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902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接连接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向前凸伸出绝缘本体外,且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凸伸出第一屏蔽片和第二屏蔽片的前端,未超出金属外壳的前端,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悬空设于金属外壳内,绝缘本体和第一屏蔽片以及第二屏蔽片的前端均位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后方,这样悬空设置,就可以避免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跟金属外壳的内壁进行短路接触,也不需要设置绝缘胶片进行隔离,简单方便,且成本低,金属外壳具有相互接合的第一结合边和第二结合边,第一结合边和第二结合边相互焊接,如此不会出现爆裂的情况,实现产品稳定性高的效果。

plug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接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接连接器,尤指一种产品稳定性高且不易短路的插接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插头连接器,整体长度大约为10.5mm至10.8mm,为满足插头连接器的可持力测试,即吊重测试,一般插头连接器具有相互配合的一前壳和一后壳,后壳分为一上盖和一下盖,上盖和下盖二者相互扣合嵌接,再利用激光机把前壳和上盖进行点焊牢固,以及把前壳和下盖进行点焊牢固,如此使得前壳和后壳的上盖和下盖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产品机械可持力测试要求,而传统的插头连接器,前壳一般都是冲压壳,冲压完成后,前壳的相对两自由端则进行铆合,当进行产品的可持力测试时,前壳的铆合处会容易出现爆裂的情况。此外,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设有多个端子,前壳是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插头连接器跟插座连接器对接,端子与插座连接器内的接触件为弹性接触,为了保证这个目的,绝缘本体对应端子的接触部进行让位弹动,这样接触部就容易同前壳的内壁接触,从而造成短路的问题,为了解决短路的问题,都需要增加一绝缘胶片来将接触部和前壳进行分离,使得接触部和前壳的内壁不会接触短路,虽然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避免短路,但是需要额外增加一个绝缘胶片,如此不仅组装麻烦,还会导致成本上升,不利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好的插接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的接触部悬空设于金属外壳内,且金属外壳的结合边相互焊接,从而实现产品稳定性高且不易短路的插接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插接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下两侧的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排列成一上排,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排列成一下排,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绝缘本体前端的上侧固设有一第一屏蔽片,所述绝缘本体前端的下侧固设有一第二屏蔽片,一金属外壳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且所述第一屏蔽片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侧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下侧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凸伸出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的前端,且未超出所述金属外壳的前端,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均悬空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内,一中间屏蔽片设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之间,且所述中间屏蔽片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扣持部,所述金属外壳具有相互接合的一第一结合边和一第二结合边,所述第一结合边和所述第二结合边相互焊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合边和所述第二结合边之间为点焊接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合边具有一第一凸出部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两侧的一第一前凹陷部和一第一后凹陷部,所述第一前凹陷部的后边缘的尺寸长于其前边缘的尺寸,所述第一后凹陷部的后边缘的尺寸短于其前边缘的尺寸,所述第二结合边对应具有一第二凹陷部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两侧的一第二前凸出部和一第二后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相吻合固定,所述第一前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前凸出部相吻合固定,所述第一后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后凸出部相吻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前边缘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前边缘点焊固定,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后边缘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后边缘点焊固定,所述第一前凹陷部的前边缘和所述第二前凸出部的前边缘点焊固定,所述第一前凹陷部的后边缘和所述第二前凸出部的后边缘点焊固定,所述第一后凹陷部的前边缘和所述第二后凸出部的前边缘点焊固定,所述第一后凹陷部的后边缘和所述第二后凸出部的后边缘点焊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合边的前端和所述第二结合边的前端为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结合边的后端和所述第二结合边的后端分别设有一抵压部,对应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凹槽,所述抵压部抵接固定于所述凹槽。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夹持部,所述中间屏蔽片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部,所述夹持部夹持于一电路板,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绝缘套体和位于所述绝缘套体内的一上本体和一下本体,多个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上本体为一体注塑成型,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下本体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中间屏蔽片夹设于所述上本体和所述下本体之间,且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套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绝缘套体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卡设于所述上本体和所述下本体,且一电路板的前端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上本体和所述下本体之间。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焊接部,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分别焊接于一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自前端凹设有一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的上下两侧分别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屏蔽片对应所述通孔具有一第一弹性接地部,所述第一弹性接地部显露于所述插接腔,所述第二屏蔽片对应所述通孔具有一第二弹性接地部,所述第二弹性接地部显露于所述插接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接地部和所述第二弹性接地部分别进入所述通孔和所述插接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插接连接器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且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凸伸出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的前端,未超出所述金属外壳的前端,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均悬空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内,绝缘本体和第一屏蔽片以及第二屏蔽片的前端均位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后方,这样悬空设置,就可以避免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跟金属外壳的内壁进行短路接触,也不需要设置绝缘胶片进行隔离,简单方便,且成本低,所述金属外壳具有相互接合的第一结合边和第二结合边,所述第一结合边和所述第二结合边相互焊接,如此不会出现爆裂的情况,实现产品稳定性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插接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插接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绝缘本体1绝缘套体11卡勾部111上本体12下本体13插接腔14通孔141凹槽15第一端子2第一接触部21第一焊接部22第二端子3第二接触部31第二焊接部32第一屏蔽片4第一弹性接地部41第二屏蔽片5第二弹性接地部51金属外壳6第一结合边61第一凸出部611第一前凹陷部612第一后凹陷部613第二结合边62第二凹陷部621第二前凸出部622第二后凸出部623抵压部63夹持部64中间屏蔽片7扣持部71固定部72电路板8【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为一种USBTYPEC正反插接连接器,且为插头类,整体长度加长至13.6mm,加上电路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下两侧的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排列成一上排,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排列成一下排,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绝缘本体前端的上侧固设有一第一屏蔽片,所述绝缘本体前端的下侧固设有一第二屏蔽片,一金属外壳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且所述第一屏蔽片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侧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下侧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凸伸出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的前端,且未超出所述金属外壳的前端,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均悬空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内,一中间屏蔽片设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之间,且所述中间屏蔽片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扣持部,所述金属外壳具有相互接合的一第一结合边和一第二结合边,所述第一结合边和所述第二结合边相互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下两侧的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排列成一上排,多个所述第二端子排列成一下排,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绝缘本体前端的上侧固设有一第一屏蔽片,所述绝缘本体前端的下侧固设有一第二屏蔽片,一金属外壳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且所述第一屏蔽片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侧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下侧和所述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凸伸出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的前端,且未超出所述金属外壳的前端,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均悬空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内,一中间屏蔽片设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之间,且所述中间屏蔽片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扣持部,所述金属外壳具有相互接合的一第一结合边和一第二结合边,所述第一结合边和所述第二结合边相互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边和所述第二结合边之间为点焊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边具有一第一凸出部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两侧的一第一前凹陷部和一第一后凹陷部,所述第一前凹陷部的后边缘的尺寸长于其前边缘的尺寸,所述第一后凹陷部的后边缘的尺寸短于其前边缘的尺寸,所述第二结合边对应具有一第二凹陷部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两侧的一第二前凸出部和一第二后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相吻合固定,所述第一前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前凸出部相吻合固定,所述第一后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后凸出部相吻合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前边缘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前边缘点焊固定,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后边缘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后边缘点焊固定,所述第一前凹陷部的前边缘和所述第二前凸出部的前边缘点焊固定,所述第一前凹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太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