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锻造用夹钳,属于金属锻造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支杆与拉紧机构,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呈对称设置,拉紧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U型臂、拉紧块、拉紧杆与拉紧架,第一夹爪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一连杆与U型臂铰接,第二夹爪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也与U型臂铰接,U型臂与支杆固定连接,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还与拉紧块铰接,拉紧块与拉紧杆的一端铰接,拉紧杆的另一端与拉紧架铰接,拉紧架一端与支杆铰接。通过上述设置,工人一只手抓住支杆,另一只手掰动拉紧架即可完成工件的夹紧,且在转运工件时,支杆为一个省力杠杆,方便工人夹取和搬运,有利于工人长时间使用。
A forging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锻造用夹钳
本技术属于金属锻造
,尤其涉及一种锻造用夹钳。
技术介绍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目前,公开号为CN206263187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锻造用两臂夹钳,左钳柄和右钳柄,所述左钳柄与右钳柄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且左钳柄和右钳柄的一端分别焊接有左钳板和右钳板,左钳柄上安装有闭锁器,右钳柄与闭锁器对应位置上安装有定位销,所述闭锁器上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左钳板和右钳板的内壁上均设有防滑齿纹。通过掰动左钳柄和右钳柄,使左钳板与右钳板夹紧工件,同时使用闭锁器锁紧。上述技术方案中,锻造用两臂夹钳可以有效的夹持工件,并且完成转运工作,但是由于在转运时,整个锻造用两臂夹钳为费力杠杆,工人转运工件时会更吃力,不利于工人长时间使用其进行工件的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运省力的锻造用夹钳。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锻造用夹钳,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支杆与拉紧机构,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呈对称设置,拉紧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U型臂、拉紧块、拉紧杆与拉紧架,第一夹爪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U型臂的一端铰接,第二夹爪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U型臂的另一端铰接,U型臂与支杆固定连接,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还与拉紧块铰接,拉紧块与拉紧杆的一端铰接,拉紧杆的另一端与拉紧架铰接,拉紧架一端与支杆铰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人一只手抓住支杆,另一只手掰动拉紧架,通过拉紧杆、拉紧块的传动,使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完成工件的夹紧;在转运工件时,支杆为一个省力杠杆,方便工人夹取和搬运,有利于工人长时间使用。进一步的,拉紧杆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拉紧杆对称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掰动拉紧架时,使拉紧块受到的拉力更均匀,避免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运动不协调,进而导致工件夹紧不牢靠。进一步的,拉紧架远离与支杆铰接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手持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在掰动拉紧架时可以调整姿势,以自己最舒适的方式掰动手持环,降低了工人掰动拉紧架时的疲劳程度,便于工人长时间使用;在工人转运工件时,手持环可用作提手,方便工人搬运。进一步的,锻造用夹钳上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与支杆滑移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不同工人的使用习惯,调整伸缩杆伸缩的长度,以便在工人搬运时节省工人体力。进一步的,支杆呈空心设置,伸缩杆套设在支杆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节省了外部空间,伸缩杆在缩回时完全缩到支杆内,不会影响工人的使用。进一步的,支杆上同轴心设置有锁紧环,支杆远离U型架的一端设置有变径外螺纹,锁紧环内壁设置有变径内螺纹,锁紧环与支杆配合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调整好伸缩杆伸出的长度后,拧紧锁紧环,使支杆的内壁挤压在伸缩杆的外壁上,防止工人在操作时,伸缩杆在支杆内滑移,方便了工人的操作。进一步的,支杆上远离U型臂的一端开设有多个收缩槽,收缩槽与支杆的轴心平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紧环压紧支杆后,收缩槽可吸收支杆产生的变形,使支杆更容易与伸缩杆贴合。进一步的,伸缩杆远离U型臂的一端设置有抵腰板,抵腰板设置为U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转运大件工件时,可以将腰抵在抵腰板上,然后掰动手持环进行搬运,方便省力;抵腰板设置为U型可以与工人的腰部贴合,方便施力,便于工人长时间使用。进一步的,抵腰板的截面为半圆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在转运工件时需要抬高工件的一端,因此锻造用夹钳要沿人体上下摆动,截面设置为半圆形使工人抬高工件时更省力,而且在任何角度下,工人腰部受力的面积均相同,减少了硌痛感。进一步的,抵腰板上设置有一层棉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棉垫的设置可以减少工人的硌痛感,提高了使用舒适度,便于工人长时间使用;同时增加了抵腰板的摩擦力,使抵腰板不易滑动。综上所述,与现有的技术对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支杆与拉紧机构的设置,使得工人一只手抓住支杆,另一只手掰动拉紧架,即可完成工件的夹紧;且在转运工件时,支杆为一个省力杠杆,方便工人夹取和搬运,有利于工人长时间使用。2.通过在拉紧架不与支杆铰接的一端设置手持环,使工人在掰动拉紧架时可以调整姿势,以自己最舒适的方式掰动手持环,降低了工人掰动拉紧架时的疲劳程度,便于工人长时间使用;而且在工人转运工件时,手持环可用作提手,方便工人搬运。3.通过将伸缩杆套设在支杆内,伸缩杆与支杆滑移连接,支杆的内壁为滑槽,伸缩杆为滑块,伸缩杆在支杆内滑动,使得工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调整伸缩杆伸缩的长度,以便在工人搬运时节省工人体力,同时节省了外部空间,伸缩杆在缩回时完全缩到支杆内,不会影响工人的使用。4.通过在伸缩杆远离U型臂的一端设置有抵腰板,抵腰板设置为U型,使得工人在转运工件时,可以将腰抵在抵腰板上,然后掰动手持环进行搬运,方便施力;抵腰板的截面为半圆形,抵腰板上设置有一层棉垫,提高了使用舒适度,便于工人长时间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锁紧环及周边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杆与伸缩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夹爪;2、第二夹爪;3、支杆;31、收缩槽;4、拉紧机构;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U型臂;44、拉紧块;45、拉紧杆;46、拉紧架;47、手持环;5、伸缩杆;6、锁紧环;7、抵腰板;71、棉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锻造用夹钳,包括第一夹爪1与第二夹爪2,第一夹爪1与第二夹爪2呈对称设置,为了使工人在使用时能够省事省力,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进而使工人能够长时间使用,因此锻造用夹钳上还包括支杆3与拉紧机构4。拉紧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U型臂43、拉紧块44、拉紧杆45与拉紧架46,第一夹爪1与第一连杆41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U型臂43的一端铰接,第二夹爪2与第二连杆4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与U型臂43的另一端铰接,U型臂43与支杆3固定连接,第一夹爪1和第二夹爪2还与拉紧块44铰接,拉紧块44与拉紧杆45的一端铰接,拉紧杆45的另一端与拉紧架46铰接,拉紧架46一端与支杆3铰接。拉紧块44受到的拉力需要均匀,否则第一夹爪1与第二夹爪2运动容易不协调,进而导致工件夹紧不牢靠,因此拉紧杆45设置为两个,并且两个拉紧杆45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锻造用夹钳,包括第一夹爪(1)与第二夹爪(2),第一夹爪(1)与第二夹爪(2)呈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杆(3)与拉紧机构(4),拉紧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U型臂(43)、拉紧块(44)、拉紧杆(45)与拉紧架(46),第一夹爪(1)与第一连杆(41)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U型臂(43)的一端铰接,第二夹爪(2)与第二连杆(4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与U型臂(43)的另一端铰接,U型臂(43)与支杆(3)固定连接,第一夹爪(1)和第二夹爪(2)还与拉紧块(44)铰接,拉紧块(44)与拉紧杆(45)的一端铰接,拉紧杆(45)的另一端与拉紧架(46)铰接,拉紧架(46)一端与支杆(3)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造用夹钳,包括第一夹爪(1)与第二夹爪(2),第一夹爪(1)与第二夹爪(2)呈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杆(3)与拉紧机构(4),拉紧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U型臂(43)、拉紧块(44)、拉紧杆(45)与拉紧架(46),第一夹爪(1)与第一连杆(41)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U型臂(43)的一端铰接,第二夹爪(2)与第二连杆(4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与U型臂(43)的另一端铰接,U型臂(43)与支杆(3)固定连接,第一夹爪(1)和第二夹爪(2)还与拉紧块(44)铰接,拉紧块(44)与拉紧杆(45)的一端铰接,拉紧杆(45)的另一端与拉紧架(46)铰接,拉紧架(46)一端与支杆(3)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用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杆(45)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拉紧杆(45)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用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架(46)远离与支杆(3)铰接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手持环(47)。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锻造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俊国,柏秋莲,王娟,苏道涛,
申请(专利权)人:章丘市宝华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