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桥梁预制梁施工
,涉及预制梁施工时的混凝土浇筑布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在梁场进行预制梁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作业人员都是站在梁体钢筋或模板上进行操作,施工操作不方便,高空作业缺少安全防护,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且施工人员踩踏会对钢筋造成破坏和污染,不能满足工程现场标准化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预制梁布料时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方便、高效的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施工平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爬梯和操作平台;所述支架包括两个设置于预制梁两侧的梯形支架,每个梯形支架沿预制梁纵向的两端为直角梯形框架,梯形支架朝向预制梁的一侧为竖直面,背向预制梁的一侧为斜面,每个梯形支架底部设有4个行走轮,梯形支架顶部高于预制梁顶面;所述爬梯设置在梯形支架的斜面;所述操作平台搭设在两梯形支架顶部之间,操作平台中间沿预制梁纵向设有一混凝土布料口,沿所述混凝土布料口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一混凝土布料护板。本技术综合考虑预制梁的高度、宽度及预制梁腹板位置,横跨在预制梁上方及两侧,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的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可通过爬梯上下平台,方便施工;平台中间提供了混凝土布料口,并在混凝土布料口两侧设有混凝土布料护板,可防止混凝土外溅;平台可沿预制梁移动,使施工效率得以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爬梯和操作平台;所述支架包括两个设置于预制梁两侧的梯形支架,每个梯形支架沿预制梁纵向的两端为直角梯形框架,梯形支架朝向预制梁的一侧为竖直面,背向预制梁的一侧为斜面,每个梯形支架底部设有4个行走轮,梯形支架顶部高于预制梁顶面;所述爬梯设置在梯形支架的斜面;所述操作平台搭设在两梯形支架顶部之间,操作平台中间沿预制梁纵向设有一混凝土布料口,沿所述混凝土布料口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一混凝土布料护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爬梯和操作平台;所述支架包括两个设置于预制梁两侧的梯形支架,每个梯形支架沿预制梁纵向的两端为直角梯形框架,梯形支架朝向预制梁的一侧为竖直面,背向预制梁的一侧为斜面,每个梯形支架底部设有4个行走轮,梯形支架顶部高于预制梁顶面;所述爬梯设置在梯形支架的斜面;所述操作平台搭设在两梯形支架顶部之间,操作平台中间沿预制梁纵向设有一混凝土布料口,沿所述混凝土布料口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一混凝土布料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梯形支架两端的直角梯形框架,包括一上横杆、一下横杆,且所述下横杆的长度大于上横杆,上横杆与下横杆的一端通过第一立杆连接,上横杆与下横杆的另一端通过一斜撑杆连接,每个梯形支架两端的两直角梯形框架的上横杆两端之间通过两上纵杆连接,下横杆两端之间通过两下纵杆连接,4个行走轮分别设置在两直角梯形框架的下横杆底部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与斜撑杆连接的一端还通过第二立杆与下横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的两侧设有爬梯护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玉,陈松洲,李志文,黄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