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963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灌砂筒、金属标定罐、试验平台板、延长筒、螺旋调节器、把手、加劲肋板、水平调平气泡、垂直调平气泡等。采用螺旋调节器将试验平台板与试验场地地面稳定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装置,通过调节螺旋调节器,可以使试验平台适合各种不平整场地,尤其是坡地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以上装置测量了试验平台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可以更准确的获得用标准砂灌砂后标准砂的质量,减小了试验误差且试验操作更加便捷,适用于各种密实度的土,尤其适合松散土层的测试。

A test device for measuring compactness by sand fill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测量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原位灌砂法是目前现场测定路基路面、建筑场地填料地基的密度和压实度主要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该方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该方法的试验仪器通常包括:灌砂筒(大)如图1和图2、金属标定罐如图3、玻璃板、试样盘、天平或台秤、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量砂、盛砂容器(塑料桶等)、其它(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用玻璃板标定灌砂筒下方锥体容纳量砂质量m1,用金属标定罐标定标准量砂的质量为m2,利用水标定金属标定罐的体积v1,计算得金属标定罐中的标准砂密度ρs,如图4所示。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在试验地点处向下凿坑(坑的直径D与灌砂筒一致)。最后将坑内的全部凿松待测土层样品材料并对其进行称重m3,如图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铝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并测定其含水量。对试坑进行灌砂,并测得灌入砂的质量m4。计算待测土层样品的密实度。但常规灌砂法试验需要在尽可能平整的场地进行,要求灌砂筒紧贴测试点地面,试验适用范围比较局限。不适宜在坡度较大的地面或路面直接进行试验,场地适用范围局限性大。在地面起伏不平处进行原位试验时,灌砂筒与地面之间的间隙使得所灌入的标准砂流失,严重影响后续确定灌入试坑中的标准砂质量,从而严重影响试验的精度,如图6所示,由于地面的不平整,导致灌砂易向两侧倾漏,且无法完整填充试坑。在较松散土层中掏挖试坑时,易在试坑侧壁产生不同程度的塌陷,从而影响试验效率及精确性。常规灌砂法不适用在填土路堤等有大孔隙材料的土层的压实度检测。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灌砂法测密实度试验平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砂法测密实度试验平台,可以使试验平台适合各种不平整场地,尤其是坡地土层,更准确地获得用标准砂灌砂后标准砂的质量,减小了试验误差,试验操作更加便捷,标定更为精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包括灌砂筒、金属标定罐,所述灌砂筒的内下部设置锥形部件,所述锥形部件的锥顶处设置开关阀门,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一试验平台,所述试验平台包括试验平台板、延长筒、螺旋调节器,所述试验平台板的中心处设有与灌砂筒的筒口相同形状的通孔,所述锥顶与通孔相对,所述延长筒的筒口与试验平台板在通孔处相连接,所述延长筒位于试验平台板的下方,插入待测土层内;所述灌砂筒放置于试验平台板的上方,所述灌砂筒的筒口与所述延长筒的筒口相对;在试验平台板的边缘处安装有使试验平台板保持水平的螺旋调节器。优选地,所述试验平台板的侧面安装有把手,通过按压把手将延长筒插入待测土层内。优选地,所述试验平台还包括焊接的加劲肋板,所述加劲肋板的一端连接延长筒的筒壁外侧,另一端连接试验平台板的下表面。优选地,以试验平台板上的中心处为基准作相互垂直的XY轴直角坐标,在X轴方向上设置水平调平气泡,Y轴坐标方向上设置垂直调平气泡,所述水平调平气泡和垂直调平气泡用于保持试验平台板水平,并调节所述试验平台的安装方向。优选地,所述灌砂筒的侧壁为筒状。优选地,所述灌砂筒的筒口形状、试验平台板中心处的通孔及延长筒(5)的筒口形状相同。所述灌砂筒的筒口形状、试验平台板中心处的通孔及延长筒的筒口形状为直径相同的圆形。优选地,所述试验平台板的形状为方形,所述螺旋调节器安装在试验平台板的四个角点位置处,所述把手安装在试验平台板的四个侧面。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装置,通过调节螺旋调节器,可以使试验平台适合各种不平整场地,尤其是坡地土层;(2)本技术所述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装置在试验过程中,测量了试验平台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避免了间隙产生的误差,可以更准确的获得用标准砂灌砂后标准砂的质量,减小了试验误差;(3)本技术所述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装置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其有延长筒,因此在进行试坑掏挖的步骤时,试坑两侧壁不会形成塌陷,且试验操作更加便捷;(4)本技术所述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验平台与测试地面之间的缝隙可以通过标准砂进行测定,使得灌砂法标定更为精确;(5)本技术所述灌砂法测密实度试验装置,适用于各种密实度的土,尤其适合松散土层的测试。附图说明图1为灌砂筒结构正视图;图2为灌砂筒结构俯视图;图3为金属标定罐结构图;图4为标准砂密度标定示意图;图5为试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常规灌砂法试验流程图;图7为灌砂法测密实度试验平台结构正视图;图8为灌砂法测密实度试验装置构俯视图;图9a为灌砂法测密实度试验平台安放状态示意图;图9b间隙标定灌砂操作状态示意图;图9c试坑的结构示意图;图9d试坑灌砂操作状态示意图。1-灌砂筒;2-开关阀门;3-金属标定罐;4-试验平台板;5-延长筒;6-螺旋调节器;7-把手;8-加劲肋板;9-水平调平气泡;10-垂直调平气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如附图7和图8所示,所述试验装置包括灌砂筒1、开关阀门2、金属标定罐3、试验平台板4、延长筒5、螺旋调节器6、把手7、加劲肋板8、水平调平气泡9、垂直调平气泡10。其中,灌砂筒1的内下部设置锥形结构,锥顶处设置开关阀门,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一试验平台,所述试验平台包括试验平台板4、延长筒5、螺旋调节器6,所述试验平台板的中心处设有与灌砂筒1的筒口相同形状的通孔,所述锥顶与通孔相对,所述延长筒5的筒口与试验平台板在通孔处相连接,所述延长筒5位于试验平台板4的下端面,插入待测土层内;所述灌砂筒1放置于试验平台板4的上端面,所述灌砂筒1的筒口与所述延长筒5的筒口相对;在试验平台板4的边缘处安装有使试验平台板4保持水平的螺旋调节器6。试验平台板4的侧面安装有把手7,通过按压把手7将延长筒5插入待测土层内。在试验平台上焊接的加劲肋板8,所述加劲肋板8的一端连接延长筒5的筒壁外侧,另一端连接试验平台板4的下表面。以试验平台板4上的中心处为基准作相互垂直的XY轴直角坐标,在X轴坐标方向上设置水平调平气泡9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包括灌砂筒(1)、金属标定罐(3),灌砂筒(1)的内下部设置锥形部件,所述锥形部件的锥顶处设置开关阀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一试验平台,所述试验平台包括试验平台板(4)、延长筒(5)和螺旋调节器(6),所述试验平台板(4)的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锥顶与通孔相对,所述延长筒(5)的筒口与试验平台板(4)在通孔处相连接,所述延长筒(5)位于试验平台板(4)的下方,插入待测土层内;所述灌砂筒(1)放置于试验平台板(4)的上方,灌砂筒(1)的筒口与所述延长筒(5)的筒口相对;在试验平台板(4)的边缘处安装有使试验平台板(4)保持水平的螺旋调节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包括灌砂筒(1)、金属标定罐(3),灌砂筒(1)的内下部设置锥形部件,所述锥形部件的锥顶处设置开关阀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一试验平台,所述试验平台包括试验平台板(4)、延长筒(5)和螺旋调节器(6),所述试验平台板(4)的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锥顶与通孔相对,所述延长筒(5)的筒口与试验平台板(4)在通孔处相连接,所述延长筒(5)位于试验平台板(4)的下方,插入待测土层内;所述灌砂筒(1)放置于试验平台板(4)的上方,灌砂筒(1)的筒口与所述延长筒(5)的筒口相对;在试验平台板(4)的边缘处安装有使试验平台板(4)保持水平的螺旋调节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平台板(4)的侧面安装有把手(7),通过按压把手(7)将延长筒(5)插入待测土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平台还包括焊接的加劲肋板(8),所述加劲肋板(8)的一端连接延长筒(5)的筒壁外侧,另一端连接试验平台板(4)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砂法测密实度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试验平台板(4)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巴凌真房营光徐国元谷任国李文馨陈建周海君李波郑世豪罗伟洲袁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