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灌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688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灌胶装置,包括真空罐、真空泵、压力灌胶设备、自动混胶设备和灌封模具,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灌用于抽真空,所述压力灌胶设备将来自于所述自动混胶设备的环氧灌封胶加压后注入位于所述真空罐内的所述灌封模具,被灌封的线圈位于所述灌封模具内。采用上述装置灌胶后的线圈,胶液充盈均匀、气泡含量低,应用前景广泛。

Coil fil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灌胶装置
本技术属于灌封
,具体涉及一种线圈的灌封装置。
技术介绍
线圈长时间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不易耐酸碱,且空气中的水、油、尘等都易导致线圈老化和氧化,既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又大大缩短了线圈的使用寿命,所以人们常用环氧灌封胶将导电线圈灌封住,以隔绝空气,达到防潮防水防油防尘,耐湿热和大气老化等的目的。常用的环氧灌封胶是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各类功能性助剂,配合合适的固化剂制作的一类环氧树脂液体封装或灌封的材料。现有技术中,对线圈进行灌封大致包括如下步骤:1、将环氧树脂胶与固化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环氧灌封胶;2、将环氧灌封胶注入装有线圈的灌封模具中;3、在常温下静置6-8小时或60℃环境温度下静置1小时,待环氧灌封胶固化;4、将灌封后的线圈从灌封模具中取出。采用上述灌封工艺,受环氧树脂胶与固化剂配比比例、环氧树脂胶存储时间、搅拌混合是否均匀充分、固化环境温度、操作时间长短等诸多因素影响,线圈灌胶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和不足:1、固化后的环氧灌封胶内部含有的少量气泡;2、线圈缝隙内残存气泡;3、环氧树脂胶固化时间较长;4、固化不完全或者固化后环氧灌封胶是软的;5、固化后的环氧灌封胶与模具粘接在一起不易取出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作出改进,即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线圈灌胶装置,重点消除灌胶后线圈缝隙中的气泡。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圈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罐、真空泵、压力灌胶设备、自动混胶设备和灌封模具,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灌用于抽真空,所述压力灌胶设备将来自于所述自动混胶设备的环氧灌封胶加压后注入位于所述真空罐内的所述灌封模具,被灌封的线圈位于所述灌封模具内。进一步,线圈灌胶装置还包括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由外部电源供电,并经线圈端子线与所述线圈电连接。进一步,线圈灌胶装置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线圈内部且与所述加热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探头。进一步,所述灌封模具包括分别位于上、中、下层的模具顶板、模具主板和模具底板,所述模具主板上设有放置所述线圈的凹槽部,该凹槽部的中部设有模芯,所述凹槽部的边缘设有溢胶槽,所述模具顶板上分别设有进胶口和溢胶口,所述进胶口和所述溢胶口分别与所述凹槽部联通。进一步,所述模具顶板、所述模具主板和所述模具底板上均设有供螺栓穿出的安装孔。进一步,所述模具主板的边缘设有上线卡位,所述模具底板的边缘设有下线卡位。本技术公开的线圈灌胶固化装置,将置有线圈的灌封模具放入真空罐内,受真空影响,线圈缝隙中的空气大量溢出被抽走。同时,环氧灌封胶自身含有的微量气泡也破裂溢出。纯净的胶液浸入灌封模具中的凹槽部,将线圈缝隙内残存的气泡挤走,使线圈内胶液充盈均匀。此外,直接利用线圈的电加热功能,结合加热控制器和温度探头,对线圈温度进行精准控制,使得环氧灌封胶在适宜的温度下快速固化,隔离了外部环境对胶液固化的影响,规避了固化不完全或者固化效果差的风险。灌封模具组装时含涂抹脱膜液的工序,便于胶液固化后的脱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线圈灌胶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灌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这里首先介绍线圈灌胶固化装置。如图1、图2所示,线圈灌胶固化装置主要包括真空罐12、真空泵7、压力灌胶设备11、自动混胶设备8和灌封模具9。真空罐12顶部设有观察窗1,用于对罐内灌胶固化进行实时观察。真空泵7连接真空罐12,用于对真空罐12进行抽真空。真空罐12顶部设有罐盖3,罐盖3通过紧固装置装置4安装于罐体上部。罐盖3上另设有真空保压阀2。灌封模具9位于真空罐12内,其上设有供注入环氧灌封胶的接口。压力灌胶设备11安装于真空罐12罐体上,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自动混胶设备8(设于真空罐12外)和灌封模具9。自动混胶设备8充分混合后的环氧灌封胶经压力灌胶设备11加压后经灌封模具9上的接口注入灌封模具9内。灌封模具9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灌封模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封模具的优选方案。灌封模具9由分别位于上、中、下层的模具顶板22、模具主板15和模具底板13组成。模具顶板22、模具主板15和模具底板13上均设有供螺栓穿出的模具安装孔19,以方便拆卸和脱模。模具主板的边缘设有上线卡位16、模具底板的边缘设有下线卡位14,上下线卡位置分离设置。模具主板15上设有线圈的凹槽部,该凹槽部的中部设有模芯18,凹槽部的边缘设有溢胶槽23,溢胶槽23导通到模具主板的边缘。灌封时,线圈17置于凹槽部内,模芯18位于线圈17的中心部。模具顶板22上分别设有进胶口20和溢胶口21,进胶口20和溢胶口21与凹槽部联通。优选地,模具主板15表面设有0.5度的脱模斜度。优选地,线圈灌胶固化装置还具有线圈加热功能,在真空罐12罐体上另设有加热控制器5。加热控制器由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出)供电,并经线圈端子线6与线圈17连接。优选地,线圈内部还包覆有与加热控制器5电连接的温度探头(图中未示出)。基于上述线圈灌胶固化装置的灌封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线圈17与线圈端子线6焊接后装入灌封模具9中,整体置于顶部罐盖可开启的真空罐12中;步骤二,真空泵7对真空罐12进行抽真空,线圈17缝隙中的空气大量溢出被抽走;步骤三,通过压力灌胶设备11向真空罐12内的灌封模具9注入环氧灌封胶;步骤四,开启加热控制器5,对线圈17进行加热;步骤五,待灌封模具9中的环氧灌封胶固化后,开启真空罐12,取出灌胶后的线圈。优选地,灌封模具组装时,在各板(模具顶板22、模具主板15和模具底板13)的接触面上涂抹一层脱膜液。优选地,灌胶环境设置方面:灌胶时真空罐12的真空度≤0.5Pa;压力灌胶设备11压力输出范围为0.5atm~12atm,加压时间≤20分钟;加热控制器5对线圈加热,线圈内部温度控制在80℃,温度从常温加热到80℃时间≤20min。本技术公开的线圈灌胶固化装置和工艺方法,将置有线圈的灌封模具放入真空罐内,受真空影响,线圈缝隙中的空气大量溢出被抽走。同时,环氧灌封胶自身含有的微量气泡也破裂溢出。纯净的胶液浸入灌封模具中的凹槽部,将线圈缝隙内残存的气泡挤走,使线圈内胶液充盈均匀。此外,直接利用线圈的电加热功能,结合加热控制器和温度探头,对线圈温度进行精准控制,使得环氧灌封胶在适宜的温度下快速固化,隔离了外部环境对胶液固化的影响,规避了固化不完全或者固化效果差的风险。模具主板表面脱模斜度的设计,以及涂抹脱膜液的工序,均便于胶液固化后的脱模。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罐、真空泵、压力灌胶设备、自动混胶设备和灌封模具,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灌用于抽真空,所述压力灌胶设备将来自于所述自动混胶设备的环氧灌封胶加压后注入位于所述真空罐内的所述灌封模具,被灌封的线圈位于所述灌封模具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罐、真空泵、压力灌胶设备、自动混胶设备和灌封模具,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灌用于抽真空,所述压力灌胶设备将来自于所述自动混胶设备的环氧灌封胶加压后注入位于所述真空罐内的所述灌封模具,被灌封的线圈位于所述灌封模具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由外部电源供电,并经线圈端子线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线圈内部且与所述加热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探头。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杨张啸陆学军万静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