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515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侧壁均分布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外侧上部均设有侧壁挡板,所述通气孔内均设有防水透气膜,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包括上减震壳体和下减震壳体,所述上减震壳体套设于下减震壳体的上部,所述下减震壳体的上端设有主减震槽,所述主减震槽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副减震槽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侧壁挡板可以阻止水通过通气孔进入壳体内,防水的同时,通过防水透气膜允许空气顺利通过,可以有效散热,且减震座可以提高减震效果,延长了装置本体内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A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信息采集传输装置
,具体领域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装置散热性与减震性差,会影响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置有物联网信息采集与传输的相关组件,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侧壁均分布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外侧上部均设有侧壁挡板,所述通气孔内均设有防水透气膜,侧壁挡板可以阻止水通过通气孔进入壳体内,防水的同时,通过防水透气膜允许空气顺利通过,可以有效散热,同时能够阻隔灰尘,具有防尘效果,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包括上减震壳体和下减震壳体,所述上减震壳体的上端与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壳体套设于下减震壳体的上部,所述下减震壳体的上端设有主减震槽,所述主减震槽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下端与主减震槽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上减震壳体的内部设有减震腔,所述减震腔的下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部两侧均设有副减震槽,所述副减震槽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均与副减震槽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下减震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腔的上端中部设有主减震支撑杆,所述主减震支撑杆的下端贯穿连接板插入主减震槽并且与第一弹性件的上端相接触,所述主减震支撑杆的两侧设有副减震支撑杆,所述副减震支撑杆的下端插入副减震槽与第二弹性件的上端相接触,装置本体接收到的震动让上减震壳体在下减震壳体上部上下运动,主减震支撑杆的下端在主减震槽内向上或向下运动,使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缓冲力起到减震降噪作用,与此同时,副减震支撑杆的下端在副减震槽内向上或向下运动,使第二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缓冲力起到减震的作用。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设有耐腐蚀涂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耐腐蚀涂层具体为一种纳米涂料层,能够有效保护装置本体不会受到腐蚀。优选的,所述通气孔均呈倾斜设置,呈倾斜设置能够防止水流入通气孔。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膜由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聚四氟乙烯具有水分无法通过的特点,有效保护内部部件,避免液体侵蚀,提本装置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下减震壳体上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能够将本装置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优选的,所述下减震壳体的底部设有防滑垫,能够进一步减少本装置运行时的震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侧壁挡板可以阻止水通过通气孔进入壳体内,防水的同时,通过防水透气膜允许空气顺利通过,可以有效散热,且减震座可以提高减震效果,延长了装置本体内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侧壁挡板、3-防水透气膜、4-减震座、401-上减震壳体、402-下减震壳体、5-主减震槽、6-第一弹性件、7-减震腔、8-连接板、9-副减震槽、10-主减震支撑杆、11-副减震支撑杆、12-安装孔、13-防滑垫、14-第二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请参阅图2,所述装置本体1内置有物联网信息采集与传输的相关组件,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侧壁均分布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外侧上部均设有侧壁挡板2,所述通气孔内均设有防水透气膜3,侧壁挡板2可以阻止水通过通气孔进入壳体内,防水的同时,通过防水透气膜3允许空气顺利通过,可以有效散热,同时能够阻隔灰尘,具有防尘效果,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减震座4,请参阅图3,所述减震座4包括上减震壳体401和下减震壳体402,所述上减震壳体401的上端与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壳体401套设于下减震壳体402的上部,所述下减震壳体402的上端设有主减震槽5,所述主减震槽5内设有第一弹性件6,所述第一弹性件6的下端与主减震槽5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上减震壳体401的内部设有减震腔7,所述减震腔7的下部设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上部两侧均设有副减震槽9,所述副减震槽9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14,所述第二弹性件14的下端均与副减震槽9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连接板8的下端与下减震壳体40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腔7的上端中部设有主减震支撑杆10,所述主减震支撑杆10的下端贯穿连接板8插入主减震槽5并且与第一弹性件6的上端相接触,所述主减震支撑杆10的两侧设有副减震支撑杆11,所述副减震支撑杆11的下端插入副减震槽9与第二弹性件14的上端相接触,装置本体1接收到的震动让上减震壳体401在下减震壳体402上部上下运动,主减震支撑杆的下端在主减震槽内向上或向下运动,使第一弹性件6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缓冲力起到减震降噪作用,与此同时,副减震支撑杆的下端在副减震槽内向上或向下运动,使第二弹性件14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缓冲力起到减震的作用。具体而言,所述装置本体1的侧壁设有耐腐蚀涂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耐腐蚀涂层具体为一种纳米涂料层,能够有效保护装置本体1不会受到腐蚀。具体而言,所述通气孔均呈倾斜设置,呈倾斜设置能够防止水流入通气孔。具体而言,所述防水透气膜3由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聚四氟乙烯具有水分无法通过的特点,有效保护内部部件,避免液体侵蚀,提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具体而言,所述下减震壳体402上设有安装孔12,通过安装孔12能够将本装置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具体而言,所述下减震壳体402的底部设有防滑垫13,能够进一步减少本装置运行时的震动。工作原理:使用本技术时,侧壁挡板2可以阻止水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侧壁均分布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外侧上部均设有侧壁挡板(2),所述通气孔内均设有防水透气膜(3),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减震座(4),所述减震座(4)包括上减震壳体(401)和下减震壳体(402),所述上减震壳体(401)的上端与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壳体(401)套设于下减震壳体(402)的上部,所述下减震壳体(402)的上端设有主减震槽(5),所述主减震槽(5)内设有第一弹性件(6),所述第一弹性件(6)的下端与主减震槽(5)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上减震壳体(401)的内部设有减震腔(7),所述减震腔(7)的下部设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上部两侧均设有副减震槽(9),所述副减震槽(9)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14),所述第二弹性件(14)的下端均与副减震槽(9)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连接板(8)的下端与下减震壳体(40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腔(7)的上端中部设有主减震支撑杆(10),所述主减震支撑杆(10)的下端贯穿连接板(8)插入主减震槽(5)并且与第一弹性件(6)的上端相接触,所述主减震支撑杆(10)的两侧设有副减震支撑杆(11),所述副减震支撑杆(11)的下端插入副减震槽(9)与第二弹性件(14)的上端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传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侧壁均分布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外侧上部均设有侧壁挡板(2),所述通气孔内均设有防水透气膜(3),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减震座(4),所述减震座(4)包括上减震壳体(401)和下减震壳体(402),所述上减震壳体(401)的上端与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壳体(401)套设于下减震壳体(402)的上部,所述下减震壳体(402)的上端设有主减震槽(5),所述主减震槽(5)内设有第一弹性件(6),所述第一弹性件(6)的下端与主减震槽(5)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上减震壳体(401)的内部设有减震腔(7),所述减震腔(7)的下部设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上部两侧均设有副减震槽(9),所述副减震槽(9)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14),所述第二弹性件(14)的下端均与副减震槽(9)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连接板(8)的下端与下减震壳体(40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腔(7)的上端中部设有主减震支撑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建波王鹏举李赛菊邓莉杨冰盖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