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拔出结构及拉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121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拔出结构及拉马装置。所述拔出结构包括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和固定杆;第一卡爪包括第一本体和设置在第一本体端部的第一卡紧单元,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二卡爪包括第二本体和设置在第二本体端部的第二卡紧单元,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固定杆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拉马分别通过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第一卡紧单元和第二卡紧单元能卡入轴承和胶辊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共同抱紧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方案,能提高轴承的拆卸效率,降低轴承的损坏率和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拔出结构及拉马装置
本技术涉及了辅助工装
,具体的是一种轴承拔出装置。
技术介绍
铝箔分切机所用的胶辊,其通常与轴承配合安装才能确保正常使用。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当胶辊出现磨损需要更换时,必须先将轴承拆卸。现有的轴承拆卸方式多为采用拉马勾住轴承,并将轴承拆下。但是,为了使得胶辊的运转性能良好,胶辊的端面与轴承的端面之间的间隙一般会设计得比较小,常规的拉马的爪子无法卡入胶辊端面和轴承端面之间的之间中以勾住轴承。若强行卡入,容易导致胶辊端面和轴承端面之间的垫片受损。虽然采用人工拆卸可以避免此类问题,但是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拔出结构及拉马装置,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承拔出结构,其用于与拉马配合以将轴承从胶辊上拆卸,其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的固定杆;其中,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第一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部的第一卡紧单元,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第二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部的第二卡紧单元,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固定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拉马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卡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能卡入所述轴承和所述胶辊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共同抱紧所述轴承。具体的,所述固定杆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所述固定杆呈长条状,所述固定杆上设有至少三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固定杆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卡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呈扁平状,且所述第一卡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的用于抱紧所述轴承的一侧均呈圆弧状。具体的,所述第一卡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的厚度在6-8mm之间。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拉马装置,其包括拉马和本实施例所述的轴承拔出结构,所述轴承拔出结构安装在所述拉马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施例所述的轴承拔出结构和拉马装置,设有分别与拉马连接并且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第一卡爪上的第一卡紧单元和第二卡爪上的第二卡紧单元分别卡入轴承和胶辊端面之间的间隙中,以共同抱紧轴承,实现将轴承拔出的功能,提高了轴承的拆卸效率,降低人员拆卸轴承的工作强度。由于第一卡紧单元和第二卡紧单元的厚度小于轴承和胶辊之间的间隙,因此,不容易损坏轴承及其垫片。而通过固定杆将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固定连接,可以避免在拔出轴承的过程中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与拉马之间发生窜动,使轴承的拆卸更加平稳、安全。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拔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爪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卡爪,11-第一主体,12-第一卡紧单元,110-第一连接孔,120-第二连接孔,2-第二卡爪,21-第二主体,22-第二卡紧单元,220-第四连接孔,3-固定杆,3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轴承拔出结构,其用于与拉马配合以将轴承从胶辊上拆卸,其中图中均未示出所述拉马、轴承和胶辊。所述轴承拔出结构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卡爪1和第二卡爪2,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卡爪1和所述第二卡爪2的固定杆3。其中,所述第一卡爪1包括第一主体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11的端部的第一卡紧单元12,所述第一主体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10和第二连接孔120。所述第二卡爪2包括第二主体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21的端部的第二卡紧单元22,所述第二主体21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和第四连接孔220。所述固定杆3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10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第二主体21连接。所述拉马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120和所述第四连接孔220与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第二主体21连接。所述第一卡紧单元12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22能分别卡入所述轴承和所述胶辊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共同抱紧所述轴承,以实现将轴承拔出。具体来说,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轴承拔出结构来对轴承进行拆卸时,将所述第一卡紧单元12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22卡入所述轴承和所述胶辊之间的间隙中,通过拉马提供动力,沿拔出方向将轴承拔出。而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杆3可以将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固定在一起,避免在拔出轴承的过程中,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21分别与拉马之间产生窜动。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杆3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第二主体21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3大体上呈长条状,所述固定杆3上至少设有三个通孔31,多个所述通孔31沿所述固定杆3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杆3通过所述通孔31与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第二主体21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第二主体21固定在所述固定杆3上的位置可调,因此,可以根据所拉拔的轴承的外径来调整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第二主体21之间的间距,以实现调整第一卡紧单元12和第二卡紧单元22之间的间距,提高本实施例所述的轴承拔出结构的通用性。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卡紧单元12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22大体上呈扁平状。且所述第一卡紧单元12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22的用于抱紧所述轴承的一侧均呈圆弧状。换句话说,将所述第一卡紧单元12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22相向的一侧称为内侧,相背离的一侧称为外侧,则,所述第一卡紧单元12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22的内侧均呈圆弧状,便于在抱紧轴承时,增大与轴承贴合的面积,提高拉拔的安全性。较佳的,所述第一卡紧单元12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22的外侧也呈圆弧状,且二者的内侧和外侧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重合,两个圆弧的半径之差优选65~75mm之间,所述第一卡紧单元12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22的厚度小于所述轴承和所述胶辊之间的间隙,优选为6-8mm之间,如此,既能保证所述第一卡紧单元12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22具有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拔出结构,其用于与拉马配合以将轴承从胶辊上拆卸,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的固定杆;其中,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第一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端部的第一卡紧单元,所述第一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第二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的端部的第二卡紧单元,所述第二主体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固定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拉马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卡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能卡入所述轴承和所述胶辊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共同抱紧所述轴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拔出结构,其用于与拉马配合以将轴承从胶辊上拆卸,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的固定杆;其中,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第一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端部的第一卡紧单元,所述第一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第二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的端部的第二卡紧单元,所述第二主体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固定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拉马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卡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能卡入所述轴承和所述胶辊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共同抱紧所述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拔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拔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呈长条状,所述固定杆上设有至少三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固定杆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拔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呈扁平状,且所述第一卡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的用于抱紧所述轴承的一侧均呈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拔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卡紧单元的厚度在6-8mm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俊岭田奇陈会松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