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41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相互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室外换热部分包括:第一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送风结构和冷凝器,第一送风结构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二送风结构,第二送风结构设于第二风道内,冷凝器设于第一送风结构和第二送风结构之间的送风路径上;和集水布水结构,集水布水结构设于冷凝器上方;移动空调包括第二换热组件和邻近第二换热组件的敛水结构,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送风结构和位于第三送风结构的送风路径上的蒸发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旨在提高移动空调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空调器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空调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了。如何提高空调器换热效率一直是研发人员着重关注的问题。现有的空调器中,普遍采用的是在单一风道设置一个风机从而对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效率低,从而造成空调器能效难以提高存在问题。并且现有的移动空调中,换热器普遍采用的是单一的风冷降温方式,换热效率低,能效难以提高。以上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为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空调,旨在提高移动空调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空调器的能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移动空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相互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室外换热部分包括: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送风结构和冷凝器,所述第一送风结构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第二送风结构,所述第二送风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送风结构和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之间的送风路径上;和集水布水结构,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冷凝器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导向所述冷凝器;第二换热组件和邻近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敛水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送风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三送风结构的送风路径上的蒸发器,所述敛水结构用于收敛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内。可选地,所述敛水结构内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三风道内,所述敛水结构形成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连通。可选地,所述敛水结构包括密封上板、密封底板与密封侧板,所述密封上板、所述密封侧板和所述密封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三风道,所述过水口包括上过水口和与所述上过水口连通的下过水口,所述上过水口设于所述密封上板,所述下过水口设于所述密封底板,并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连通。可选地,定义所述密封上板形成在水平高度不同位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水平高度,所述上过水口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可选地,所述敛水结构形成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一端与所述上过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过水口连通。可选地,定义所述密封底板形成在水平高度不同位置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四区域的水平高度,所述下过水口设于所述第三区域。可选地,所述敛水结构包括辅助接水段,所述辅助接水段与所述密封侧板的外表面连接,所述辅助接水段形成有至少一辅助接水孔,所述辅助接水孔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第二风道下方;所述第一风道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相互连通,所述冷凝器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的中风道壳体,所述中风道壳体设于所述第一送风结构上方,所述第二风道形成于中风道壳体内,所述集水布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中风道壳体之间。可选地,所述中风道壳体形成有聚水槽,所述聚水槽设有连通所述储水槽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还形成有导水面,所述导水面绕所述排水孔的入水口设置,所述下过水口和所述辅助接水孔均与所述聚水槽连通。可选地,所述中风道壳体包括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以及至少两围板,所述第一间隔板设于所述第一送风结构和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之间,所述第二间隔板设于所述第二送风结构背离所述第一送风结构的一侧,至少两所述围板设于所述第一间隔板和所述第二间隔板之间,两所述围板、所述第一间隔板和所述第二间隔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所述聚水槽设于所述第一间隔板背离所述第一送风结构的表面,所述第二间隔板与所述密封底板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二间隔板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聚水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所述聚水槽相对所述第二风道间隔设置;所述中风道壳体还包括至少两聚水板,一所述聚水板、所述第一间隔板和一所述围板共同围合形成一所述聚水槽。可选地,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包括集水结构和布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敛水结构下方,用于收集所述敛水结构收集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所述布水结构设于所述冷凝器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冷凝器。可选地,所述布水结构的背离所述换热器的表面凹设有储水槽,所述布水结构的面向所述换热器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槽的布水孔。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储水结构;打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打起;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并邻近所述布水结构设置,所述集水结构将收集到的水导入所述布水结构内。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注水结构,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布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可选地,所述注水结构包括外接水管接头,所述外接水管接头设于所述布水结构,并与所述布水结构连通,以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可选地,所述注水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外接水管接头的水路上的控制阀,以控制所述水路导通或阻断连通。可选地,所述储水结构内还设有水位控制器,所述水位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闭。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注水结构,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储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储水结构;或者,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至少两注水结构,一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布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布水结构;另一所述注水结构与所述储水结构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源导入所述储水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内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将室外换热部分之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送风结构设于第一风道内,再将第二送风结构设置在第二风道内,进而使冷凝器横隔在第一送风结构和第二送风结构之间的送风路径上,当需要采用室外换热部分进行换热时,第一送风结构或第二送风结构的二者之一向冷凝器吹风,第一送风结构或第二送风结构的二者之另一将流过冷凝器的空气抽离冷凝器,从而加快空气经过冷凝器的速率,提高空气与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且,通过将敛水结构邻近移动空调的第二换热组件,便能利用敛水结构将蒸发器的凝结水进行收集,这样集水布水结构即使在蒸发器换热并形成凝结水时,也能通过敛水结构将凝结水导回集水布水结构内,供被加湿器件加湿使用,不仅使凝结水充分被利用,节约水资源,而且有效的避免了空气处理装置内出现积水。此时,冷凝器于移动空调中,获得了额外的加湿过程,获得了额外的冷量,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得移动空调的能效得以提高,进而提高空调器的能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相互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移动空调包括:/n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送风结构和冷凝器,所述第一送风结构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n第二送风结构,所述第二送风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送风结构和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之间的送风路径上;和/n集水布水结构,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冷凝器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导向所述冷凝器;/n第二换热组件和邻近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敛水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送风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三送风结构的送风路径上的蒸发器,所述敛水结构用于收敛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相互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移动空调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送风结构和冷凝器,所述第一送风结构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第二送风结构,所述第二送风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送风结构和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之间的送风路径上;和
集水布水结构,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冷凝器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导向所述冷凝器;
第二换热组件和邻近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敛水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送风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三送风结构的送风路径上的蒸发器,所述敛水结构用于收敛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敛水结构内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三风道内,所述敛水结构形成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敛水结构包括密封上板、密封底板与密封侧板,所述密封上板、所述密封侧板和所述密封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三风道,所述过水口包括上过水口和与所述上过水口连通的下过水口,所述上过水口设于所述密封上板,所述下过水口设于所述密封底板,并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密封上板形成在水平高度不同位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水平高度,所述上过水口设于所述第一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敛水结构形成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一端与所述上过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过水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密封底板形成在水平高度不同位置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四区域的水平高度,所述下过水口设于所述第三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敛水结构包括辅助接水段,所述辅助接水段与所述密封侧板的外表面连接,所述辅助接水段形成有至少一辅助接水孔,所述辅助接水孔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第二风道下方;
所述第一风道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相互连通,所述冷凝器罩盖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的中风道壳体,所述中风道壳体设于所述第一送风结构上方,所述第二风道形成于中风道壳体内,所述集水布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中风道壳体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风道壳体形成有聚水槽,所述聚水槽设有连通所述集水布水结构之布水结构的储水槽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还形成有导水面,所述导水面绕所述排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发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