述陶瓷壳体开设的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内固定插设有旋转连杆,所述旋转连杆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所述过渡电极连同旋转连杆的旋转范围为0°-90°,所述旋转连杆位于陶瓷壳体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所述旋转配合齿轮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活动配合,两侧的所述伸缩齿条远离旋转配合齿轮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气囊的活动板上,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上均开设有单向进气孔,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的固定板通过空心连杆与泄气环连通,所述泄气环活动套设在旋转连杆上,所述泄气环通过内部开设的通道与旋转连杆的气道连通,两侧的所述活动板上分别安装有充气齿条,两侧的所述充气齿条分别与充气电机驱动轴的充气齿轮上下端啮合,所述充气电机通过蓄电池供电;所述过渡电极内开设有吹弧通道,所述过渡电极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吹弧孔,所述吹弧通道与旋转连杆内部开设的气道连通,所述旋转连杆的气道内固定安装有一对双金属隔离片,两侧的所述双金属隔离片上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垫片,两侧的所述橡胶密封垫片与吹弧通道配合。优选的,所述旋转灭弧极两侧分别设置有带电极和接地极,所述带电极、接地极和旋转灭弧极均通过支柱绝缘子固定安装在接地侧连接金具上,所述带电极与母线连接,所述接地极通过辅助电极与接地侧连接金具形成辅助间隙,所述带电极和接地极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球形电极连杆,所述带电极和接地极的球形电极连杆与过渡电极之间分别形成保护间隙,所述接地侧连接金具一侧通过支柱绝缘子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与旋转灭弧极内的蓄电池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陶瓷壳体周围设置有一对限位杆,所述旋转连杆上设置有与限位杆配合的阻挡块,所述旋转连杆上还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旋转连杆一端固定安装在陶瓷壳体上。优选的,所述陶瓷壳体内分别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活动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挤压气囊的活动板上。优选的,所述挤压气囊内部的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能够在电弧产生时通过挤压气囊内储存的气体对电弧进行横向吹动,从而细化电弧,达到灭弧的目的;2、本技术能够在电弧产生时旋转过渡电极,主动将电弧拉长,从而进行有效灭弧;3、本技术通过太阳能进行储能供电,能够自主进行灭弧操作,实用环保。本技术通过混合灭弧方式实现电弧的快速熄灭,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不需要人工干预,不需要外接电源,节能环保,智能实用,适合电力系统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陶瓷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旋转连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双金属隔离片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挤压气囊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旋转灭弧极、2陶瓷壳体、3转轴、4旋转连杆、5过渡电极、6旋转配合齿轮、7伸缩齿条、8挤压气囊、9活动板、10单向进气孔、11固定板、12空心连杆、13泄气环、14气道、15充气齿条、16充气电机、17充气齿轮、18蓄电池、19吹弧通道、20吹弧孔、21双金属隔离片、22橡胶密封垫片、23带电极、24接地极、25支柱绝缘子、26接地侧连接金具、27母线、28辅助电极、29辅助间隙、30球形电极连杆、31保护间隙、32太阳能电池板、33限位杆、34阻挡块、35复位弹簧、36限位滑槽、37限位块、38牵引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1,旋转灭弧极1包括陶瓷壳体2,通过陶瓷壳体2这样的绝缘材料防止内部的电机损伤,陶瓷壳体2开设的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转轴3,转轴3内固定插设有旋转连杆4,旋转连杆4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5,本实施例中的旋转连杆4为酚醛树脂,通过此种热固型材料从而保证过渡电极5在过电高温时能够正常工作,过渡电极5连同旋转连杆4的旋转范围为0°-90°,当设备在日常状态时,过渡电极5在0°位置,当发生电流击穿时,过渡电极5旋转90°从而增大保护间隙从而起到灭弧的目的,旋转连杆4位于陶瓷壳体2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6,旋转配合齿轮6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7活动配合,通过两侧的伸缩齿条7分别与旋转配合齿轮6两侧啮合,通过伸缩齿条7的伸缩从而带动旋转配合齿轮6转动,通过旋转齿轮6转动带动旋转连杆4转动进而带动过渡电极5旋转,两侧的伸缩齿条7远离旋转配合齿轮6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气囊8的活动板9上,挤压气囊8的活动板9移动带动伸缩齿条7移动,两侧的挤压气囊8上均开设有单向进气孔10,气体通过单向进气孔10进入挤压气囊8内,两侧的挤压气囊8的固定板11通过空心连杆12与泄气环13连通,挤压气囊8内部的气体通过空心连杆12进入泄气环13内,泄气环13活动套设在旋转连杆4上,泄气环13内的气体通过旋转连杆4内的气道14进入过渡电极5的吹弧通道19内,泄气环13通过内部开设的通道与旋转连杆4的气道14连通,两侧的活动板9上分别安装有充气齿条15,两侧的充气齿条15分别与充气电机16驱动轴的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灭弧极(1)包括陶瓷壳体(2),所述陶瓷壳体(2)开设的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内固定插设有旋转连杆(4),所述旋转连杆(4)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5),所述过渡电极(5)连同旋转连杆(4)的旋转范围为0°-90°,所述旋转连杆(4)位于陶瓷壳体(2)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6),所述旋转配合齿轮(6)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7)活动配合,两侧的所述伸缩齿条(7)远离旋转配合齿轮(6)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气囊(8)的活动板(9)上,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8)上均开设有单向进气孔(10),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8)的固定板(11)通过空心连杆(12)与泄气环(13)连通,所述泄气环(13)活动套设在旋转连杆(4)上,所述泄气环(13)通过内部开设的通道与旋转连杆(4)的气道(14)连通,两侧的所述活动板(9)上分别安装有充气齿条(15),两侧的所述充气齿条(15)分别与充气电机(16)驱动轴的充气齿轮(17)上下端啮合,所述充气电机(16)通过蓄电池(18)供电;/n所述过渡电极(5)内开设有吹弧通道(19),所述过渡电极(5)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吹弧孔(20),所述吹弧通道(19)与旋转连杆(4)内部开设的气道(14)连通,所述旋转连杆(4)的气道(14)内固定安装有一对双金属隔离片(21),两侧的所述双金属隔离片(21)上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垫片(22),两侧的所述橡胶密封垫片(22)与吹弧通道(19)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雷保护装置,包括旋转灭弧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灭弧极(1)包括陶瓷壳体(2),所述陶瓷壳体(2)开设的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内固定插设有旋转连杆(4),所述旋转连杆(4)顶部固定插设有过渡电极(5),所述过渡电极(5)连同旋转连杆(4)的旋转范围为0°-90°,所述旋转连杆(4)位于陶瓷壳体(2)内固定套设有旋转配合齿轮(6),所述旋转配合齿轮(6)与两侧设置的伸缩齿条(7)活动配合,两侧的所述伸缩齿条(7)远离旋转配合齿轮(6)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气囊(8)的活动板(9)上,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8)上均开设有单向进气孔(10),两侧的所述挤压气囊(8)的固定板(11)通过空心连杆(12)与泄气环(13)连通,所述泄气环(13)活动套设在旋转连杆(4)上,所述泄气环(13)通过内部开设的通道与旋转连杆(4)的气道(14)连通,两侧的所述活动板(9)上分别安装有充气齿条(15),两侧的所述充气齿条(15)分别与充气电机(16)驱动轴的充气齿轮(17)上下端啮合,所述充气电机(16)通过蓄电池(18)供电;
所述过渡电极(5)内开设有吹弧通道(19),所述过渡电极(5)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吹弧孔(20),所述吹弧通道(19)与旋转连杆(4)内部开设的气道(14)连通,所述旋转连杆(4)的气道(14)内固定安装有一对双金属隔离片(21),两侧的所述双金属隔离片(21)上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密封垫片(22),两侧的所述橡胶密封垫片(22)与吹弧通道(19)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飞冯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英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