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主轴螺母旋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958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主轴螺母旋拧装置,主轴螺母的端侧具有卡槽,其中,止动轴通过下端止动而作为支撑基础;驱动筒外套于止动轴并且相对于止动轴可旋转,驱动筒的下端具有用于与主轴螺母的卡槽配合的卡齿,并且驱动筒的上端通过安装于止动轴的外周侧的按压件按压,驱动筒通过卡齿与卡槽配合而向主轴螺母施加力矩,扭矩倍增器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反力臂,扭矩倍增器的输出端固定支撑于止动轴的上端,扭矩倍增器的反力臂连接到驱动筒,通过在扭矩倍增器的输入端施加力矩而带动反力臂旋转,进而带动驱动筒旋转。本旋拧装置可以简化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Rotating device of aeroengine main shaft n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空发动机主轴螺母旋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主轴螺母旋拧装置。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装配中常常涉及大螺母的旋拧操作,这种大螺母常常安装到发动机的主轴上,力矩经常达到500~2500N·m甚至更大,可以将这类螺母称之为主轴螺母。这类螺母无法通过人工直接拧紧,必须通过扭矩倍增器并且适配必要的拧紧工装来完成。此类拧紧工装可以包括驱动装置、支撑装置等,工作时一般将扭矩倍增器固定到支撑装置上,在扭矩倍增器的输入端或驱动端由人工施加一个较小力矩例如30N·m,则扭矩倍增器的输出端根据设定的倍增系数,可以输出要求的力矩例如750N·m(该扭矩倍增器的倍增系数为25),将螺母拧紧到发动机主轴上。与此同时,扭矩倍增器上还有一个反力臂,此时也承受力矩为750N·m力矩,工作时需要将其固定到相对静止不动的底座或其他装置上,传统的带扭矩倍增器的拧紧工装均是采用该原理进行设计的。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有时由于结构限制,需要在驱动装置上开个窗口,将反力臂与固定的主轴连接以固定反力臂,这就带来工装结构复装,驱动装置不能连续拧紧。因此,希望提出一种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发动机主轴螺母旋拧装置,主轴螺母的端侧具有卡槽,其特征在于,包括:/n止动轴,通过下端止动而作为支撑基础;/n驱动筒,外套于所述止动轴并且相对于所述止动轴可旋转,所述驱动筒的下端具有用于与所述主轴螺母的卡槽配合的卡齿,并且所述驱动筒的上端通过安装于所述止动轴的外周侧的按压件按压,所述驱动筒通过所述卡齿与所述卡槽配合而向所述主轴螺母施加力矩;和/n扭矩倍增器,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反力臂,所述扭矩倍增器的所述输出端固定支撑于所述止动轴的上端,所述扭矩倍增器的所述反力臂连接到所述驱动筒,通过在所述扭矩倍增器的所述输入端施加力矩而带动所述反力臂旋转,进而带动驱动筒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发动机主轴螺母旋拧装置,主轴螺母的端侧具有卡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止动轴,通过下端止动而作为支撑基础;
驱动筒,外套于所述止动轴并且相对于所述止动轴可旋转,所述驱动筒的下端具有用于与所述主轴螺母的卡槽配合的卡齿,并且所述驱动筒的上端通过安装于所述止动轴的外周侧的按压件按压,所述驱动筒通过所述卡齿与所述卡槽配合而向所述主轴螺母施加力矩;和
扭矩倍增器,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反力臂,所述扭矩倍增器的所述输出端固定支撑于所述止动轴的上端,所述扭矩倍增器的所述反力臂连接到所述驱动筒,通过在所述扭矩倍增器的所述输入端施加力矩而带动所述反力臂旋转,进而带动驱动筒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螺母螺纹接合于减涡器支撑环的外周侧,所述减涡器支撑环的端侧具有齿槽;
所述止动轴具有从外周侧径向向外突出的凸齿,所述止动轴通过所述凸齿伸入所述减涡器支撑环的齿槽而限制所述减涡器支撑环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筒包括径向向外伸展的转盘,所述转盘设置有向上开口的U形槽口,所述扭矩倍增器的所述反力臂的自由端横向穿过所述U形槽口而抵接所述U形槽口的一个侧壁,从而向所述转盘传递力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力臂的自由端与所述U形槽口的槽底相距一定距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史新宇欧阳醌尚为民苏巧灵李明郭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