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899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设计模块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和预设缩放因子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到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三变量;获取目标设计模块中所有引脚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基于该数组进行逻辑运算以得到每个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五变量;将第五变量和第三变量进行逻辑运算以得到目标设计模块及其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六变量;基于第六变量产生带绕线阻挡层信息的图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对于引脚较多的设计模块,可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设计精度。

A method of automatic wiring and wi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芯片设计过程中,需要在版图上给单元、宏模块等分配物理位置,使得单元、宏模块等部件互不重叠,该过程为布局。布局之后,单元和引脚的确切位置己经确定,所需的互联也已经确定。给定一组标准单元和宏模块,以及这些组件的特性宽度、高度等,并给出连接这些单元、宏模块和引脚的一组连线即为布线。布线过程用于实现各模块的连接,生成所有连线的几何互联版图。布线过程中要遵守布线规则,如通孔间距、通孔与金属线的距离等规则。为布线预留的区域称为布线区。布线必须在布线区内进行,要遵循布线规则,不能引起布线的规则违反。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EDA(ElectronicsDesign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中的工具对芯片设计模块进行布局布线。但在对某一芯片设计模块中的部分进行布局布线设计时,使用EDA工具对该芯片设计模块进行自动布线的绕线阻挡层约束范围不够,在物理验证阶段,会出现自动绕线图形与邻近设计内部版图图形间距不够产生违反DRC(DesignRuleChecking,设计规则检查)的情况。另外,对于引脚较多的设计模块,手动增补绕线阻挡层工作量较大,复用效率低,精确控制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旨在减少绕线工作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目标设计模块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一变量;S2、预设缩放因子为第二变量,将所述第一变量和所述第二变量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并将该数组设为第三变量;S3、获取所述目标设计模块中所有引脚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四变量;S4、基于所述第四变量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引脚对应的多边形坐标数组、并与所述第二变量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到每个所述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五变量;S5、将所述第五变量和所述第三变量进行逻辑运算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及其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六变量;S6、判断所述第六变量是否符合设计需求:若不符合设计需求,则返回步骤S2,修改所述第二变量的值;若符合设计需求,则基于所述第六变量产生带绕线阻挡层信息的图层;S7、在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相应位置显示绕线阻挡层信息的图层并保存。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使用工具对所述目标设计模块进行自动布线绕线,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及其引脚的初始绕线阻挡层;判断所述初始绕线阻挡层是否符合设计需求:若符合设计需求,则进行步骤S7;若不符合设计需求,则进行步骤S1。优选地,通过所述工具进行验证,以判断绕线阻挡层是否符合设计需求。优选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名称查找基于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顶层属性的地址指针,再根据所述地址指针获取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基于所述第四变量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引脚对应的多边形坐标数组还包括:将所述第四变量进行取反运算,以得到每个所述引脚对应的多边形坐标数组。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逻辑运算为与非运算。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目标设计模块的初始绕线阻挡层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预设的缩放因子对初始绕线阻挡层进行缩放,以得到新的绕线阻挡层信息,可灵活实现缩放绕线阻挡层形状及约束范围;对于引脚较多的设计模块,可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设计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目标设计模块为芯片设计模块的版图设计文件,一般为LEF(LibraryExchangeFile,库交换文件)格式的文件。使用的工具一般为EDA工具中的后端设计工具。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使用工具对所述目标设计模块进行自动布线绕线,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及其引脚的初始绕线阻挡层;判断所述初始绕线阻挡层是否符合设计需求:若符合设计需求,则进行步骤S7;若不符合设计需求,则进行步骤S1。具体地,在EDA工具中,可对芯片设计模块自动进行布线绕线,以便进行后续设计。当使用EDA工具对该芯片设计模块进行自动布线的绕线阻挡层约束范围不够时,即判断为该初始绕线阻挡层不符合设计需求。S1、获取目标设计模块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一变量;具体地,步骤S1还包括:根据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名称查找基于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顶层属性的地址指针,再根据所述地址指针获取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具体地,目标设计模块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的格式一般为(x1,y1,x2,y2)形式,在布局布线工具显示界面上一般显示为一个四边形,根据坐标数组即可得到该目标设计模块对应的多边形的图形尺寸。S2、预设缩放因子为第二变量,将所述第一变量和所述第二变量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并将该数组设为第三变量;在具体实施例中,缩放因子用于控制目标设计模块的绕线阻挡层的尺寸缩放的比例,可以根据目标设计模块的具体设计要求,对缩放因子进行具体设定,这样可灵活实现缩放绕线阻挡层形状及约束范围,在后续步骤中可进一步验证设置的缩放因子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可再次修改以满足设计需求。S3、获取所述目标设计模块中所有引脚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四变量;在具体实施例中,目标设计模块中引脚的初始绕线阻挡层一般由多个多边形组成,其对应的坐标数组有多组。S4、基于所述第四变量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引脚对应的多边形坐标数组、并与所述第二变量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到每个所述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五变量;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基于所述第四变量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引脚对应的多边形坐标数组还包括:将所述第四变量进行取反运算,以得到每个所述引脚对应的多边形坐标数组。S5、将所述第五变量和所述第三变量进行逻辑运算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及其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六变量;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逻辑运算为与非运算。S6、判断所述第六变量是否符合设计需求:若不符合设计需求,则返回步骤S2,修改所述第二变量的值;若符合设计需求,则基于所述第六变量产生带绕线阻挡层信息的图层;S7、在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相应位置显示绕线阻挡层信息的图层并保存。优选地,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获取目标设计模块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一变量;/nS2、预设缩放因子为第二变量,将所述第一变量和所述第二变量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并将该数组设为第三变量;/nS3、获取所述目标设计模块中所有引脚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四变量;/nS4、基于所述第四变量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引脚对应的多边形坐标数组、并与所述第二变量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到每个所述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五变量;/nS5、将所述第五变量和所述第三变量进行逻辑运算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及其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六变量;/nS6、判断所述第六变量是否符合设计需求:/n若不符合设计需求,则返回步骤S2,修改所述第二变量的值;/n若符合设计需求,则基于所述第六变量产生带绕线阻挡层信息的图层;/nS7、在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相应位置显示绕线阻挡层信息的图层并保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设计模块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一变量;
S2、预设缩放因子为第二变量,将所述第一变量和所述第二变量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并将该数组设为第三变量;
S3、获取所述目标设计模块中所有引脚的初始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四变量;
S4、基于所述第四变量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引脚对应的多边形坐标数组、并与所述第二变量进行乘法运算以得到每个所述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五变量;
S5、将所述第五变量和所述第三变量进行逻辑运算以得到所述目标设计模块及其引脚缩放后的绕线阻挡层的坐标数组,将该数组设为第六变量;
S6、判断所述第六变量是否符合设计需求:
若不符合设计需求,则返回步骤S2,修改所述第二变量的值;
若符合设计需求,则基于所述第六变量产生带绕线阻挡层信息的图层;
S7、在所述目标设计模块的相应位置显示绕线阻挡层信息的图层并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