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837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及汽车,涉及消音器技术领域,具有较佳的排气消音效果。该系统包括前消音器和后消音器;后消音器包括后消音壳体、后进气管、后出气管和被动调音阀,被动调音阀设在后进气管上,后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前消音器的出气端连通,后进气管的出气端与后出气管的进气端采用不接触的方式连通。该汽车应用有上述方案所提的系统。

Silencing exhaust system and automobile based on passive tuning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音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汽车消音排气系统,通过在有限体积的消音器中布置一系列弯曲的管路和消音棉,以达消除噪声的目的。此类消音器的缺陷在于:消音效果有限,且结构复杂,造价高。若想获得更好的消音效果只能采用更大体积的消音器,因此如何在不增加消音器体积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的消音效果是业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及汽车,具有较佳的排气消音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包括前消音器和后消音器;所述后消音器包括后消音壳体、后进气管、后出气管和被动调音阀,所述被动调音阀设在所述后进气管上,所述后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前消音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后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后出气管的进气端采用不接触的方式连通。优选地,所述前消音器包括前消音壳体、前进气管和前出气管,所述前进气管和所述前出气管分别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消音器和后消音器;/n所述后消音器包括后消音壳体、后进气管、后出气管和被动调音阀,所述被动调音阀设在所述后进气管上,所述后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前消音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后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后出气管的进气端采用不接触的方式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消音器和后消音器;
所述后消音器包括后消音壳体、后进气管、后出气管和被动调音阀,所述被动调音阀设在所述后进气管上,所述后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前消音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后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后出气管的进气端采用不接触的方式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消音器包括前消音壳体、前进气管和前出气管,所述前进气管和所述前出气管分别通过卡板与所述前消音壳体固定,所述前进气管和所述前出气管采用不接触的方式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消音壳体中至少设有两块卡板,所述前进气管的进气端通过所述前消音壳体的一端底板固定,所述前出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前消音壳体的另一端底板固定,其中一块卡板用于固定所述前进气管的出气端,另一块卡板用于固定所述前出气管的进气端,两块卡板之间形成气流腔,所述前进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前出气管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气流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进气管和所述前出气管的管体上开设有多个出音孔,多个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前消音壳体之间的空间构成了前消音区,所述前消音区中设有消音棉。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被动调音阀的消音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吉东张雪艳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