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喷淋结构、换热器、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865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喷淋结构、换热器、空调器。其中换热器喷淋结构包括换热器、集水件、泵水喷淋管路,所述集水件处于换热器下方且用于收集其形成的冷凝水,所述泵水喷淋管路包括处于所述换热器上方的若干喷淋管以及能够泵送所述集水件中收集的冷凝水的泵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喷淋结构、换热器、空调器,通过喷淋管将换热器形成的冷凝水喷淋于换热器上对其进行冷却,能够提升空调器的能效。

Spray structure of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喷淋结构、换热器、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喷淋结构、换热器、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窗式空调室外侧冷凝器换热主要通过电机高速运转带动风叶形成的风冷式换热,有部分窗式空调会在风叶上增加打水圈,在风叶高速运转时扬起一小部分冷凝水打在冷凝器上进行换热(这种打水方式扬起的水量小,且打在冷凝器上的水不均匀,换热效果较差),从室内流出的大部分冷凝水依然蓄积在底盘上,或者直接被排出,此部分冷凝水没有参与室外侧的换热,也就没有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喷淋结构、换热器、空调器,通过喷淋管将换热器形成的冷凝水喷淋于换热器上对其进行冷却,能够提升空调器的能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喷淋结构,包括换热器、集水件、泵水喷淋管路,所述集水件处于换热器下方且用于收集其形成的冷凝水,所述泵水喷淋管路包括处于所述换热器上方的若干喷淋管以及能够泵送所述集水件中收集的冷凝水的泵水管。优选地,所述冷凝水在所述喷淋管内的流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喷淋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的出水面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者,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多个喷淋孔分为依次设置的多组,定义为喷淋孔组,每组喷淋孔组内的喷淋孔的出水面积相同,处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游的喷淋孔组的喷淋孔的出水面积小于处于所述第一方向下游的喷淋孔组的喷淋孔的出水面积。优选地,所述喷淋管的管长为L,每根所述喷淋管上的喷淋孔个数为i,喷淋孔为圆孔,i个所述喷淋孔中出水面积最小的直径为d1,多个喷淋孔311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距间隔成排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喷淋孔31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n,喷淋结构中具有M排喷淋孔311,2.7mm2≤M(L2+i2n2-2iLn)/i≤106mm2。优选地,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进水口。优选地,多根所述喷淋管的进水口与分水管连接,所述分水管通过泵送装置与所述泵水管连接。优选地,所述泵送装置包括水泵。优选地,所述喷淋管的一端通过胶盖封闭。优选地,所述泵水喷淋管路处于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或者出风面所正对的区域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喷淋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喷淋结构、换热器、空调器,通过所述泵水喷淋管路将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水泵送至换热器的上方并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换热器实现高效冷却,节能环保的同时提升了空调器的能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喷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喷淋结构中泵水喷淋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应用的能效-流速曲线图;图6为单根喷淋管上的多个喷淋孔的布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换热器;2、集水件;31、喷淋管;311、喷淋孔;32、分水管;33、泵送装置;34、泵水管;35、胶盖。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喷淋结构,包括换热器1、集水件2、泵水喷淋管路,所述集水件2处于换热器1下方且用于收集其形成的冷凝水,所述泵水喷淋管路包括处于所述换热器1上方的若干喷淋管31以及能够泵送所述集水件2中收集的冷凝水的泵水管34。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泵水喷淋管路将所述换热器1的冷凝水泵送至换热器1的上方并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换热器1实现高效冷却,节能环保的同时提升了空调器的能效。所述集水件2包括接水盘,而该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窗式空调器中,其中的接水盘构造有窗机底盘上,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后,所述泵水喷淋管路对其加以利用,结构布局上更为合理、可行。所述冷凝水在所述喷淋管31内的流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喷淋管31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喷淋孔311,所述喷淋孔311的出水面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者,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多个喷淋孔311分为依次设置的多组,定义为喷淋孔组,每组喷淋孔组内的喷淋孔311的出水面积相同,处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游的喷淋孔组的喷淋孔311的出水面积小于处于所述第一方向下游的喷淋孔组的喷淋孔311的出水面积。这种设计能够保证冷凝水被泵送至所述喷淋管31后的出水均匀性,进而保证冷凝水对换热器的均匀换热。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个喷淋孔311应构造于所述喷淋管31朝向所述换热器1的一侧。而喷淋孔311的尺寸及个数以及喷淋管31的管长皆会对冷凝水出水的速度及均匀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研究人员皆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出水速度设置为尽可能的最大值,并认为这样是能够保证空调器的能效最大的,对于此,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试验及数据统计发现,当所述喷淋孔311的出水速度为0.01m/s时,此时的空调器的能效能够基本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增大出水速度并不能明显提升空调器的能效(如图5所示出),由此,专利技术人以最优出水速度0.01m/s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所述喷淋管31的管长为L,每根所述喷淋管31上的喷淋孔311个数为i,喷淋孔311为圆孔,i个所述喷淋孔311中出水面积最小的直径为d1,多个喷淋孔311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距间隔成排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喷淋孔31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n,喷淋结构中具有M排喷淋孔311(例如图6所示的单根喷淋管31上有两排喷淋孔311,若喷淋结构中有三根喷淋管31的话就有六排喷淋孔311,也即M=6),此时设计2.7mm2≤M(L2+i2n2-2iLn)/i≤106mm2。具体结合参见图6所示出,有:di=d1+(i-1)Δd上式中在实际应用中,i一般较大(一般为几百的数,远大于1),因此i-1≈i,2i-1≈2i,简化如下假设第一出水孔紧靠近分流管根部(图6的最左侧端,图中未予示出),最后一出水孔紧靠近胶盖处(图6的最右侧端,图中未予示出);将(2)式带入(1)式,得到由于Δd是较小的量,所以上式中第二项乘积也较小,可忽略。根据不同冷量的机型在不同工况及风档下,冷凝水的出水量范围为1.3-50ml/min,以及最佳水流速度为0.01m/s。将上式中单位统一成mm,进行计算后得到:进而得出M(L2+i2n2-2iLn)/i的取值范围为2.7mm2-106mm2。优选地,所述喷淋管3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进水口,这样能够将所述泵水喷淋管路设置处于所述换热器1的迎风面或者出风面所正对的区域之外,一方面便于所述泵水喷淋管路中相关管路及部件的安装固定,另一方面则能够防止管路可能与换热器1对应的风机之间接触干涉。多根所述喷淋管31的进水口与分水管32连接,所述分水管32通过泵送装置33与所述泵水管34连接,所述泵送装置33例如包括水泵。优选地,所述喷淋管31的一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喷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集水件(2)、泵水喷淋管路,所述集水件(2)处于换热器(1)下方且用于收集其形成的冷凝水,所述泵水喷淋管路包括处于所述换热器(1)上方的若干喷淋管(31)以及能够泵送所述集水件(2)中收集的冷凝水的泵水管(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喷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集水件(2)、泵水喷淋管路,所述集水件(2)处于换热器(1)下方且用于收集其形成的冷凝水,所述泵水喷淋管路包括处于所述换热器(1)上方的若干喷淋管(31)以及能够泵送所述集水件(2)中收集的冷凝水的泵水管(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在所述喷淋管(31)内的流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喷淋管(31)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喷淋孔(311),所述喷淋孔(311)的出水面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者,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多个喷淋孔(311)分为依次设置的多组,定义为喷淋孔组,每组喷淋孔组内的喷淋孔(311)的出水面积相同,处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游的喷淋孔组的喷淋孔(311)的出水面积小于处于所述第一方向下游的喷淋孔组的喷淋孔(311)的出水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31)的管长为L,每根所述喷淋管(31)上的喷淋孔(311)个数为i,喷淋孔(311)为圆孔,i个所述喷淋孔(311)中出水面积最小的直径为d1,多个喷淋孔311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距间隔成排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霞袁小勇江世恒张园张子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