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热水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87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真空热水机组,属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由带燃烧器1的燃烧室4,置于燃烧室上部的热交换室8,置于燃烧室4与热交换室8之间带换热水管5的换热装置10,环绕燃烧室的热媒水封槽11和置于燃烧室与换热装置之间的循环水槽9等构成,采用换热装置和燃烧室上、下设置的结构形式,使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和高温烟气对循环水槽和换热水管实现两次加热,有效提高了热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真空热水机组,属热交换设备
真空热水机组系利用燃油或燃气加热机组内的热媒水,利用水在不同的压力下有不同的蒸气温度的原理,使热媒水在真空状态下沸腾,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汽再与传热管内流动的冷水或温热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向外界提供采暖用热水或卫生热水,整台机组处在真空状态下运行,与传统热水锅炉相比,具有优异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现有真空热水机组主要由燃烧室和热交换室等构成,一般采用单回程结构设置,燃烧室的燃烧器与烟囱各置于真空热水机组两端,其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与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室加热后即由烟囱排出,使排出烟囱的烟气仍有较高温度,降低了热效率,并易在使用时导致火焰直接冲击烟管,使烟管容易受损烧坏,缩短使用寿命,且为尽可能提高热效率,现有真空热水机组的整机横向尺寸较大,既不利于真空热水机组的整体设计,又影响换热效果和运行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有效提高热交换效果和运行性能的真空热水机组。本专利技术为真空热水机组,包括带燃烧器的燃烧室,烟囱,置于燃烧室上部带传热管的热交换室,环绕燃烧室并与热交换室连通的热媒水封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燃烧室与热交换室之间带换热水管的换热装置,置于换热装置与燃烧室之间的循环水槽,循环水槽与热媒水封槽相连通,换热水管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室和循环水槽相连通。使用时,燃烧器点火后在燃烧室内燃烧,燃烧中产生的热量与高温烟气,首先对热媒水封槽和循环水槽内的热媒水加热,完成第一回程的传热,然后向上折回进入换热装置,穿过换热水管,对换热水管内的热媒水继续加热,使换热水管内的热媒水在真空状态下因吸收热量而沸腾,完成第二回程的传热,沸腾后的水蒸汽通向热交换室,在热交换室内与传热管进行热交换,烟气经换热水管后由置于换热装置末端的烟囱排出。所述的烟囱与燃烧器置于真空热水机组的同一端面;所述的热交换室还包括左管板和右管板,热交换室内的传热管两端可分别固定于左管板和右管板内,由换热水管输出的水蒸汽加热在传热管内的冷水或温热水,使传热管内的冷水或温热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供应至外界需要热水的地方。所述的热交换室的左、右管板内还设有胀管槽,传热管两端可用胀接方式固定于左、右管板内;所述左管板外还可设有左封盖,右管板外还可设有右管板。本专利技术采用换热装置和燃烧室上下设置的结构形式,缩短了真空热水机组上的整体长度,可避免对燃烧室所造成的损坏,同时,燃烧室和换热装置的上、下设置,形成对热媒水的两个加热回程,换热结构合理,使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和高温烟气对循环水槽和换热水管实现两次加热,换热面积大,提高了燃烧热效率,有效降低了排烟温度,减轻了烟气对环境污染。同时,传热管固定于左右管板之间及管板内设置胀管槽的结构,无需焊接工艺,其胀接工艺简便,密封性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整体结构紧凑,热效率高,运行性能好,环境污染少等优异性能和积极效果,可广泛应用于空调采暖及宾馆、饭店、商住楼等卫生热水的提供。附图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正面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A-A面结构剖视图3为图1所示B-B面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热交换室的正面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右管板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右管板胀接状态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主要由带燃烧器1的燃烧室4,置于燃烧室4上部带换热水管5的换热装置10,置于换热装置10上部带传热管6的热交换室8,环绕燃烧室4并与热交换室8连通的热媒水封槽11,置于换热装置10与燃烧室4之间与热媒水封槽11相连通的循环水槽9,置于换热装置10末端的烟囱2等构成。烟囱2与燃烧器1置于真空热水机组的同一端面;换热装置10中的换热水管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室8和循环水槽9相连通;所述的热交换室8为真空状态,热交换室8还包括左管板3和右管板12,左管板3外还设有左封盖15,右管板12外还设有右封盖17,左、右管板内还设有胀管槽16,热交换室内的传热管7的两端用胀接方式固定于左管板3和右管板12内(如图5、6所示),胀接时传热管7管壁与右管板12上的胀管槽16同时扩大,传热管外壁紧贴胀管槽内壁,胀接结束后,由于胀管槽发生的主要是塑性变形,因此其内壁将逐步回复到原先状态,而传热管管壁发生的主要是塑性变形,因此其外壁比接管前略有扩大,从而使传热管外壁与胀管槽内壁紧密贴合,保证了传热管与管板之间的高密封性。热交换室8内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两组传热管6和7,一组由传热管6经出水口14输出用于空调采暖;另一组由传热管7经出水口13输出用于卫生热水供应。使用时,燃油(如轻油)经燃烧器1点火后在燃烧室4内燃烧,燃烧中产生的热量和高温烟气先经燃烧室4外壁传至环绕燃烧室的热媒水封槽11和循环水槽9,对热媒水封槽11和循环水槽9内的循环热媒水加热,完成第一回程的传热过程;然后热量和高温烟气在燃烧室4末端向上折回进入换热装置10(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在换热装置10中排列的换热水管5之间流动,对由循环水槽9流入换热水管5内已经第一回程传热的热媒水再一次加热,使换热水管5内的热媒水在真空状态下吸收热量而沸腾,从而完成第二回程的传热过程。高温烟气经与换热水管5换热后温度降低,并穿过换热水管5的空隙,由置于换热装置10末端的烟囱2排出(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由于热交换室8为真空状态,换热水管5内的热媒水吸收热量后能在低于100℃时即沸腾,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汽通向热交换室8,对热交换室汽进行热交换,传热管6、7内的冷水或温热水与水蒸汽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分别由出水口14和13输出用于空调采暖和卫生热水供应;换热水管5输出的水蒸汽经与传热管6、7热交换后冷凝成水,回落流入与热交换室8连通的热媒水封槽11,用于循环加热换热。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热水机组,包括带燃烧器(1)的燃烧室(4),烟囱(2),置于燃烧室上部带传热管(6)的热交换室(8),环绕燃烧室(4)并与热交换室(8)连通的热媒水封槽(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燃烧室(4)与热交换室(8)之间带换热水管(5)的换热装置(10),置于换热装置(10)和燃烧室(4)之间的循环水槽(9),循环水槽(9)与热媒水封槽(11)相连通,换热水管(5)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室(8)和循环水槽(9)相连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囱(2)与燃烧室(4)置于真空热水机组的同一端面。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室(8)还包括左管板(3)和右管板(12),热交换室(8)内的传热管(6)两端可分别固定于左管板(3)和左管板(12)内。4.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真空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室左、右管板(3)、(12)内还设有胀管槽(16),传热管(6)两端可用胀接方式固定于左、右管板内。5.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真空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管板(3)外还可设有左封盖(15),右管板(12)外还可设有右封盖(17)。全文摘要一种真空热水机组,属热交换设备
,主要由带燃烧器1的燃烧室4,置于燃烧室上部的热交换室8,置于燃烧室4与热交换室8之间带换热水管5的换热装置10,环绕燃烧室的热媒水封槽11和置于燃烧室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热水机组,包括带燃烧器(1)的燃烧室(4),烟囱(2),置于燃烧室上部带传热管(6)的热交换室(8),环绕燃烧室(4)并与热交换室(8)连通的热媒水封槽(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燃烧室(4)与热交换室(8)之间带换热水管(5)的换热装置(10),置于换热装置(10)和燃烧室(4)之间的循环水槽(9),循环水槽(9)与热媒水封槽(11)相连通,换热水管(5)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室(8)和循环水槽(9)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斌李士祥蒋春良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