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燃烧器,旨在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结构稳定以及结构简单的燃烧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面和燃烧盘之间设有导流机构,该导流机构包括设置于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面和燃烧盘之间的导流板以及设置于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面周侧且用于支撑导流板并与导流板可拆卸连接的若干立柱,该导流板朝向进气通道一侧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该弧形凹槽的槽深在0.5‑1.5mm之间,所述导流板上还设有呈环形阵列状设置的若干小孔,各小孔的孔径在1mm‑2mm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燃烧器技术领域。
A high efficiency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效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器按类型和应用领域分工业燃烧器、燃烧机、民用燃烧器、特种燃烧器几种。多用不锈钢或金属钛等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燃烧器的作用是通过火焰燃烧使试样原子化。被雾化的试液进入燃烧器,在火焰温度和火焰气氛作用下,经过干燥、熔融、蒸发、离解等过程,产生大量的基态原子,以及部分激发态原子、离子和分子。一个设计良好的燃烧器应具有原子化效率高、噪声小、火焰稳定的性能,以保证有较高的吸收灵敏度和测定精密度。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常用缝隙燃烧器产生原子蒸气。根据所用燃气和助燃气的种类不同,燃烧器缝隙的长度,宽度各有不同,一般燃烧器上都标注有适用的燃气和助燃气。目前,市场上的燃烧器,它包括炉体,炉腔内设有进气通道,燃烧盘,置于炉腔上方以及引射器。而传统的燃烧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对进气通道的燃气缓冲效果较差,会对燃烧盘形成冲击,而点燃后火焰较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结构稳定以及结构简单的燃烧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炉腔,所述炉腔内设有进气通道;燃烧盘,置于炉腔上方,且用于承载以及传热;引射器,用于将压缩混合燃气,且与炉腔进气通道连通;燃烧盘包括支撑架以及置于支撑架上的燃烧器陶板,所述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面和燃烧盘之间设有导流机构,该导流机构包括设置于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面和燃烧盘之间的导流板以及设置于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面周侧且用于支撑导流板并与导流板可拆卸连接的若干立柱,该导流板朝向进气通道一侧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该弧形凹槽的槽深在0.5-1.5mm之间,所述导流板上还设有呈环形阵列状设置的若干小孔,各小孔的孔径在1mm-2mm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内设有炉腔,炉腔内设有进气通道;燃烧盘,置于炉腔上方,且用于承载以及传热;引射器,用于将压缩混合燃气,且与炉腔进气通道连通;燃烧盘包括支撑架以及置于支撑架上的燃烧器陶板,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形成一个燃烧器主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的在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面和燃烧盘之间设有导流机构,而通过设置的导流机构则增加了燃气的均匀分布,提高了燃烧的均匀程度,进一步的将该导流机构包括设置于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面和燃烧盘之间的导流板以及设置于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面周侧且用于支撑导流板并与导流板可拆卸连接的若干立柱,通过设置的导流板,将燃气进行分散,则确保了充分燃烧的效果,进一步的将该导流板朝向进气通道一侧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该弧形凹槽的槽深在0.5-1.5mm之间,则形成一个缓冲的效果,提高了燃烧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在导流板上还设有呈环形阵列状设置的若干小孔,各小孔的孔径在1mm-2mm之间,则确保了燃烧的均匀程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架上设有沿支撑架设置的若干环形限位块,燃烧器陶板与支撑架的抵触面上设有与各环形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上设有沿支撑架设置的若干环形限位块,燃烧器陶板与支撑架的抵触面上设有与各环形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设置的限位块以及限位槽,通过两者之间的配合,提高了燃烧盘和支撑架之间的稳定性,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限位块的截面呈梯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限位块的截面呈梯形状,而截面呈梯形状的限位块,使得在限位槽内形成逐渐紧固的效果,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和出气端端面之间的间距为12-14mm之间,导流板和燃烧盘之间的间距在10-15mm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和出气端端面之间的间距为12-14mm之间,导流板和燃烧盘之间的间距在10-15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控制导流板与出气端之间的间距以及导流板和燃烧盘之间的间距,则确保了按燃烧盘均匀受热的效果,提高了良好的燃烧效果,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采用铸铁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采用铸铁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采用铸铁材料制成的炉体,以及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支撑架,则提高了良好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从导热以及防水防锈措施都得到了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效燃烧器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效燃烧器实施例导流板的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1、炉体;2、炉腔;3、进气通道;30、出气端面;31、导流板;32、立柱;310、弧形凹槽;311、小孔;4、燃烧盘;40、支撑架;401、限位块;41、燃烧器陶板;410、限位槽;5、引射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对本技术一种高效燃烧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炉体1,炉体1内设有炉腔2,炉腔2内设有进气通道3;燃烧盘4,置于炉腔2上方,且用于承载以及传热;引射器5,用于将压缩混合燃气,且与炉腔2进气通道3连通;燃烧盘4包括支撑架40以及置于支撑架40上的燃烧器陶板41,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形成一个燃烧器主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的在进气通道3的出气端面30和燃烧盘4之间设有导流机构,而通过设置的导流机构则增加了燃气的均匀分布,提高了燃烧的均匀程度,进一步的将该导流机构包括设置于进气通道3的出气端面30和燃烧盘4之间的导流板31以及设置于进气通道3的出气端面30周侧且用于支撑导流板31并与导流板31可拆卸连接的若干立柱32,通过设置的导流板31,将燃气进行分散,则确保了充分燃烧的效果,进一步的将该导流板31朝向进气通道3一侧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310,该弧形凹槽310的槽深在0.5-1.5mm之间,则形成一个缓冲的效果,提高了燃烧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在导流板31上还设有呈环形阵列状设置的若干小孔311,各小孔311的孔径在1mm-2mm之间,则确保了燃烧的均匀程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架40上设有沿支撑架40设置的若干环形限位块401,燃烧器陶板41与支撑架40的抵触面上设有与各环形限位块401相适配的限位槽410,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设置的限位块401以及限位槽410,通过两者之间的配合,提高了燃烧器陶板41和支撑架40之间的稳定性,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限位块401的截面呈梯形状,而截面呈梯形状的限位块401,使得在限位槽410内形成逐渐紧固的效果,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导流板31和出气端端面之间的间距为12-14mm之间,导流板31和燃烧盘4之间的间距在10-15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控制导流板31与出气端之间的间距以及导流板31和燃烧盘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设有炉腔(2),所述炉腔(2)内设有进气通道(3);/n燃烧盘(4),置于炉腔(2)上方,且用于承载以及传热;/n引射器(5),用于将压缩混合燃气,且与炉腔(2)进气通道(3)连通;/n燃烧盘(4)包括支撑架(40)以及置于支撑架(40)上的燃烧器陶板(41),所述进气通道(3)的出气端面(30)和燃烧盘(4)之间设有导流机构,该导流机构包括设置于进气通道(3)的出气端面(30)和燃烧盘(4)之间的导流板(31)以及设置于进气通道(3)的出气端面(30)周侧且用于支撑导流板(31)并与导流板(31)可拆卸连接的若干立柱(32),该导流板(31)朝向进气通道(3)一侧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310),该弧形凹槽(310)的槽深在0.5-1.5mm之间,所述导流板(31)上还设有呈环形阵列状设置的若干小孔(311),各小孔(311)的孔径在1mm-2mm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设有炉腔(2),所述炉腔(2)内设有进气通道(3);
燃烧盘(4),置于炉腔(2)上方,且用于承载以及传热;
引射器(5),用于将压缩混合燃气,且与炉腔(2)进气通道(3)连通;
燃烧盘(4)包括支撑架(40)以及置于支撑架(40)上的燃烧器陶板(41),所述进气通道(3)的出气端面(30)和燃烧盘(4)之间设有导流机构,该导流机构包括设置于进气通道(3)的出气端面(30)和燃烧盘(4)之间的导流板(31)以及设置于进气通道(3)的出气端面(30)周侧且用于支撑导流板(31)并与导流板(31)可拆卸连接的若干立柱(32),该导流板(31)朝向进气通道(3)一侧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310),该弧形凹槽(310)的槽深在0.5-1.5mm之间,所述导流板(31)上还设有呈环形阵列状设置的若干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喻林荣,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有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