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291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滤芯设置于壳体内,壳体表面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内设有分流装置,分流装置位于进气口靠近壳体内部一侧,分流装置包括多根支撑杆、挡板、转动板及转动扇叶,支撑杆围绕进气口进行设置于,挡板固定于支撑杆远离进气口一端,转动板设置于挡板靠近进气口一侧,转动板与挡板可转连接,转动板与进气口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转动扇叶设置于转动板靠近进气口一侧,转动扇叶与转动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对进气管进入壳体的空气进行分流,避免直接对滤芯造成冲击,从而起到保护滤芯的效果,通过滤芯的过滤效果。

New air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空气滤清器
本技术涉及滤清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空气滤清器主要应用在气动机械、内燃机械等领域,作用是为这些机械设备提供清洁的空气,以防这些机械设备在工作中吸入带有杂质颗粒的空气而增加磨蚀和损坏的机率。空气滤清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滤芯和壳体,其中滤芯是主要的过滤部分,承担着气体的过滤工作,而壳体是为滤芯提供必要保护的外部结构。滤芯器的滤芯设置在壳体内,进气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空气进气口进入壳体内部,然后通过滤芯进行过滤后再从出气口排出。这种空气直接进入壳体的方式,会造成空气直接与滤芯接触再扩散,空气会直接对滤芯造成冲击,长时间工作后,滤芯会有灰尘堆积,造成通过滤芯的流量变小且不均匀,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滤芯损坏,从而影响到滤芯的过滤效果,无法让滤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减少过滤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对进气管进入壳体的空气进行分流,避免直接对滤芯造成冲击,从而起到保护滤芯的效果,通过滤芯的过滤效果。本技术公开的新型空气滤清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表面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位于进气口靠近壳体内部一侧,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多根支撑杆、挡板、转动板及转动扇叶,所述支撑杆围绕进气口进行设置于,所述挡板固定于支撑杆远离进气口一端,所述转动板设置于挡板靠近进气口一侧,所述转动板与挡板可转连接,所述转动板与进气口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扇叶设置于转动板靠近进气口一侧,所述转动扇叶与转动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挡板为圆形结构,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进气口的口径,且所述挡板与进气口位于同一轴心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数量为三根,所述支撑杆成三角形结构排布,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挡板边缘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扇叶数量为多个,且所述转动扇叶采用离心式扇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采用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本技术公开的新型空气滤清器的有益效果是:在壳体表面的出气口中通入空气,空气先经过进气口靠近壳体内部一侧的分流装置,再进入壳体内穿过滤芯,从出气口中排出。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先与转动板上的转动扇叶发生接触,在空气的推力作用下带动转动扇叶和转动板进行转动,从而使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在转动扇叶的带动下,将空气进行打散分流,使空气从转动扇叶的四周流入到壳体中,避免了空气会直接对滤芯造成冲击,使滤芯靠近进气口一侧会有较多的灰尘堆积,造成通过滤芯的流量变小且不均匀,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滤芯损坏,从而影响到滤芯的过滤效果,无法让滤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减少过滤器的寿命。并且通过设置于支撑杆远离出气口一端的挡板,可以防止空气直接从过转动扇叶冲击到滤芯表面,由于挡板与进气口之间通过支撑杆进行固定,从而空气可通过挡板与出气口之间流入到壳体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新型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新型空气滤清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新型空气滤清器的分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滤芯设置于壳体内,壳体表面设有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11。从而壳体的进气口121中通入需要过滤的空气,再通过壳体内的滤芯对空气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空气再通过出气口111排出壳体内部,从而完成空气的过滤步骤。并且壳体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采用可拆卸连接,进气口121设置于下壳体12侧面,而出气口111设置于上壳体11顶部,从而从进气口121进入的空气先与滤芯进行接触,并穿过滤芯表面,进入到滤芯的内腔中,在通过出气口111将滤芯内腔的空气排出壳体。在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3,增加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在进行过滤过程中,有空气从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的缝隙中泄露出来。请参考图2和图3,壳体内设有分流装置30,分流装置30位于进气口121靠近壳体内部一侧,分流装置30包括多根支撑杆31、挡板32、转动板33及转动扇叶34,支撑杆31围绕进气口121进行设置于,挡板32固定于支撑杆31远离进气口121一端,转动板33设置于挡板32靠近进气口121一侧,转动板33与挡板32可转连接,转动板33与进气口121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转动扇叶34设置于转动板33靠近进气口121一侧,转动扇叶34与转动板33固定连接。从进气口121进入的空气,先与转动板33上的转动扇叶34发生接触,在空气的推力作用下带动转动扇叶34和转动板33进行转动,从而使进气口121进入的空气在转动扇叶34的带动下,将空气进行打散分流,使空气从转动扇叶34的四周流入到壳体中,避免了空气会直接对滤芯造成冲击,使滤芯靠近进气口121一侧会有较多的灰尘堆积,造成通过滤芯的流量变小且不均匀,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滤芯损坏,从而影响到滤芯的过滤效果,无法让滤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减少过滤器的寿命。并且通过设置于支撑杆31远离出气口111一端的挡板32,可以防止空气直接从过转动扇叶34冲击到滤芯表面,由于挡板32与进气口121之间通过支撑杆31进行固定,从而空气可通过挡板32与出气口111之间流入到壳体内。上述方案中,挡板32为圆形结构,挡板32的直径大于进气口121的口径,且挡板32与进气口121位于同一轴心上。确保挡板32能够将进气口121中进入的空气进行阻挡,避免因为挡板32过小无法完全将进气口121进行遮挡,导致空气直接冲击滤芯。并且支撑杆31数量为三根,支撑杆31成三角形结构排布,支撑杆31设置于挡板32边缘处。只通过三根支撑杆31进行固定,增加挡板32与进气口121之间的空隙,确保被转动扇叶34打散的空气能够从挡板32和进气口121之间分流出。上述转动扇叶34数量为多个,且转动扇叶34采用离心式扇叶,当扇叶转动起来时,可改变空气流通的方向,将垂直于转动扇叶34通入的空气进行改变方向,将空气从转动扇叶34的四周吹出,将空气进行分流流入到壳体中。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在壳体表面的出气口中通入空气,空气先经过进气口靠近壳体内部一侧的分流装置,再进入壳体内穿过滤芯,从出气口中排出。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先与转动板上的转动扇叶发生接触,在空气的推力作用下带动转动扇叶和转动板进行转动,从而使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在转动扇叶的带动下,将空气进行打散分流,使空气从转动扇叶的四周流入到壳体中,避免了空气会直接对滤芯造成冲击,使滤芯靠近进气口一侧会有较多的灰尘堆积,造成通过滤芯的流量变小且不均匀,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滤芯损坏,从而影响到滤芯的过滤效果,无法让滤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表面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位于进气口靠近壳体内部一侧,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多根支撑杆、挡板、转动板及转动扇叶,所述支撑杆围绕进气口进行设置于,所述挡板固定于支撑杆远离进气口一端,所述转动板设置于挡板靠近进气口一侧,所述转动板与挡板可转连接,所述转动板与进气口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扇叶设置于转动板靠近进气口一侧,所述转动扇叶与转动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表面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位于进气口靠近壳体内部一侧,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多根支撑杆、挡板、转动板及转动扇叶,所述支撑杆围绕进气口进行设置于,所述挡板固定于支撑杆远离进气口一端,所述转动板设置于挡板靠近进气口一侧,所述转动板与挡板可转连接,所述转动板与进气口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扇叶设置于转动板靠近进气口一侧,所述转动扇叶与转动板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圆形结构,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雄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