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泉专利>正文

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873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包括制冷系统,汽液分离器,结冰器,还包括设于预冷区的再冷器,所述结冰器包括设置于结冰池内的若干结冰管,所述若干结冰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并接有连接于汽液分离器中部和下部的汇汽管和汇液管,所述汇液管还经制冷介质供给泵与所述再冷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还分别连接于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入口、再冷器出口、以及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出口。该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预冷快速,节能,构成简单、合理,实用性强。

Energy storage fast pre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藏系统。特别涉及用于果蔬快速预冷的一种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煤碳应用占我国总能源应用的70%以上,尤其是低谷电的浪费和二氧化碳的日夜排放,严重的困缚着我们。还有我国的冷库,商场,及众多的需冷场所,都采用高峰电,不仅增加了城市线路的负载,而且也加剧了二氧化碳排放,还有我国的果蔬采摘后绝大多数都没经历快速预冷,甚至大多数蔬菜都不是经历冷链环节,而是裸露在货架上交易,使果蔬的新鲜度,果蔬的微量营养成分置疑。还有我国现有的真空预冷机存在5一6%的容重损失,而且对园棒状,根,块状的果蔬预冷慢,能耗大,且容重损失达到近1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该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预冷快速,节能,构成简单、合理,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制冷系统,汽液分离器,结冰器,还包括设于预冷区的再冷器,所述结冰器包括设置于结冰池内的若干结冰管,所述若干结冰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并接有连接于汽液分离器中部和下部的汇汽管和汇液管,所述汇液管还经制冷介质供给泵与所述再冷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还分别连接于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入口、再冷器出口、以及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出口。所述汽液分离器内下部设有一冷冻油增浓器,所述冷冻油增浓器包括环形夹套及其内盘管,所述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出口和汽液分离器。所述再冷器的蒸发器的出口与汽液分离器之间并接有控制阀和微压压缩机。所述结冰池连接有一融冰水池。所述融冰水池设有水泵。所述结冰池内的结冰管套设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的上下部分别开设有与融冰水池和结冰池连接的出入口。所述再冷器包括分别设置于预冷区两侧和/或上部的若干高效蒸发器,以及相应的风扇。所述高效蒸发器包括若有干根蒸发管的若干层排管,以及连接于所述汽液分离器的增效汽液分离器,上部第一层所述排管的一端并接于一所述增效汽液分离器,所有层排管自第一层起往下每隔一层或隔多层即有一层排管的该一端与一增效汽液分离器连接,其余各层排管的一端分别依次与其下一层排管的该一端相互并接,第二层及以下所有层排管的另一端的各根蒸发管依次分别对应连接于其下一层排管的该另一端的相应一根蒸发管,各与相应层排管连接的增效汽液分离器、分别对应并接于其下一层排管的各蒸发管的该一端,第一层所述排管另一端并接至制冷介质供给泵出口。本专利技术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以合理有效的贮能方式、以及简单合理的系统构成,在以低耗能实现快速预冷冷藏基础上,将低谷电贮存为冰的形式,为第二天提供几倍于工作机的能量释放,为快速预冷短时将果蔬降温提供了可能,并且没有容重损失,系统运行预冷效率高、效果好,节能效果明显,系统构成和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再冷器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效蒸发器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现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包括预冷区(或预冷通道),制冷系统,汽液分离器,结冰器,还包括设于预冷区的再冷器,结冰器包括设置于结冰池内的若干结冰管,若干结冰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并接有连接于汽液分离器中部和下部的汇汽管和汇液管,汇液管还经制冷介质供给泵与再冷器的蒸发器入口连接,汽液分离器还分别连接于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入口、再冷器的各蒸发器出口、以及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出口。再冷器可以设置于预冷区的相对两侧上方。其再冷器包括分设于预冷区相对两侧上方的、相互并接的若干台蒸发器,以及设置于存放敬上方的风扇。其风扇设置于预冷区上方或设置于存放敬上方的两侧蒸发器之间。果蔬存储于预冷区。如图1-3所示。本例其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包括结冰器、塔式汽液分离器23、再冷器20制冷系统等。结冰器包括结冰池1,设置于结冰池内的若干蛇形结冰管14等。结冰池1上部设有一融冰水池18。各蛇形结冰管14外侧分别套设有隔离套2,隔离套2的上端设有由蛇形结冰管上端引出段四周与隔离套2上口封板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的水出口2b,隔离套下部开设有若干个水入口2a。各蛇形结冰管14上端和下端分别并接有一汇气管15和一汇液管16。结冰池通过隔离套的下端水进口和上端水出口2b与融冰水池18连接。融冰水池18设有一循环水泵5。隔离套由不锈钢薄铁皮卷成。塔式汽液分离器23内上部设有汽泡扑灭网板17,下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冷冻油增浓器和由网孔板构成的雨线分布器19。冷冻油增浓器包括敞口式环形夹套和设于敞口式环形夹套内的盘管8。敞口式环形夹套由其下端连接于塔式汽液分离器底壁的筒管26与相应部位的塔式汽液分离器内侧壁构成。盘管8套设在筒管外侧。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12,连接于制冷压缩机12上部出口的冷凝器13等。制冷压缩机入口分别连接于塔式汽液分离器的汽泡扑灭网板的上部和敞口式环形夹套。塔式汽液分离器的雨线分布器下方、敞口式环形夹套的上方设有一辅助过滤分离网板27。雨线分布器可由网孔板构成。再冷器20包括预冷区26,分别设置于预冷区26的左右相对两侧上方的各多个(本例中分别为3个)高效蒸发器24,预冷区的上方、两侧蒸发器之间布设有多个风扇21,全部多个高效蒸发器24的制冷介质入口24c通过一多通分接器并接于液体制冷介质供给泵6出口,高效蒸发器24的介质出口连接于塔式汽液分离器的雨线分布器的上方。蛇形结冰管的汇气管15经上引管4连接于塔式汽液分离器23的雨线分布器与汽泡扑灭网板之间。蛇形结冰管的汇液管16经下引管3连接于塔式汽液分离器23的下端出口。其高效蒸发器24包括呈上下方向分布的多层排管(本例为七层),每层排管30分别包括多根蒸发管30,自上往下的第一层排管24a、第三层排管24b、第五层24c以及第七层排管24d等奇数层的各蒸发管30的一端分别并联接于相应的管式增效汽液分离器7,第二、四、六层等偶数层排管的各蒸发管30的一端分别通过相应的多通分接器29并联连接于其上一层排管的该一端的增效汽液分离器7。第一层排管24a的各蒸发管的另一端作为高效蒸发器的制冷介质入口与制冷介质供给泵出口连接。各管式增效汽液分离器7并接作为高效蒸发器的介质出口、并通过一蒸汽总管25连接于微压压缩机10的下部入口和电磁阀9的一端,电磁阀(即控制阀的一种)的另一端以及微压压缩机的出口连接于塔式汽液分离器23的汽泡扑灭网板与雨线分布器之间。各蒸发管布设有肋片。本专利技术其液体下引管可把塔式汽液分离器23中的液体下引经汇液管均分给各结冰管(或蛇形结冰管)。上引管可将汇汽管收集的蒸汽传送到塔式汽液分离器23经雨线分布器进行汽液过滤分离。循环水泵5是安装在融冰水池中,其为加速结冰管外水侧流动的增效泵。制冷介质供给泵6是为快速预冷系统中的再冷器20提供制冷剂(制冷介质)的动力源。各增效汽液分离器7是将高效蒸发器的相应各排蒸发管中的汽液混合物收集,其汽体经蒸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包括制冷系统,汽液分离器,结冰器,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预冷区的再冷器,所述结冰器包括设置于结冰池内的若干结冰管,所述若干结冰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并接有连接于汽液分离器中部和下部的汇汽管和汇液管,所述汇液管还经制冷介质供给泵与所述再冷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还分别连接于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入口、再冷器出口、以及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包括制冷系统,汽液分离器,结冰器,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预冷区的再冷器,所述结冰器包括设置于结冰池内的若干结冰管,所述若干结冰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并接有连接于汽液分离器中部和下部的汇汽管和汇液管,所述汇液管还经制冷介质供给泵与所述再冷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还分别连接于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入口、再冷器出口、以及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汽液分离器内下部设有一冷冻油增浓器,所述冷冻油增浓器包括环形夹套及其内盘管,所述盘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出口和汽液分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再冷器的蒸发器的出口与汽液分离器之间并接有控制阀和微压压缩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结冰池连接有一融冰水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贮能式快速预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融冰水池设有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泉
申请(专利权)人:李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