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重载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622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化重载运输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底板(1),在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重载链辊排(2),在底板(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顶升油缸(3),所述顶升油缸(3)通过平移机构与底板(1)连接,在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驱动机构(4),两个顶升油缸(3)的顶部共同支撑有顶板(5),车体的尾部则设置有泵站组件(6),在车体的中部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中部导轮(7),而在车体前后两端的两侧则对称地设置有云轨导轮(8)。

An intelligent heavy haul transport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重载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载移动设备,特别是一种多功能重载运输车。
技术介绍
在对于万吨级以上设备的平移、运输时,传统上都采用普通工字钢钢轨(火车钢轨或起重机钢轨)组建出超重载移动系统。由于普通钢轨上表面是一段圆弧,主要原因是保证圆弧顶部与车轮接触,轨道腹部受压力而不是受弯曲力,工字型结构腹部厚度小,无法承受巨大的侧曲距。车轮肯定是圆的,两圆弧接触在理论上是点接触,受力后发生弹性变形,是一个小圆面。接触面积小,接触应力大,超载时车轮表面就变生接触疲劳点蚀,先是小凹坑,逐渐扩大,致使整个车轮表面破坏。为增大轮压减小接触应力车轮必须做大,所以普通钢轨的车轮较大。由于载荷是由车轴通过轴承再传给车轮,重载时车轴、轴承都很大,这就决定了普通钢轨重载运输车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造运营保养费用高。同时传统的重载运输车辆,在设计时只考虑到如何将重载物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这种转运是粗略的,重载物被运送到指定地点后,传统的运输车辆无法对其进行位置上的精调,需要额外利用调整机构进行调整,十分麻烦。更无法做更加复杂的调整动作。因此现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重载运输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底板(1),在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重载链辊排(2),在底板(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顶升油缸(3),所述顶升油缸(3)通过平移机构与底板(1)连接,在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驱动机构(4),两个顶升油缸(3)的顶部共同支撑有第一顶板(5),车体的尾部则设置有泵站组件(6),在车体的中部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中部导轮(7),而在车体前后两端的两侧则对称地设置有云轨导轮(8),/n所述重载链辊排(2)包括直接与底板(1)相连的连接架(9),连接架(9)的底部设有对称分布的挡板(10),挡板(10)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挡块(11),在两个挡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重载运输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底板(1),在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重载链辊排(2),在底板(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顶升油缸(3),所述顶升油缸(3)通过平移机构与底板(1)连接,在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驱动机构(4),两个顶升油缸(3)的顶部共同支撑有第一顶板(5),车体的尾部则设置有泵站组件(6),在车体的中部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中部导轮(7),而在车体前后两端的两侧则对称地设置有云轨导轮(8),
所述重载链辊排(2)包括直接与底板(1)相连的连接架(9),连接架(9)的底部设有对称分布的挡板(10),挡板(10)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挡块(11),在两个挡板(10)之间横向支撑有辊排架(12),沿着辊排架(12)的轮廓外侧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辊子(13),且所有的辊子(13)都通过链片(14)连接为环形的辊排带,这个辊排带套在辊排架(12)外部,所有所述的辊子(13)都位于相对的限位挡块(11)之间,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直接与底板(1)相连的基础板,基础板上设置有X轴辊子组(15),X轴辊子组(15)上方支撑有中间板(16),所述中间板(16)上设置有Y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裕华方晶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连船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