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44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框体内的风机,在框体内与风机相连接以送风的风道;风机包括:蜗壳,在蜗壳的风道侧端开有蜗壳出风口,蜗壳出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蜗壳出风口凸缘;风道包括:在风道的蜗壳侧端开有与蜗壳出风口相连接的风道进风口,风道进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凸缘;蜗壳出风口凸缘包括:形成蜗壳出风口凸缘外周的一边,以及与该一边相对的相对边分别向风道侧突出以夹持风道进风口凸缘的一对蜗壳限位板;或者,风道进风口凸缘包括:形成风道进风口凸缘外周的一边,以及与该一边相对的相对边分别向蜗壳侧突出以夹持蜗壳出风口凸缘的一对风道限位板。

A kind of air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送风装置具有排风用风机和送风用风机。如图1a所示,排风用风机1与排风风路中的排风风道2连接。如图1b所示,排风风道2下游端具有排风风道进风口3,在排风风道进风口3的外周设有凸缘4。如图1c所示,排风用风机蜗壳下游端具有排风用风机蜗壳出风口5,排风用风机蜗壳出风口5外周也设有凸缘6。现有技术中,送风装置框体内部设置有蜗壳的支架,支架上有滑道;将风机的蜗壳沿着支架的滑道滑动到指定的位置对齐,并连通蜗壳出风口凸缘和风道进风口凸缘后将蜗壳固定于框体。即,这种在框体固定蜗壳的方式,由于是沿着蜗壳支架的滑道定位的,所以蜗壳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之间是一定程度正确相对的方式配置的。而蜗壳出风口凸缘和风道进风口凸缘之间的螺钉固定等工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所以一般不会进行蜗壳出风口凸缘和风道进风口凸缘之间的螺钉固定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运输、使用送风装置时,由于风道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没有使用螺钉等固定,可能会出现位移现象。发生凸缘之间位移会对凸缘之间的密封性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发生开口内周之间位移,会对送风产生阻力,从而存在送风效率降低的课题。对于上述课题,如果采用螺钉固定等方式,不仅在蜗壳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的组装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检修等时拆卸风道、蜗壳也很不方便。为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目的是在不采用螺钉固定方式的情况下,避免漏风现象,使送风装置的风量不降低,抑制送风装置性能的下降。>(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内的风机,在所述框体内与所述风机相连接以送风的风道;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在所述蜗壳的所述风道侧端开有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蜗壳出风口凸缘;所述风道,包括:在所述风道的所述蜗壳侧端开有与所述蜗壳出风口相连接的风道进风口,所述风道进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凸缘;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包括:形成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外周的一边,以及与该一边相对的相对边分别向所述风道侧突出以夹持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一对蜗壳限位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内的风机,在所述框体内与所述风机相连接以送风的风道;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在所述蜗壳的所述风道侧端开有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蜗壳出风口凸缘;所述风道,包括:在所述风道的所述蜗壳侧端开有与所述蜗壳出风口相连接的风道进风口,所述风道进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凸缘;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包括:形成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外周的一边,以及与该一边相对的相对边分别向所述蜗壳侧突出以夹持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的一对风道限位板。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舌部;所述一边,其连接在所述舌部的一端,为相对于所述舌部垂直延伸的边;所述相对边,其连接在所述舌部的所述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为相对于所述舌部垂直延伸的边。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包括: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一边向所述蜗壳侧延伸构成所述风道限位板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的外周侧边抵接;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相对边,向所述蜗壳侧延伸构成所述风道限位板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的外周侧边抵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夹持所述蜗壳。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中的至少一个越接近蜗壳方向越向所述风道进风口的外周侧倾斜。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包括: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的一边向所述风道侧延伸构成所述蜗壳限位板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外周侧边抵接;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的相对边,向所述风道侧延伸构成所述蜗壳限位板的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与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外周侧边抵接;所述第三限位板和所述第四限位板夹持所述风道。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板和所述第四限位板中的至少一个越接近风道方向越向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外周侧倾斜。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构成所述蜗壳出风口且平行于所述舌部的两边中,靠近所述舌部侧的边上的第五限位板,所述第五限位板插入所述风道进风口,并与所述风道的内壁紧贴。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所述两边中远离所述舌部侧的边向所述风道侧延伸的第六限位板;所述风道,包括:构成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边当中与所述第六限位板相对的边向所述风道本体侧延伸的第七限位板;所述第六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七限位板外侧,并与所述第七限位板面对面紧贴。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限位板包括:平直板,由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平行于所述舌部的两边中靠近所述舌部侧的边向所述风道侧延伸;弧形板,由所述平直板端部沿着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两边平行延伸;所述平直板和所述弧形板插入所述风道进风口,并与所述风道的内壁板紧贴。(三)有益效果在一对蜗壳限位板或一对风道限位板的作用下,排风风道进风口与排风用风机蜗壳出风口、送风风道进风口与送风用风机蜗壳出风口不会发生相对位移,避免出现漏风现象,确保送风装置的风量不下降,抑制送风装置性能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技术的排风用风机与排风风道的连接结构图。图1b是现有技术的排风风道的结构图。图1c是现有技术的排风用风机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送风装置的排风风道的结构图。图3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送风装置的排风用风机的结构图。图3c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送风装置的排风用风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图3d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排风用风机与排风风道的连接结构图。图4a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送风装置的送风风道的结构图。图4b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送风用风机与送风风道的连接结构图。【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排风用风机;2-排风风道;3-排风风道进风口;4-凸缘;5-排风用风机蜗壳出风口;6-凸缘。【本技术】A-第一环境;B-第二环境;1-排风通路;11-回风口;12-回风风道;13-中间风道;14-排风口;2-排风风道;21-顶板;22-底板;23-左侧板;24-右侧板;25-排风风道进风口;26-排风风道出风口;27-循环风路出风口;28-凸缘;291-第一限位板;292-第二限位板;293-第七限位板;3-排风用风机;31-顶板;32-底板;33-左侧板;34-右侧板;35-排风用风机蜗壳出风口;36-凸缘;37-第五限位板;371-平直板;372-弧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内的风机,在所述框体内与所述风机相连接以送风的风道;/n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在所述蜗壳的所述风道侧端开有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蜗壳出风口凸缘;/n所述风道,包括:在所述风道的所述蜗壳侧端开有与所述蜗壳出风口相连接的风道进风口,所述风道进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凸缘;/n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包括:形成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外周的一边,以及与该一边相对的相对边分别向所述风道侧突出以夹持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一对蜗壳限位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内的风机,在所述框体内与所述风机相连接以送风的风道;
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在所述蜗壳的所述风道侧端开有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蜗壳出风口凸缘;
所述风道,包括:在所述风道的所述蜗壳侧端开有与所述蜗壳出风口相连接的风道进风口,所述风道进风口的外周向外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凸缘;
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包括:形成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外周的一边,以及与该一边相对的相对边分别向所述风道侧突出以夹持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一对蜗壳限位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包括舌部;
所述一边,其连接在所述舌部的一端,为相对于所述舌部垂直延伸的边;
所述相对边,其连接在所述舌部的所述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为相对于所述舌部垂直延伸的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的一边向所述风道侧延伸构成所述蜗壳限位板的第三限位板,
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外周侧边抵接;
所述蜗壳出风口凸缘的相对边,向所述风道侧延伸构成所述蜗壳限位板的第四限位板,
所述第四限位板,与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外周侧边抵接;
所述第三限位板和所述第四限位板夹持所述风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板和所述第四限位板中的至少一个越接近风道方向越向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外周侧倾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舌部;
所述蜗壳,还包括:构成所述蜗壳出风口且平行于所述舌部的两边中,靠近所述舌部侧的边上的第五限位板,所述第五限位板插入所述风道进风口,并与所述风道的内壁紧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包括:所述两边中远离所述舌部侧的边向所述风道侧延伸的第六限位板;
所述风道,包括:构成所述风道进风口凸缘的边当中与所述第六限位板相对的边向所述风道本体侧延伸的第七限位板;
所述第六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七限位板外侧,并与所述第七限位板面对面紧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限位板包括:
平直板,由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平行于所述舌部的两边中靠近所述舌部侧的边向所述风道侧延伸;
弧形板,由所述平直板端部沿着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两边平行延伸;
所述平直板和所述弧形板插入所述风道进风口,并与所述风道的内壁板紧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仲芳王泽赵媛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