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06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座和侧体,所述侧体设有第一冷却管路,所述底座设有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包括设于侧体内的冷却管以及设置于侧体外侧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管环绕状设置于侧体内,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相通,且第二冷却管路设置于冷却管和出液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有效降低抛光介质的温度,提高工件的抛光效果。

Fluid tank with cool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
本技术涉及流体研磨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
技术介绍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需要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它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修饰加工。随着工业的发展,应用流体进行抛光的流体抛光机可对复杂的异性零件进行抛光,已广泛应用抛光领域。在生产过程中工件和抛光介质有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随着加工时间的不间断累计,热量会越来越高,热量一部分存储在抛光介质中,一部分通过热传导效应传导到流体箱上,一部分通过工件和夹头传导到抛光台上,其弊端如下:1、存在于抛光介质内部的热量,会存在以下缺陷:在抛光铝和塑胶等软性易燃易爆工件时,热量会依存在工件内部和抛光介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有自燃和自爆的安全隐患;抛光介质刚开机加工,到最后停机时温度处于一直上升趋势,温差大,会造成工件加工批量一致性差;抛光工件内部储存大量热量后会改变材料分子结构和增加内应力,进而改变工件的性能,为后续工艺加工不良留下隐患;温度变化会影响抛光介质的稳定性,造成加工工件品质不稳定,并且缩短抛光介质的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造成资源浪费;2、抛光生产中,整个抛光生产环境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因热传导效应,流体箱壳体的温度升高,进而带动相对封闭的抛光环境的整体温度升高,进而加剧抛光介质和工件的温度,对于铝,锌,镁和塑胶类等易燃易爆材质的更是增加了安全风险;3、传导到夹头和机台的热量,在工人更换夹头时易烫伤工人,造成工伤;机台的整体温度升高,会对机台的运转系统和润滑系统造成损伤,进而增加机台维修保养的频率和缩短机台的使用寿命。现有流体抛光机的流体箱内,采用加压空气进行冷却,存在以下问题,加压空气只能带走抛光介质表面一层和机台夹头的外层热量,带不走埋在抛光介质内部工件上和抛光介质中下层的热量,造成抛光介质上中下温度不一致,影响批量产品的稳定和一致性;并且加压空气释放气体时会有噪音,造成噪音污染;要增加排气装置,因为抛光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加工,有进气系统就需要有排气系统,进气会造成抛光环境扬尘,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有效降低抛光介质的温度,提高工件的抛光效果。本技术公开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座和侧体,所述侧体设有第一冷却管路,所述底座设有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包括设于侧体内的冷却管以及设置于侧体外侧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管环绕状设置于侧体内,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相通,且第二冷却管路设置于冷却管和出液口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冷却管路包括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所述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并排设置,所述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间隔设置有进水分管和出水分管,且所述进水分管和出水分管分别呈圆周环绕底座,所述每根进水分管都有出水分管与之相接,所述进水主管连接冷却管,所述出水主管连接出液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体包括内壁、外壁和上壁,所述内壁、外壁、上壁和底座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冷却管设于腔体内且分别与内壁、外壁紧密接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设于同一侧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体呈多边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体呈正八边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快速夹连杆。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支撑底座的支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下方设有滑轮。本技术公开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的有益效果是:将抛光介质导入箱体内,并将需要加工的工件浸在抛光介质内。通过外部电机驱动,使抛光介质与工件产生相对位移,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摩擦会产生热量,从而使工件和抛光介质的温度上升,抛光介质在与侧体、底座接触时将温度传递至侧体和底座,此时侧体和底座的温度会上升。从进液口接入冷却液,冷却液沿环绕在侧体内的冷却管流动,再流向底座内的第二冷却管路,最后从出液口流出,在流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分别将侧体和底座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有效降低抛光介质的温度,提高工件的抛光效果。将出液口出来的冷却液循环到外部的冷却机内重新冷却降温,将降温后的冷却液再经进液口再次进入,实现循环使用。通过调节进液口的冷却液的温度和冷却液的速度,可调整带走箱体内热量的速度,达到调控温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有冷却功能的第一冷却管路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有冷却功能的第二冷却管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10,箱体10包括底座12和侧体11,侧体11设有第一冷却管路20,底座12设有第二冷却管路40,第一冷却管路20包括设于侧体11内的冷却管23以及设置于侧体11外侧的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侧体11包括内壁111、外壁113和上壁112,内壁111、外壁113、上壁112和底座12形成密封的腔体,冷却管23设于腔体内且分别与内壁111、外壁113紧密接触,冷却管23环绕状设置于侧体11内,第二冷却管路40包括进水主管41和出水主管42,进水主管41和出水主管42并排设置,进水主管41和出水主管42间隔设置有进水分管411和出水分管421,且进水分管411和出水分管421分别呈圆周环绕底座12,每根进水分管411都有出水分管421与之相接,进水主管41连接冷却管23,出水主管42连接出液口22。第一冷却管路20和第二冷却管路40相通,且第二冷却管路40设置于冷却管23和出液口22之间。冷却液从进液口21进入冷却管23后流向第二冷却管路40,进入进水主管41,流向进水分管411,再从进水分管411流向出水分管421,汇流至出水主管42,再流向出液口22排出。侧体11呈多边形,多边形的侧体11可增大与抛光介质的接触面积,并通过多边形的拐角,使抛光介质产生一定的流层转换,从而加快抛光介质的降温。其中,优选的是,侧体11呈正八边形,侧体11与抛光介质的接触面积较大,并且在拐角处可产生较为稳定换层,实现抛光介质的快速散热。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设于侧体11的同一侧面,方便与外部冷却机的连接。箱体10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快速夹连杆。快速夹连杆起到搅拌抛光介质的作用,使抛光介质产生流层转换,并将抛光介质均匀、匀速的转动到侧体11。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还包括用于支撑底座12的支架30,支架30下方设有滑轮31。通过支架30下方的滑轮31,方便整体的移动。本技术公开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的有益效果是:将抛光介质导入箱体10内,并将需要加工的工件浸在抛光介质内。通过外部电机驱动,使抛光介质与工件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座和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设有第一冷却管路,所述底座设有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包括设于侧体内的冷却管以及设置于侧体外侧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管环绕状设置于侧体内,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相通,且第二冷却管路设置于冷却管和出液口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座和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设有第一冷却管路,所述底座设有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包括设于侧体内的冷却管以及设置于侧体外侧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管环绕状设置于侧体内,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相通,且第二冷却管路设置于冷却管和出液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管路包括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所述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并排设置,所述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间隔设置有进水分管和出水分管,且所述进水分管和出水分管分别呈圆周环绕底座,所述每根进水分管都有出水分管与之相接,所述进水主管连接冷却管,所述出水主管连接出液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流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包括内壁、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巧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利研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