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包括有投料斗,投料斗经输送管道与储料斗连接,储料斗下方设有车载称重装置,车载称重装置后方设有混凝土挡墙,混凝土档墙背部为开关箱,混凝土挡墙正面设有压板,压板的背部与滑杆连接,滑杆的另一端与连杆连接,连杆伸出至混凝土挡墙背部的开关箱中,位于开关箱中的连杆端部与非金属板连接,非金属板上连接有第一导电板,第一导电板正面的开关箱内设有非金属架,非金属架上设有第二导电板,且各与1根导线连接,车载称重装置前方设有与其相连接的显示屏。本装置整个过程可实现自动投料、补料,以及投料完毕及时提示,整个过程均为无人操作,方便、快捷的同时,节省了人力。
Automatic material transfer device for bridg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n deep valley and steep slope ter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料自动转运装置,特别是一种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为7.5%。境内山脉众多,层峦叠嶂、绵延纵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贵州多条高速公路地形起伏大,沿线沟谷纵横,谷坡陡峻,峡谷深切,施工难度大,长大纵坡多,桥隧比高且集中,平均桥隧比大,气候条件相差大,弃方量大,防护工程量大且形式多等,造成施工组织难度高。在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条件下,无法修建施工便道或修建施工便道的难度和成本较大,桥梁下构和基础施工材料的运输成为制约整个施工组织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材料自动转运装置。该装置通过串筒将高处的投料装置与低处的储料装置连接起来,实现物料的快速输送,且底部的投料装置通过自动称重设备可实现自动投料、补料,以及投料完毕及时提示,整个过程均为无人操作,方便、快捷的同时,节省了人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包括有设置在高处的投料斗,投料斗的出料口与沿坡面向下铺设的输送管道连接,输送管道的出料口位于设置在低处的储料斗的顶部,储料斗下方的物料输送通道处设有车载称重装置,车载称重装置后方设有混凝土挡墙,混凝土档墙背部为开关箱,混凝土挡墙正面设有压板,压板的背部与滑杆连接,滑杆伸入至混凝土挡墙的沉孔中,滑杆的另一端与连杆连接,连杆伸出至混凝土挡墙背部的开关箱中,位于沉孔中的连杆上套入有压缩弹簧,位于开关箱中的连杆端部与非金属板连接,非金属板上连接有第一导电板,第一导电板正面的开关箱内设有非金属架,非金属架上设有第二导电板,两块导电板间隔设置,且各与1根导线连接,车载称重装置前方设有与其相连接的显示屏,其中1根导线与储料斗底部的给料电机以及显示屏连接。前述的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所述储料斗外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下方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与支撑架之间设有承重弹簧和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控制箱与投料斗底部的给料电机电性连接。前述的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所述显示屏上安装有声控报警装置,声控报警装置与车载称重装置电性连接。前述的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所述车载称重装置前方的物料输送通道旁边设有位置提示杆。前述的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所述输送管道由多节串筒相互焊接而成。前述的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所述车载称重装置两侧设置有档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串筒将高处的投料斗与低处的储料斗连接起来,实现物料的快速输送,当运载车辆与压板接触时候,2块导电板接触,给料电机打开储料斗自动下料,同时车载称重装置实时对车辆进行称重,并将重量显示在显示屏上。当车辆装载量达到限定运载量时,司机将车辆开走,压板恢复,储料斗停止下料。投料斗向储料斗投料过程中,通过称重传感器实时测量储料斗中的物料多少,然后通过控制箱适时控制投料。整个过程可实现自动投料、补料,以及投料完毕及时提示,整个过程均为无人操作,方便、快捷的同时,节省了人力。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储料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投料斗,2-输送管道,3-储料斗,4-物料输送通道,5-车载称重装置,6-混凝土挡墙,7-压板,8-滑杆,9-沉孔,10-连杆,11-压缩弹簧,12-非金属板,13-开关箱,14-第一导电板,15-非金属架,16-第二导电板,17-导线,18-给料电机,19-显示屏,20-支撑架,21-支撑杆,22-承重弹簧,23-称重传感器,24-控制箱,25-声控报警装置,26-位置提示杆,27-挡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如附图1-4所示,包括有设置在高处的投料斗1,投料斗1的出料口与沿着坡面向下铺设的输送管道2连接,输送管道2的出料口位于设置在低处的储料斗3的顶部,储料斗3下方的物料输送通道4处设有一套车载称重装置5,车载称重装置5后方的物料输送通道4尾部设有混凝土挡墙6,混凝土档墙6背部设置有1个开关箱13,混凝土挡墙6正面设有1块压板7,压板7的背部与滑杆8固定连接,滑杆8伸入至混凝土挡墙6的沉孔9中,滑杆8的另一端与连杆10连接,连杆10直径小于滑杆8直径,连杆10的另一端伸出至混凝土挡墙6背部的开关箱13中,位于沉孔9中的连杆10上套入有压缩弹簧11,该压缩弹簧11的直径小于滑杆8的直径。位于开关箱13中的连杆10端部与非金属板12固定连接,非金属板12上连接有第一导电板14,第一导电板14正面的开关箱13内设有非金属架15,非金属架15上设有第二导电板16,两块导电板相向且间隔设置,并且两块导电板各与1根导线17连接,车载称重装置5前方设有与其相连接的显示屏19,其中1根导线17与储料斗3底部的给料电机18以及显示屏19连接。本装置使用过程中,将物料投入至投料斗1中,物料经输送管道2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滑落至储料斗3中进行储存。底部的车辆装载物料过程中,车辆沿物料输送通道4向后倒车,碾压车载称重装置5,同时车轮与压板7接触,挤压压板7,使得压板7沿着滑杆8方向向沉孔9内移动,移动过程中压缩弹簧11被滑杆8压缩,当压板7与混凝土挡墙6接触时,车辆停止。同时连杆10向后伸出,使得第一导电板14与第二导电板16接触,2根导线17形成的电路连通,储料斗3底部的给料电机18连通电源,给料电机18开始工作,给料电机18带动储料斗3内的螺式给料装置开始给车辆装载物料,同时与车载称重装置5连接的显示屏19通电。整个过程中,车载称重装置5对车辆的质量进行实时称重,称重后的重量实时显示在显示屏19上。车载称重装置5与显示屏19均使用现有的成熟设备,具体称重原理和显示原理不再赘述。司机通过观看显示屏19,即可知道车辆装载物料的多少,当装载的物料达到运载重量时,司机将车辆驶离车载称重装置5。同时,车轮与压板7分离,压板7在压缩弹簧11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同时第一导电板14与第二导电板16分开,给料电机18断电,停止给料。如此循环往复,即可实现自动给料,整个给料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辅助控制。显示屏19设置在车载称重装置5前方的物料输送通道4上方,以便司机能够很好地观察到显示重量。所述储料斗3外部设有多个支撑架20,每个支撑架20下方设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与支撑架20之间设有承重弹簧22和称重传感器23,称重传感器23与控制箱24电性连接,控制箱24与投料斗1底部的给料电机18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在高处的投料斗(1),投料斗(1)的出料口与沿坡面向下铺设的输送管道(2)连接,输送管道(2)的出料口位于设置在低处的储料斗(3)的顶部,储料斗(3)下方的物料输送通道(4)处设有车载称重装置(5),车载称重装置(5)后方设有混凝土挡墙(6),混凝土挡墙(6)背部为开关箱(13),混凝土挡墙(6)正面设有压板(7),压板(7)的背部与滑杆(8)连接,滑杆(8)伸入至混凝土挡墙(6)的沉孔(9)中,滑杆(8)的另一端与连杆(10)连接,连杆(10)伸出至混凝土挡墙(6)背部的开关箱(13)中,位于沉孔(9)中的连杆(10)上套入有压缩弹簧(11),位于开关箱(13)中的连杆(10)端部与非金属板(12)连接,非金属板(12)上连接有第一导电板(14),第一导电板(14)正面的开关箱(13)内设有非金属架(15),非金属架(15)上设有第二导电板(16),两块导电板间隔设置,且各与1根导线(17)连接,车载称重装置(5)前方设有与其相连接的显示屏(19),其中1根导线(17)与储料斗(3)底部的给料电机(18)以及显示屏(1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谷陡峭坡面地形桥梁基础施工物料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在高处的投料斗(1),投料斗(1)的出料口与沿坡面向下铺设的输送管道(2)连接,输送管道(2)的出料口位于设置在低处的储料斗(3)的顶部,储料斗(3)下方的物料输送通道(4)处设有车载称重装置(5),车载称重装置(5)后方设有混凝土挡墙(6),混凝土挡墙(6)背部为开关箱(13),混凝土挡墙(6)正面设有压板(7),压板(7)的背部与滑杆(8)连接,滑杆(8)伸入至混凝土挡墙(6)的沉孔(9)中,滑杆(8)的另一端与连杆(10)连接,连杆(10)伸出至混凝土挡墙(6)背部的开关箱(13)中,位于沉孔(9)中的连杆(10)上套入有压缩弹簧(11),位于开关箱(13)中的连杆(10)端部与非金属板(12)连接,非金属板(12)上连接有第一导电板(14),第一导电板(14)正面的开关箱(13)内设有非金属架(15),非金属架(15)上设有第二导电板(16),两块导电板间隔设置,且各与1根导线(17)连接,车载称重装置(5)前方设有与其相连接的显示屏(19),其中1根导线(17)与储料斗(3)底部的给料电机(18)以及显示屏(19)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海燕,翁学新,杨旭,罗德胜,余梅群,王在军,杨永健,付华,张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