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保兴专利>正文

一种立式螺旋深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066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螺旋深耕机,包括牵引部、深耕部以及平整部,牵引部设有的变速箱通过变速箱底座固定到上支架上,变速箱两侧通过深耕部的传动轴依次连接多个齿轮箱,传动轴的端部设有连接驱动平整部的第一齿轮,齿轮箱下部垂直连接带有螺旋叶片的刀轴,上支架两侧设有固定支重装置的支重连接件,支重架下部转动连接支重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螺旋叶片采用锯齿状,破土效果更好,耕作范围更广,减少刀轴和齿轮箱的使用量,减少动力损失,节约能源同时使刀轴动力更强,实现更深耕作深度的要求;设计的支重架上有多个高度不等的调节限位孔,实现支重轮对耕作的深度控制,保证深耕机的动力和工作强度。

A vertical spiral culti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螺旋深耕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立式螺旋深耕机。
技术介绍
深耕是指当一块田地要播种、插秧之前,先须犁田,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深耕是土壤耕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耕作措施,它不仅在耕作措施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最大,同时作用的范围也广,持续的时间也远比其他各项措施长,而且其他耕作措施如耙地、耢地等都是在这一措施基础上进行的。深耕是利用机械深耕深松,可以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活土层厚、平整肥沃,使固相、液相、气相比例相互协调,适应作用生长发育的要求。但目前无论是旧式耕作方式还是机械翻地,普遍存在耕层偏浅的问题,一般的老式步犁和旋耕机耕作深度一般为15公分以下,不符合深耕的要求,造成农作物不好扎根,抗旱保水性特别差,因为对高产小麦或者玉米而言,耕作深度一般应大于20公分,否则会障碍了小麦或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且,长此以往,会导致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形成下实上虚的耕层结构,影响地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对土壤的要求,粮食产量自然会受影响。目前,有一些深耕机出现,例如专利号201821407135.X公开了一种螺旋深耕机采用了立式螺旋刀轴的设计,但是叶片采集普通蛟龙推进器式的普通螺旋叶片,破土范围小,需要安装很多类似的刀轴才能达到不留耕作死角的问题,造成动力的浪费,并且没有设置支重装置,对耕作深度不好控制。因此,设计一种耕作范围大深度可控的旋转深耕机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螺旋深耕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螺旋深耕机,包括牵引部、深耕部以及平整部,所述牵引部设有的变速箱通过变速箱底座固定到上支架上,变速箱两侧通过深耕部的传动轴依次连接多个齿轮箱,传动轴的端部设有连接驱动平整部的第一齿轮,齿轮箱下部垂直连接带有螺旋叶片的刀轴,齿轮箱通过齿轮箱底座固定到上支架上,上支架两侧设有固定支重装置的支重连接件,支重连接件通过支重架上设有的若干高度不同的调节限位孔连接支重架,支重架下部转动连接支重轮。具体的是,所述上支架下部固定有下支架,下支架两侧设有转动连接牵引车上起重臂的支撑连接件,且上支架上设有转动连接牵引车的牵引支架。具体的是,所述第一齿轮通过平整部的链条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连接带动平整轮,第二齿轮连接到支撑臂上,支撑臂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固定到下支架上的固定座,固定座上固定有支杆固定块,支杆固定块上活动连接支杆一端,支杆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安装在支撑臂上方的挡泥板。具体的是,所述变速箱上设有变速箱轴,变速箱轴连接牵引车的驱动轴,用于驱动传动轴转动。具体的是,所述齿轮箱均匀对称分布在变速箱的两侧,且通过传动轴连接。具体的是,所述螺旋叶片采用锯齿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的螺旋叶片采用锯齿状,破土效果更好,耕作范围更广,减少刀轴和齿轮箱的使用量,减少动力损失,节约能源同时使刀轴动力更强,实现更深耕作深度的要求;设计的支重架上有多个高度不等的调节限位孔,实现支重轮对耕作的深度控制,同时支重轮避免深耕机自身重力带来的动力损失,保证深耕机的动力和工作强度;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只要牵引车有足够的动力,就能实现想要的耕作深度。附图说明图1是立式螺旋深耕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立式螺旋深耕机的螺旋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牵引部;2-深耕部;3-平整部;4-上支架;5-下支架;6-支重装置;101-变速箱;102-牵引支架;103-支撑连接件;104变速箱轴;105-变速箱底座;201-螺旋叶片;202-刀轴;203-齿轮箱;204-齿轮箱底座;205-传动轴;206-第一齿轮;301-支撑臂;302-第二齿轮;303-链条;304-转轴;305-固定座;306-支杆固定块;307-支杆;308-弹簧;309-挡泥板;601-支重轮;602-支重架;603-调节限位孔;604-支重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立式螺旋深耕机,包括牵引部1、深耕部2以及平整部3,牵引部1设有的变速箱101通过变速箱底座105固定到上支架4上,变速箱101两侧通过深耕部2的传动轴205依次连接四个齿轮箱203,齿轮箱203均匀对称分布在变速箱101的两侧,且通过传动轴205连接,传动轴205的端部设有连接驱动平整部3的第一齿轮206,齿轮箱203下部垂直连接带有螺旋叶片201的刀轴202,螺旋叶片201采用锯齿状,且螺旋叶片201的外径为55厘米大尺寸,实现耕作的范围更广;齿轮箱203通过齿轮箱底座204固定到上支架4上,上支架4两侧设有固定支重装置6的支重连接件604,支重连接件604通过支重架602上设有的若干高度不同的调节限位孔603连接支重架602,支重架602下部转动连接支重轮601,实现支重轮601对耕作的深度控制,同时支重轮601避免深耕机自身重力带来的动力损失,保证深耕机的动力和工作强度。上支架4下部固定有下支架5,下支架5两侧设有转动连接牵引车上起重臂的支撑连接件,实现牵引车通过起重臂控制深耕机的升降,且上支架4上设有转动连接牵引车的牵引支架102,牵引支架102和下方的两个起重臂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便于对深耕机的牵引,变速箱101上设有变速箱轴104,变速箱轴104连接牵引车的驱动轴,用于牵引车驱动传动轴205转动,同时带动齿轮箱203和刀轴202转动实现耕作,使普通耕作深度能控制在50公分以下,需要更深的耕作深度时,只需增加更长的刀轴202、螺旋叶片201和支重架602,只要牵引车有足够的动力,就能实现想要的耕作深度。第一齿轮206通过平整部3的链条303连接第二齿轮302,第二齿轮302连接带动平整轮,第二齿轮302连接到支撑臂301上,支撑臂301通过转轴304转动连接固定到下支架5上的固定座305,固定座305上固定有支杆固定块306,支杆固定块306上活动连接支杆307一端,支杆307另一端通过弹簧308连接安装在支撑臂301上方的挡泥板309,本实施例以深耕机整机左右宽2.4米,前后长1.4米为例,深耕左右宽幅达到2.3米,实现深耕机耕作范围更广,减少刀轴202和齿轮箱203的使用量,减少动力损失,节约能源同时使刀轴202动力更强,实现更深耕作深度的要求。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螺旋深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部、深耕部以及平整部,所述牵引部设有的变速箱通过变速箱底座固定到上支架上,变速箱两侧通过深耕部的传动轴依次连接多个齿轮箱,传动轴的端部设有连接驱动平整部的第一齿轮,齿轮箱下部垂直连接带有螺旋叶片的刀轴,齿轮箱通过齿轮箱底座固定到上支架上,上支架两侧设有固定支重装置的支重连接件,支重连接件通过支重架上设有的若干高度不同的调节限位孔连接支重架,支重架下部转动连接支重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螺旋深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部、深耕部以及平整部,所述牵引部设有的变速箱通过变速箱底座固定到上支架上,变速箱两侧通过深耕部的传动轴依次连接多个齿轮箱,传动轴的端部设有连接驱动平整部的第一齿轮,齿轮箱下部垂直连接带有螺旋叶片的刀轴,齿轮箱通过齿轮箱底座固定到上支架上,上支架两侧设有固定支重装置的支重连接件,支重连接件通过支重架上设有的若干高度不同的调节限位孔连接支重架,支重架下部转动连接支重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螺旋深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下部固定有下支架,下支架两侧设有转动连接牵引车上起重臂的支撑连接件,且上支架上设有转动连接牵引车的牵引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保兴
申请(专利权)人:贾保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