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传斌专利>正文

新型卧式热风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12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卧式热风锅炉,包括横向安装在前烟箱(1)和后烟箱(9)之间的换热管(7),后烟箱(9)下方通过一烟气上升段连接燃烧室(11),在第一回程换热管的入烟气端内部,安装有陶瓷管(8)。通过在第一回程换热管中安装陶瓷管,减轻了换热管局部高温负荷,对换热管起到保护作用,使换热管使用寿命由原来的3-5年提高到8-10年。另一方面,通过安装分火砖使进入换热管的烟气分布更加均匀,将热风出口温度提高了20℃左右,热风炉的换热效率得以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热风锅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风锅炉主要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换热管普遍采用Q235无缝钢管,但由于没有对换热管采取保护措施,在热胀冷缩作用下,高温烟气对换热管侵蚀比较严重,特别是第一回程换热管烟气入口端,环境温度达到800--900℃,导致换热管使用寿命较短,不仅增加了锅炉运营成本,而且增加了换热管更换的工作负担,影响了生产效率。第二、在燃烧室与第一回程换热管烟气入口端之间的烟气上升段,烟气分布不够均匀,导致热风出口温度偏低,影响热风炉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卧式热风锅炉,第一、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延长换热管使用寿命,第二、提高热风锅炉的热交换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卧式热风锅炉,包括横向安装在前烟箱和后烟箱之间的换热管,后烟箱下方通过一烟气上升段连接燃烧室,其特征是:在第一回程换热管的入烟气端内部,安装有陶瓷管。陶瓷管的长度为单根换热管总长的15%--20%。陶瓷管与第一回程换热管之间通过耐高温粘合剂粘接固定。后烟箱通过分火砖连接烟气上升段;分火砖为开设有若干纵向通孔的耐火砖。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1)、通过在第一回程换热管中安装陶瓷管,-->减轻了换热管局部高温负荷,对换热管起到保护作用,使换热管使用寿命由原来的3--5年提高到8--10年。(2)、通过安装分火砖使进入换热管的烟气分布更加均匀,将热风出口温度提高了20℃左右,热风炉的换热效率得以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热风锅炉的外壳为保温壳体16,由耐火混凝土13围成燃烧室11,在燃烧室11下方设有出渣室12和尘降室14,尘降室14外侧设置清灰门15。在燃烧室11上方的热交换区内横向设有换热管7,换热管7的一端是带有出烟口2的前烟箱1,另一端是通过分火砖10连接烟气上升段的后烟箱9,其中,分火砖10为开设有若干纵向通孔的耐火砖。在换热管7上方设置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6。在热交换区内还纵向设置有中隔板5。换热管7的左端,即探入前烟箱1端通过石墨密封环3固定在前烟箱1一侧。换热管7的右端,即探入后烟箱9端通过石墨密封环3固定在后烟箱9一侧。在第一回程换热管的右端,浮动安装有陶瓷管8,该陶瓷管8的长度为单根换热管总长的15%--20%。陶瓷管8安装在第一回程换热管内部,它们之间通过耐高温粘合剂粘接固定。出烟口2、前烟箱1、换热管7内部、后烟箱9和燃烧室11组成了燃烧及烟气回路,出风口6、进风口4、中隔板5和换热管7外围共同组成热空气回路,燃烧室11、尘降室14、分火砖10、后烟箱9、换热管7和前烟箱1等组成换热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卧式热风锅炉,包括横向安装在前烟箱(1)和后烟箱(9)之间的换热管(7),后烟箱(9)下方通过一烟气上升段连接燃烧室(11),其特征是:在第一回程换热管的入烟气端内部,安装有陶瓷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卧式热风锅炉,包括横向安装在前烟箱(1)和后烟箱(9)之间的换热管(7),后烟箱(9)下方通过一烟气上升段连接燃烧室(11),其特征是:在第一回程换热管的入烟气端内部,安装有陶瓷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卧式热风锅炉,其特征是:陶瓷管(8)的长度为单根换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周传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