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7920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该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游传送装置、转角传送装置和下游传送装置;所述上游传送装置和下游传送装置分别包括传输高度沿传输方向降低的至少两个传输单元,相邻两个传输单元之间设有拉开定位结构和收拢定位结构;所述转角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杆、第二传送杆和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一传送杆与上游传送装置输出端对接且长度≥输出端宽度,所述第二传送杆与下游传送装置输入端对接且长度≥输入端宽度,所述第一转动结构控制第一传送杆和/或第二传送杆转动从而使第一传送杆和第二传送杆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A combined flexible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adaptive transmission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货物传输的
,具体而言,涉及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现阶段上下游传送带实现转角主要依靠固定转角装置来进行操作。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8470777U公开了一种传送带90°转角装置,该转角装置虽然能够使物品不易发生滑动,防止物品滑落或堆积,具有很大保护性,但是该装置只能进行90°的转角运输,无法适应于其它角度的转角运输;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9305510A公开了一种可伸缩传送带引桥,虽然解决高低传送带装置之间传送带弯曲过大的问题,但是也无法适应高低传送带装置之间存在一定夹角的情况。现阶段利用传送带搬运货物,主要依靠固定长度传送带来实现传送、安装组合和拆卸,不仅费时耗力,而且传送带系统柔性较低,适应性不强。中国技术专利CN207511227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传送带,该传送带可以通过连接带进行延长,但是该传送带无法进行快速展开和收拢,并且传送带尺寸变化之后还需更换促使传送带转动的配套设施;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8820701A公开了一种折叠传送带,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游传送装置(102)、转角传送装置(103)和下游传送装置(104),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游传送装置(102)和下游传送装置(104)分别包括传输高度沿传输方向降低的至少两个传输单元(5),相邻两个传输单元(5)之间设有拉开定位结构和收拢定位结构;/n所述转角传送装置(103)包括第一传送杆(11)、第二传送杆(12)和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一传送杆(11)与上游传送装置(102)输出端对接且长度≥输出端宽度,所述第二传送杆(12)与下游传送装置(104)输入端对接且长度≥输入端宽度,所述第一转动结构控制第一传送杆(11)和/或第二传送杆...

【技术特征摘要】
1.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游传送装置(102)、转角传送装置(103)和下游传送装置(104),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传送装置(102)和下游传送装置(104)分别包括传输高度沿传输方向降低的至少两个传输单元(5),相邻两个传输单元(5)之间设有拉开定位结构和收拢定位结构;
所述转角传送装置(103)包括第一传送杆(11)、第二传送杆(12)和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一传送杆(11)与上游传送装置(102)输出端对接且长度≥输出端宽度,所述第二传送杆(12)与下游传送装置(104)输入端对接且长度≥输入端宽度,所述第一转动结构控制第一传送杆(11)和/或第二传送杆(12)转动从而使第一传送杆(11)和第二传送杆(12)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5)包括传输面和支撑所述传输面的两个前支撑杆(501)和两个后支撑杆(502),上游传输单元(5)的支撑杆横向间距大于下游传输单元(5)的支撑杆横向间距,上游传输单元(5)的传输面底面高度大于下游传输单元(5)传输面顶面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开定位结构包括设于下游传输单元(5)前支撑杆(501)上的与所述上游传输单元(5)后支撑杆(502)配合的第一凸起(5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拢定位结构包括设于下游传输单元(5)后支撑杆(502)上的与所述上游传输单元(5)后支撑杆(502)配合的第二凸起(52);所述传输面由相互平行的多个滚筒(53)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传输路径的组合式柔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传送装置(103)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杆(11)和第二传送杆(1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则强王沙沙贾林刘俊琦蒋晋谢梦柯程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