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宗信专利>正文

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3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系将背套体与坐套体分别套设于二内管体上,而形成背垫与坐垫,并藉由二衔接件及固接件将背垫与坐垫作一固接,使其形成一椅垫。为增加该椅垫之强度,可在背垫与坐垫外分别设置一外管体,并再藉由二衔接件及固接件将该二外管体之对应端作一固接,而形成一稳固更佳之椅垫。它可直接锁固于秋千架上或一盘椅具上;如是,即形成一具易拆装、变化性高及兼具稳固性之椅垫结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家具,特别是关于具有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按,现今各项产品之设计均朝向所谓便利性与灵活性之方向,如此可使各项产品达到多用途之应用,尤其是各类家用产品。因为目前生活空间日趋变小,但为使家庭之生活品质不会因生活空间变小而影响到原本之品质,故所有家用产品均需可作一最大之应用范围。是故,基于空间之应用与产品灵活性需求,将此类之家庭必需品作一多用途及灵活度之设计是必然之趋势,如市面上常见的床椅,其主要系可做为一供休息用之床体及供人坐卧之座椅,及一种可收折之床垫等等,均是为因应狭小空间所作之最大空间利用之设计。又如座椅为家庭中必备之用品,加上其体积有一定之规格,因此,对座椅之多样化设计是目前趋势。查,现今之独立式椅垫,其仅能够单独使用,并不能应用于如鞦韆椅架上,因此消费者均必须购足每一种椅具之配备方可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椅具而言就会占去绝大部分之生活空间,如此将使原本就相当狭小之生活空间将变得拥挤更显狭小。且就收藏便利性而言,同样会占去相当大之储存位置。再者,习用秋千架之座椅并无固定之结构,其仅是将椅垫直接置放于秋千架上,因此不易稳固定位。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它可独立使用或依附于如秋千椅架上或一般椅具上,即形成一种具易拆装、变化性高及兼具稳固性之椅垫结构,将习知的缺点完全摒除。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包含坐垫和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之坐垫设置有内管体和套设于该内管体上之坐套体;所述之背垫设置有内管体和套设于该内管体上之背套体;设置有将上述之坐垫和背垫之内管体对应的两端固接的衔接件和固接件。上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套体与坐套体内可填塞有泡绵体。上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套体与坐套体之开口端设置有缝合线。上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套体与坐套体之开口端设置有钮扣和扣槽。上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套体与坐套体之开口端设置有魔鬼毡。上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坐垫与背垫分别设置有固接于秋千椅架之承载盘上之固接件。上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垫与坐垫分别设置具有数个横杆之外管体,该二外管体相对应的两端分别设置衔接件及固接件。上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固接件是螺丝。上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固接件是铆钉。上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固接件是销钉。本技术易拆装,变化性高可直接锁固于一般椅具上或秋千架上获取最大之应用范围,并且稳固可靠。此外,可折叠收藏,所占空间有限,从而改善居住生活空间之品质。现配合附图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立体实施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另一立体实施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又一立体实施状态示意图。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1包含背垫10与坐垫20。该背垫10设置有内管体12和背套体11。该背套体11套设于内管体12上,其开口端111设置有缝合线(图中未表示)缝合。内管体12伸出于背套体11开口端111外之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孔121。该坐垫20设置有内管体13和坐套体21。该坐套体21套设于内管体13上,其开口端211设置有缝合线(图中未表示)缝合。内管体13伸出于坐套体21开口端211处之两端分别设有贯穿孔131。设置有二衔接件14、14’及固接件15(可为螺丝、铆钉或销钉)。藉此将内管体12和13相应的两端固接,形成一椅垫。背套体11和坐套体21内可分别套设有泡棉体2、2’。该背套体11与坐套体21之开口端111、211也可设置有钮扣及扣槽,藉以进行扣合。或者在两端111、211设置有魔鬼毯(又称尼龙搭攀),藉以进行粘合(图中未表示)。请参阅图3,本技术1’包含设置有背套体11和内管体12之背垫10,以及设置有坐套体21和内管体13之坐垫20。设置有具有数根横杆161之外管体16和具有数根横杆171之外管体17。背垫10和坐垫20分别设置有固接件15固接在外管体16、17之横杆161、171上。外管体16、17之两端分别设有贯穿孔。衔接件14、14’分别设置于外管体16、17相对应之两端,且用固接件15穿过上述之贯穿孔将二外管体16、17作固接。如是形成一更具稳固形之椅垫。请参阅图4,本技术1亦可安装于秋千架3上。其中该秋千架3之承载盘31上设有复数个之支撑杆311,承载盘31两侧之摆杆32间配设有一呈弧状之支撑杆321。再将数个本技术1置放于该秋千架3之承载盘31上,并紧靠于两摆杆32间之支撑杆321上,最后再藉由固接件15将数个本技术1锁固于该承载盘31及两摆杆32间之支撑杆311、321上。如是,即可形成一秋千椅者。权利要求1.一种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包含坐垫(20)和背垫(10),其特征在于该坐垫(20)设置有内管体(13)和套设于该内管体(13)上之坐套体(21),该背垫(10)设置有内管体(12)和套设于该内管体(12)上之背套体(11);设置有将上述之坐垫(20)和背垫(10)之内管体(13、12)对应之两端固接之衔接件(14、14’)及固接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套体(11)与坐套体(21)内可填塞有泡绵体(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套体(11)与坐套体(21)之开口端(111、211’)设置有缝合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套体(11)与坐套体(21)之开口端(111、211’)设置有钮扣及扣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套体(11)与坐套体(21)之开口端(111、211’)设置有魔鬼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坐垫(20)与背垫(10)分别设置有固接于秋千架(3)之承载盘(31)上之固接件(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背垫(10)与坐垫(20)分别设置具有数个横杆(161、171)之外管体(16、17),该二外管体(16、17)相对应的两端分别设置衔接件(14、14’)及固接件(1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固接件(15)是螺丝。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固接件(15)是铆钉。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其特征在于该固接件(15)是销钉。专利摘要本技术主要系将背套体与坐套体分别套设于二内管体上,而形成背垫与坐垫,并藉由二衔接件及固接件将背垫与坐垫作一固接,使其形成一椅垫。为增加该椅垫之强度,可在背垫与坐垫外分别设置一外管体,并再藉由二衔接件及固接件将该二外管体之对应端作一固接,而形成一稳固更佳之椅垫。它可直接锁固于秋千架上或一盘椅具上;如是,即形成一具易拆装、变化性高及兼具稳固性之椅垫结构。文档编号A47C27/14GK2474020SQ0121119公开日2002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0日专利技术者刘宗信 申请人:刘宗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结构改良之椅垫,包含坐垫(20)和背垫(10),其特征在于:该坐垫(20)设置有内管体(13)和套设于该内管体(13)上之坐套体(21),该背垫(10)设置有内管体(12)和套设于该内管体(12)上之背套体(11);设置有将上述之坐垫(20)和背垫(10)之内管体(13、12)对应之两端固接之衔接件(14、14’)及固接件(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信
申请(专利权)人:刘宗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