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并沟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885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并沟线夹,其包括上盖组件、下盖组件、连接组件和若干个夹持件,若干个所述夹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内,所述上盖组件位于所述下盖组件的上方,且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下盖组件之间用于夹紧导线,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且所述连接组件能够调节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下盖组件之间的间距,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的材料均为绝缘材料。通过连接组件来调节上盖组件与下盖组件之间的间距,使得绝缘并沟线夹适用于夹持不同线径的导线,适用范围较广。同时,使得绝缘并沟线夹内部裸露的导线完全封闭,起到绝缘防护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绝缘并沟线夹的使用寿命。

Insulated parallel groove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绝缘并沟线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绝缘并沟线夹。
技术介绍
在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架空绝缘线路中,常需要对绝缘电缆进行非承力接续或分支连接。目前线路中大量使用的产品有C型线夹、并沟线夹,这些产品虽然可以实现对电缆进行非承力接续或分支连接的功能,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1)并沟线夹无绝缘防护,产品和导线裸露于大气环境中,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而慢慢发生氧化、被腐蚀,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并易导致用电安全隐患;(2)由于没有力矩控制安装扭矩,工人安装时很随意,不能保证线夹本体和导线间良好的电气接触;(3)C形线夹规格太多,选型配线很复杂,经常由于导线外径与产品不匹配,出现线夹安装后过松而接触不良或过紧导致达不到自锁而慢慢松脱,从而引发线路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绝缘并沟线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绝缘并沟线夹,其包括上盖组件、下盖组件、连接组件和若干个夹持件,若干个所述夹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内,所述上盖组件位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盖组件、下盖组件、连接组件和若干个夹持件,若干个所述夹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内,所述上盖组件位于所述下盖组件的上方,且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下盖组件之间用于夹紧导线,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且所述连接组件能够调节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下盖组件之间的间距,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的材料均为绝缘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盖组件、下盖组件、连接组件和若干个夹持件,若干个所述夹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内,所述上盖组件位于所述下盖组件的上方,且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下盖组件之间用于夹紧导线,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且所述连接组件能够调节所述上盖组件与所述下盖组件之间的间距,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的材料均为绝缘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均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过线槽,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过线槽内,所述夹持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夹持件的另一侧的两端均具有夹线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槽内具有若干个牙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夹持件一一对应,所述夹持件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具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夹持件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所述定位部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希锋於海燕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