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卧室节能工位空调系统布设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6394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卧室节能工位空调系统布设结构,卧室空间内床的床头顶贴A面墙铺设,距地面0.8‑2m高的床上方A面墙上开设出风口,床下方A面墙上开设回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运用于工作环境及公共环境的工位空调系统引入家庭使用,结合卧室的主要功用,设定了系统在卧室的特定布局,提升卧室使用空调过程中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Layout structure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energy saving station in bed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室节能工位空调系统布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工位空调系统
,具体涉及卧室节能工位空调系统布设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空调的日益普及,传统空调显现出的缺点也越来越多,由于长时间的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空气的质量会变差,人们容易出现建筑综合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调病”,加上大多数人又缺乏运动,这就使得处于亚健康的人群越来越多。传统空调基本都是分体壁挂式空调器,是以室内整体环境为控制目标,以混合通风为手段,满足室内人员热舒适的要求。然而,在这个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很难达到当初设计的效果。原因是传统空调使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处理过的空气从房间上部输送到室内,空气在向下喷射的过程中,完全扩散,与室内空气混合,然后通过回风口回收,在这过程中,带走室内多余的热湿负荷,达到调整室内环境的目的。由于出风口位置安装的不合理,室内家具位置摆放的不合理,射流末端的气流组织往往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不能满足局部热负荷。尤其是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来说,炎热的夏季非常漫长湿热,空调的使用时间非常长,传统空调中建筑综合症和高能耗的抱怨日益增多。为此大家对空调的使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保证房间较好的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温湿度同时还要节能。工位空调也称个性送风(Personalizedventilation,PV),主要是针对以工作台为个人工作单元的开放式办公建筑,将空调细分到每一个工作位,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送风量、送风方向、送风温度等参数以保证局部环境的热舒适性。工位空调系统有三大优点:首先,新鲜空气直接进入人员呼吸区能显著提高吸入空气的质量;其次,人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节自己的局部微环境,个体满意度大大提升;最后,工位空调系统弱化了对工作区外的非关键区域的调控,蕴藏了较大的节能潜力。利用工位空调的优势,将工位空调引入家用,提升卧室使用空调过程中的舒适性和节能性是一种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室节能工位空调系统布设结构,提升卧室空调使用的舒适性和节能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卧室节能工位空调系统布设结构,卧室空间内床的床头顶贴A面墙铺设,距地面0.8-2m高的床上方A面墙上开设出风口,床下方A面墙上开设回风口。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出风口、回风口位于床的中心线位置。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出风口距卧躺在床上人的呼吸区距离50-70c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本技术将运用于工作环境及公共环境的工位空调系统引入家庭使用,结合卧室的主要功用,设定了系统在卧室的特定布局,提升卧室使用空调过程中的舒适性和节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送风温度ts=23℃时图1布设结构改变送风量的DR值变化图;图3为送风量QS=50l/s时图1布设结构改变送风温度的DR值变化图。图4为送风温度ts=19℃时图1布设结构改变送风量的ADPI值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卧室节能工位空调系统布设结构,卧室空间内床1的床头顶贴A面墙2铺设,距地面0.8-2m高的床上方A面墙上开设出风口,床下方A面墙上开设回风口,出风口3、回风口4位于床1的中心线位置,出风口3距卧躺在床上人的呼吸区距离50-70cm。一、人工试验台的试验装置的建立在一个环境试验室内,分割出两个试验小房间A和B,较大的空间B被用作实验的卧室,尺寸为:高度H=2.53m,长度L=3.62m,宽度D=2.6m。较小的空间A被用作模拟户外环境,其中放置两个电加热器,设计一个木板和玻璃的窗户,被视作为外墙的窗口(1500×1000毫米)。这样能尽可能保证空间A的环境少受到外环境的影响,提高A空间环境控制的精度。尺寸和热导率列于表2.1中。表2.1分区材料尺寸及其物理性能材料导热系数面积厚度木材0.27.6618玻璃0.81.56另外试验系统有一个床和带有呼吸功能的热人体模型,床的尺寸为1.84m×0.92m×0.6m。因为需要考虑到卧室工位空调送风风速高,人会感觉到明显的气流速度,为了减弱气流换热而产生不均匀的热感觉,试验采用较大的送风口,这样可以在相同风量的条件下尽可能的降低到达人体处的风速。风口离人呼吸区距离50-70cm,送风口尺寸为0.57m×0.21m,中心高度为1.1m,将回风口布置在床头正下方,回风口尺寸为0.37m×0.16m,放置高度为0.32m。在A室温度和湿度可以精确地使用加热器和空调系统进行控制,使其符合室外温度变化情况。B室也有一套单独的测试空调系统来控制房间的温湿度。实验装置中人体模型设置16个不同的身体部位作为测点,放置在床上用来模拟人的睡眠。电阻导线作为加热元件,并放置在人体模型的外表面,人体模型不同部分的设定值和参数如表2.2所示。表2.2人体模型的16个部位详细参数二、热环境控制评估由于局部降温所造成的人体对温度和风速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用一般的方法很难进行准确的评价。本试验将引入DR值来对热环境进行评价。DR值是由局部吹风引起的人们对环境热舒适不满意的百分数,反映了因吹风而引起的不满意度,空调房间通常会因射流影响产生较大的局部不舒适,因此DR值是评价空调房间热环境的重要指标。DR是用来预测人体对温度和风速影响的评价指标:(当m/s,v=0.05m/s;当DR>100%,DR=100%;Tu是湍流强度)在ASHRAE手册中规定DR的值不应当大于20%,图2显示了送风温度ts=23℃时改变送风量的DR值变化情况,图3显示送风量QS=50l/s时改变送风温度的DR值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固定送风温度时减小送风量、固定送风量时增加送风温度都可以提高控制热环境可行性。同时,图4显示设置在低送风量的时候,具有更好的空气扩散性能(ADPI)。同时,出风口的位置导致更多的供应空气输送到有效区,冷却后的空气输送更靠近人体模型,更加节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卧室节能工位空调系统室内布设结构,卧室空间内床(1)的床头顶贴A面墙(2)铺设,其特征在于:距地面0.8-2m高的床上方A面墙上开设出风口(3),床下方A面墙上开设回风口(4),出风口(3)距卧躺在床上人的呼吸区距离50-70cm。/n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室节能工位空调系统室内布设结构,卧室空间内床(1)的床头顶贴A面墙(2)铺设,其特征在于:距地面0.8-2m高的床上方A面墙上开设出风口(3),床下方A面墙上开设回风口(4),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斌斌张志浩王成武文萍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