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铁军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13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1
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缺氧池,第一缺氧池连接有厌氧池,厌氧池连接有第一好氧池,第一好氧池连接有第二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包括A段和B段,A段上设置有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通至第一缺氧池;A段上还设置有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中的第二缺氧池中分割为A段和B段,A段上设置剩余污泥排出管排出部分剩余污泥,提高非挥发性悬浮固体的去除,提高MLVSS/MLSS值,维持系统较高的活性污泥的微生物量,从而高效地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如果保持与传统的MBR污水处理系统相同的MLVSS值,则可以降低MLSS值,从而减轻膜污染和膜磨损,减小曝气量,降低运行成本。

A new MB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领域,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主要由膜分离组件及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通常提到的膜生物反应器实际上是三类反应器的总称:①曝气膜-生物反应器(AerationMembraneBioreactor,AMBR);②萃取膜-生物反应器(ExtractiveMembraneBioreactor,EMBR);③固液分离型膜-生物反应器(Solid/LiquidSeparationMembraneBioreactor,SLSMBR,简称MBR)。固液分离型膜-生物反应器是在水处理领域中研究得最为广泛深入的一类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用膜分离过程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二次沉淀池的水处理技术。在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中,泥水分离是在二沉池中靠重力作用完成的,其分离效率依赖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越好,泥水分离效率越高。而污泥的沉降性取决于曝气池的运行状况,改善污泥沉降性必须严格控制曝气池的操作条件,这限制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由于二沉池固液分离的要求,曝气池的污泥不能维持较高浓度,一般在1.5~3.5g/L左右,从而限制了生化反应速率。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龄(SRT)相互依赖,提高容积负荷与降低污泥负荷往往形成矛盾。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其处置费用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25%~40%。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还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出水中含有悬浮固体,出水水质恶化。针对上述问题,MBR工艺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特别是优势菌群)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通过降低F/M比减少了剩余污泥产生量,从而基本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现有MBR污水处理技术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目前常规做法中缺氧池并不分区,整个缺氧池都设置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只进行反硝化脱氮,无法实现污泥沉降停留、回流、部分排泥的功能,容易发生膜污染和膜磨损、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与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VSS)的比值偏低、投资和运行费偏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本技术所述系统能够使得污水处理过程中的MLVSS/MLSS明显增大,有效改善了MBR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提高了MBR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能。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缺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通过管道(或过水洞)连接有厌氧池,所述厌氧池通过管道(或过水洞)连接有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通过管道(或过水洞)连接有第二缺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包括A段和B段,所述A段上设置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通至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A段上还设置有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管道;所述A段内还设置有刮泥机械、第一回流泵和第一剩余污泥泵。将所述A段中的剩余污泥部分排出,提高了非挥发性悬浮固体的去除,维持系统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从而高效地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B段上通过管道(或过水洞)还连接有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通过管道(或过水洞)连接有第三缺氧池,所述第三缺氧池通过管道(或过水洞)连接有膜池。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二回流泵,所述第二好氧池上还设置有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通至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膜池内设置有第三回流泵,所述膜池上设置有第三回流管,所述第三回流管分别通至所述第一好氧池和所述B段;所述膜池内设置有第二剩余污泥泵,所述膜池上还设置有第二剩余污泥排出管道。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缺氧池上设置有膜格栅来水进水管。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B段内设置有搅拌装置,使反应进行充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所述系统中的所述第二缺氧池分割为A段和B段,所述A段上还设置有剩余污泥排出管,A段中的剩余污泥部分排出,提高了非挥发性悬浮固体的去除,维持系统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从而高效地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如果保持与传统的MBR污水处理系统相同的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则可以降低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从而减轻膜污染和膜磨损,减小曝气量,降低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系统的反应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第二缺氧池A段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2所述,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缺氧池1,所述第一缺氧池1通过管道(或过水洞)连接有厌氧池2,所述厌氧池2通过管道(或过水洞)连接有第一好氧池3,所述第一好氧池3通过管道(或过水洞)连接有第二缺氧池4,所述第二缺氧池4包括A段41和B段42,所述A段41上设置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43通至所述第一缺氧池1;所述A段41上还设置有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管道44,所述A段41内还设置有刮泥机械、第一回流泵和第一剩余污泥泵。第二缺氧池A段分离出的污泥量大于系统中需要排出的剩余污泥量(所述需要排出的剩余污泥,根据污水处理实际运行情况定量控制),多余部分回流至第一缺氧池1的进水端,同时可以维持系统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从而高效地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所述第二缺氧池4通过一隔墙45隔成A段41和B段42,所述隔墙45的隔断方向为水流(或管道)横截方向;所述隔墙45上设置有过水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水洞设置在所述隔墙45顶部)。所述A段41内部设置有第一剩余污泥泵,所述第一剩余污泥泵与所述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管道44连接,所述第一剩余污泥泵和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管道用于剩余污泥的排出。如图2所示,所述A段41为矩形水池,长度与宽度之比为3~6,长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为6~12,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用于暂存沉淀的污泥,并通过所述第一剩余污泥泵将污泥从所述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管道44排出。在所述A段41中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1.5小时,使部分比重较大的活性污泥发生沉降,沉降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所述第一缺氧池1,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生化处理系统;污水同时在A段41进行反硝化脱氮,由于A段41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所以还需进入B段42继续进行反硝化脱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段41中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具体为1小时;当然,污水停留时间可以按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或增加。将活性污泥(微生物)和经硝化反应的污水回流至相应的反应池,以实现维持系统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等目的。所述第一缺氧池1内设置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缺氧池(1),所述第一缺氧池(1)通过管道连接有厌氧池(2),所述厌氧池(2)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好氧池(3),所述第一好氧池(3)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缺氧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氧池(4)包括A段(41)和B段(42),所述A段(41)上设置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43)通至所述第一缺氧池(1);所述A段(41)上还设置有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管道(44),所述A段(41)内设置有第一剩余污泥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缺氧池(1),所述第一缺氧池(1)通过管道连接有厌氧池(2),所述厌氧池(2)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好氧池(3),所述第一好氧池(3)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缺氧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氧池(4)包括A段(41)和B段(42),所述A段(41)上设置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43)通至所述第一缺氧池(1);所述A段(41)上还设置有第一剩余污泥排出管道(44),所述A段(41)内设置有第一剩余污泥泵。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段(42)上通过管道还连接有第二好氧池(5),所述第二好氧池(5)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三缺氧池(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魏铁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